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檔源于網絡
燕青,又名燕小乙。自幼父母雙亡,幸得盧俊義收留,教他識文斷字,傳他武功,還聘人為他刺了一身花繡。至此,燕青成長為盧俊義的心腹。
前半生,得盧俊義收留撫養,此後生死相依,一直追随在盧俊義身旁。後半生,他拜别盧俊義,留書宋江離軍而去,從此下落不明。
他以奴仆之身,與宋江、盧俊義等人并列三十六天罡。他相貌堂堂,文武雙全,吹彈唱舞、諸行百藝無有不精,引得絕代佳人李師師芳心暗許。
源于網絡
燕青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被盧俊義撫養長大,教他文治武功。于他而言,盧俊義既是恩人,也是父親。
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在燕青身上展現得淋漓盡緻。
當時宋江為了壯大梁山聲勢,想逼盧俊義入夥。于是讓智多星吳用裝扮成算命先生,诓騙盧俊義:“不出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災,家私不能保守,您也将死于刀劍之下。”
盧俊義聽後果然心慌意亂,于是聽從吳用的建議,前往泰安避難。
盧俊義讓燕青看家,自己帶着管家李固前往泰安,不曾想卻入了梁山好漢的圈套。吳用使用計謀擒住盧俊義,并讓李固去官府告發盧俊義落草梁山。
一夕之間,好好的良民鄉紳變成了賊寇,而管家李固因告發有功,盧俊義萬貫家财全被判給他。
主人被害,奸人卻坐享其成,燕青如何能忍?由于燕青的“不識好歹”,李固将他掃地出門,燕青流落街頭,以乞讨為生。
他白日乞讨,夜宿破廟,卻未曾離開,他一直在等主人歸來。當盧俊義再見到他時,他已頭巾破碎,衣衫褴褛。
他苦勸盧俊義不要歸家,否則無異于自投羅網。盧俊義不信,甚至一腳将他踹開,執意歸家。果不其然,一進家門便被活捉。
盧俊義在牢裡燕青四處奔走,苦苦相求牢頭為主人送飯。在盧俊義被發配的路上,燕青暗中尾随相護,殺掉了想要殺害盧俊義的官差。
盧俊義身陷囹圄,隻有燕青不離不棄,生死相随。這份忠心,實屬難得。
後來盧俊義被迫落草梁山,南征北戰,在戰場出生入死,燕青始終追随在他身旁,護衛他的安危。
于盧俊義而言,十幾年前的收留不過是舉手之勞,但于燕青而言他的收留卻改變了燕青的一生。
“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燕青雖然出身卑微,但他用他的真誠與忠心,在那個冰冷的年代,留下了一抹溫暖。
燕青是最後一個上梁山的好漢,但他與梁山衆兄弟都相處得不錯。就連軍師吳用都極為頭疼的黑旋風李逵,都被燕青治理得服服帖帖。
燕青與宋江等人并列三十六天罡,在梁山地位較高。但他為人處世,始終恪守本分,從不逾越。
燕青一生行事懂分寸,知進退。在喧嚣的塵世裡,他進退自如,廣交善緣。
燕青在三十六天罡星中排名最末,但作者施耐庵對他的評價極高,說他:“機巧心靈,多見廣識,了身達命,都強似那三十五個。”
就連金聖歎也要贊他一聲“妙人”。
燕青妙就妙在懂得取舍,是以淡定從容,潇灑的來,從容的去。
當時梁山好漢被招安後,被派去北征大遼,南征方臘。衆兄弟在戰火中死傷慘重。到戰事結束,班師回朝時,一百零八位兄弟,隻剩下三十六人。
很多人都以為回京後就能論功行賞,就連盧俊義也想要衣錦還鄉,為官一方。而燕青卻敏銳地察覺到朝廷的險惡,擔心兔死狗哼,鳥盡弓藏。
他勸盧俊義與他一同歸隐:“欲同主人納還官封,私去隐迹埋名,尋個僻靜去處,以終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
盧俊義卻不想:“自從梁山泊歸順宋朝以來,北破遼兵,南征方臘,勤勞不易,邊塞苦楚,弟兄損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錦還鄉,圖個封妻蔭子,你如何卻尋這等沒結果?”
燕青笑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結果。隻恐主人此去,定無結果。”
苦勸無果,無奈之下,燕青隻好留下一封書信,灑淚而别。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