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講座回顧 象崗腹心的神秘王陵——紀念南越王墓發現38周年

作者:有趣百科

講座回顧 | 象崗腹心的神秘王陵——紀念南越王墓發現38周年

講座回顧 象崗腹心的神秘王陵——紀念南越王墓發現38周年

2021年12月3日下午,廣州市政府參事黃淼章研究員應我院邀請,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報告廳做了題為《象崗腹心的神秘王陵——紀念南越王墓發現38周年》學術講座。黃淼章研究員長期從事文物考古工作,親曆著名的西漢南越王墓考古發掘,是進入南越王墓墓室的第一人。此次講座是“考古廣州·名家講壇”2021年第10講,也是廣州慶祝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之“廣州考古十大重要發現”系列講座的第1講。

講座由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易西兵院長、張強祿副院長主持。廣州市屬文博機關同行、社會熱心人士及我院業務人員聆聽了此次講座。

講座回顧 象崗腹心的神秘王陵——紀念南越王墓發現38周年
講座回顧 象崗腹心的神秘王陵——紀念南越王墓發現38周年

講座現場

現将講座紀要如下

壹 廣州曆史地理情況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是廣東省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廣州瀕臨南海,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繁花似錦,有“花城”之美稱。與别的城市或缺山、或少水相比,廣州有山有水,在雲山珠水之間,氣候條件與地理位置都十分優越,是以古人選擇廣州作為嶺南中心。

古代象崗與越秀山相連,本是一個風景名勝地,因形如大象得名。“象嶺樵歌”是明代的羊城八景之一。

貳 曆史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随後,秦始皇發動統一嶺南的戰争,設立南海、桂林、象三郡,任嚣任南海郡尉。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臨終前讓趙佗憑借嶺南依山靠海、有險可據的地形建立國家以禦敵。公元前204年,趙佗一統嶺南,創立南越國,自立為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廣州市),番禺成為嶺南的政治中心。

南越國國祚自公元前204年至前111年,共曆五王93年。趙佗于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而《史記》、《漢書》中均無趙佗死後安葬之處的記載,是以趙佗陵墓之謎,在這位傳奇式的人物下葬後就開始産生了。從古代就已經有人開始尋找趙佗墓。據《廣州府志》引《南越志》載:“孫權時,聞佗墓多以異寶為殉,乃發卒數千人尋掘其冢,竟不可得……且佗死去武帝之初,至孫權時方三百載有奇,已尋掘不可得,至今千餘載,益不可考。”

到了現代,廣州考古隊将趙佗墓列為重點調查的對象。20世紀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考古隊針對趙佗墓進行了專門的考古調查。根據漢朝陵墓遠離都城長安百餘裡的情況,廣州考古隊認為趙佗因襲漢制,其陵墓亦應距都城廣州稍遠,是以當時的調查重點在廣州遠郊的峰巒崗嶺中,但終無所獲。

叁 南越王墓的發現

1983年6月9日上午,廣東省政府下屬機關在削低17.7米的象崗山頂部、開挖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的牆基時,發現一塊塊平整的大石闆,疑似為一處地下建築。工地負責人趕到現場下令停工,并馬上通知了廣州市文管會考古隊。考古隊員到現場後根據墓葬形制觀察,初步推測是一座明代石室墓。考古學家麥英豪先生經由石間縫隙檢視墓室内部器物,判斷是一座西漢的墓葬。為保護文物安全,6月10日晚待勞工與群衆散去後,考古隊派出時任隊長的黃淼章冒險從裂縫進入墓室内。黃淼章先生聲情并茂地講述了進入墓中為衆多随葬品所震驚的情狀,讓在場聽衆仿若重回38年前、置身南越王墓發現的第一現場:

我輕步跨入東耳室,憑借手電筒的光柱,映入眼簾的是室内有斑駁陸離的大銅壺,銅钫倒卧在一旁,還有銅提筒、銅钫等排列有序地放在一起。最令人驚異的是沿着石壁腳下,一個個銅鐘、石編磬整齊地排列着,一根有彩繪的漆木鐘架在編鐘之上,仿佛墓主剛剛離去,那悠揚的鐘樂聲,依稀在室中回蕩。我初步判斷此墓下葬後還沒有人在我之前涉足過,古墓沒有被盜!這是一座儲存完整的西漢石室大墓。

