天天看點

弘揚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

來源:人民日報

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和不渝追求。面對複雜未知的地月空間環境,面對深遠空間的測控通信等難題,從2004年1月我國探月工程立項開始,參與研制建設的全體人員不畏艱難、勇于創新,創造了月球探測的中國奇迹,孕育形成了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2021年2月,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并參觀月球樣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覽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探月精神,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勇攀科技高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征程,不斷推進中國航天事業創新發展,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月球探測的每一個大膽設想、每一次成功實施,都是人類認識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作為我國首次開展對地球以外天體的直接探測,探月工程規模宏大、系統複雜、高度內建,是世界科技領域的前沿項目。2007年,嫦娥一号繞月探測成功,成為中國航天第三個裡程碑;2010年,嫦娥二号獲得當時國際最高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圖;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開展月面巡視勘察,實作我國首次對地外天體的軟着陸直接探測;2014年,再入傳回飛行試驗任務圓滿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傳回關鍵技術;2019年,嫦娥四号首次實作人類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軟着陸和巡視探測,月球背面與地球的中繼通信;2020年,嫦娥五号首次實作我國地外天體采樣傳回。從繞月拍攝到飛躍探測,從月背着陸到落月采樣,探月工程六戰六捷、連戰連捷,“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圓滿收官。這一成就,凝結的是幾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依靠的是我們國家的綜合實力,彙聚的是中國人民的整體力量,展現出的最重要意義就是進一步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和自信。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探月工程立項以來,探月人堅持追逐夢想,面對困難不退縮、面對挫折不放棄,展現着努力建設航天強國、世界科技強國的擔當;堅持勇于探索,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動仗,顯現着自強不息、銳意創新的追求;堅持協同攻堅,全力保成功,大力協同、密切配合,萬衆一心鋪就地月虹橋,樹立了協同創新、勠力攻關的典範;堅持合作共赢,與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在深空探測領域開展廣泛深入的國際交流合作,彰顯了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胸懷。在努力探索科學前沿的過程中,參與探月工程研制建設的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率先垂範、淡泊名利、言傳身教,一大批中青年科技骨幹奮發有為、脫穎而出、竭誠奉獻,他們身上所凝聚的探月精神,與我國航天事業鍛造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一脈相通,成為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奧秘上建立的卓越功勳,對于進一步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民族凝聚力和國際影響力,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朝着宏偉藍圖闊步前進,具有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有創新才能自強、才能争先,要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科技創新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面向未來,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加快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我們要大力弘揚探月精神,始終堅持追逐夢想,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着一棒,在奮力奔跑和接續奮鬥中成就夢想;始終堅持勇于探索,努力實作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突破,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不斷增強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努力在世界高技術領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始終堅持協同攻堅,繼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系統謀劃、科學管理、集體決策,全國一盤棋,全力保成功,推動中國航天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創新發展;始終堅持合作共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國際交流,擴大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在實作自身發展的同時惠及其他更多國家和人民,推動人類科學事業發展。牢固樹立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沒有走過的路,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勇于創造引領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才能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在航天員進行訓練的模拟器訓練大廳,這幅智語非常醒目。偉大事業始于夢想、基于創新、成于實幹。傳承和弘揚探月精神,再接再厲,團結拼搏,改革創新,銳意進取,我們就一定能夠不斷譜寫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新篇章,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人民日報評論員)

《人民日報》(2021年12月08日04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