肆 南越王墓的發掘與保護

西漢南越王墓是繼滿城漢墓、馬王堆漢墓後中國漢代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國家文物局組織有關專家學者聽取了麥英豪等人的專門彙報,随後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和幫助下,由考古研究所、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三方組成“廣州象崗漢墓發掘隊”,麥英豪任隊長,黃展嶽、楊式挺任副隊長,發掘隊員都是經驗豐富的考古人員,有修複過金镂玉衣的老師傅,有修複銅器、漆器的專家,還有年輕的考古隊員和電影電視攝影師等。發掘工作自8月25日正式開始,至10月6日結束。墓中出土文物1000餘件(套)。發掘期間,國家文物局文物處處長黃景略和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蔡學昌在發掘現場具體指導。

講座回顧 象崗腹心的神秘王陵——紀念南越王墓發現38周年

南越王墓發掘現場

講座回顧 象崗腹心的神秘王陵——紀念南越王墓發現38周年

南越王墓平面圖

南越王墓鑿山為藏,墓室整體平面呈“士”字形,東西寬12.5米、南北長10.85米,建築面積100平方米。墓室内分前後兩部分,共7室:中間是主棺室,周圍有前室、東西耳室、東西側室和後藏室,墓門外又設外藏椁室。

講座回顧 象崗腹心的神秘王陵——紀念南越王墓發現38周年
講座回顧 象崗腹心的神秘王陵——紀念南越王墓發現38周年

“文帝行玺”龍鈕金印

墓主身上随葬9枚玺印,最大的1枚是“文帝行玺”龍鈕金印,其餘分别是“泰子”龜鈕金印、“泰子”覆鬥鈕玉印、“趙眜”覆鬥鈕玉印、“帝印”螭虎鈕玉印及4枚素面印等。墓主身上的玺印是判斷墓主的主要證據。

講座回顧 象崗腹心的神秘王陵——紀念南越王墓發現38周年

絲縷玉衣

南越王墓與同時期墓葬具有諸多獨特之處:在殉人現象式微的漢代,南越王墓一共發現了15具人類遺骸;南越王墓出土的絲縷玉衣,使用絲線穿系和麻布粘貼編綴而成,是我國迄今所見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備的玉衣,又是從未見于文獻和考古發現的新品種,其上衣采用對襟形式也是一大特色;經過勘探,南越王墓的周圍沒有陪葬坑,整個象崗由其獨占。

  象崗南越王墓是中國漢代考古重大發現之一,是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豐富、年代最早的一座彩畫石室墓。發掘後經過有關部門準許,原有在建工程停止,改為将墓室原地儲存,建立西漢南越王博物館。1996年,南越王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南越王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目前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産。2021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南越王墓與南越國宮署遺址共同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講座期間及講座最後,黃淼章研究員與在場聽衆開展了多次交流互動,并回答了聽衆提出的多個問題。多位熱心聽衆積極回答問題獲得贈書。

講座回顧 象崗腹心的神秘王陵——紀念南越王墓發現38周年

贈書留念

講座回顧 象崗腹心的神秘王陵——紀念南越王墓發現38周年

互動交流

講座回顧 象崗腹心的神秘王陵——紀念南越王墓發現38周年

【作者簡介】

黃淼章 研究員 廣東省文化學會副會長。曾任廣州市考古隊隊長、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館長、廣東省政府文史館史學院院長。他參加了著名的第二代南越王墓的發掘,被媒體譽為南越王墓探墓第一人。曾應邀在“嶺南大講壇”、“羊城學堂”、“名人名家講堂”等為各界人士開辦“文物考古、文化與旅遊”等講座,還多次接受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廣東省市電視台和報刊的采訪。

講座回顧 象崗腹心的神秘王陵——紀念南越王墓發現38周年
講座回顧 象崗腹心的神秘王陵——紀念南越王墓發現38周年

來源丨廣東省文化學會何媒工作室

責編丨何金德

釋出丨何金德導演工作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