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夥花20萬買下“趙雲佩劍”去鑒寶,專家:假的,但這把更值錢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阿甘正傳》

小夥花20萬買下“趙雲佩劍”去鑒寶,專家:假的,但這把更值錢

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生就是這樣奇妙,充滿了各種變數,可能這時遇到了一件壞事,但壞事又能因為種種機緣而轉化成好事,就像著名電影《阿甘正傳》所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麼味道。

這不,10年前,當大陸開始興起了一股鑒寶熱的時候,就有一個河北男子就找到了鑒寶節目組的專家,說自己花了20萬買到了一把當年趙雲的佩劍,卻被專家告知,其實這是赝品。

劍的發展史

小夥花20萬買下“趙雲佩劍”去鑒寶,專家:假的,但這把更值錢

寶劍乃是兵器中的君子,古器重的聖品,早在黃帝時期青銅冶煉技術剛剛起步的時候,劍的雛形就已經出現了。但是受冶煉技術和鑄劍技術的限制,從皇帝一直到東周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劍的長度都很短,隻能作為防身或者刺殺之器。

而這種情況一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才慢慢改變。東周末年王權衰弱,各地諸侯互相攻伐,開啟了古時候的“軍備競賽”,也就是那段時間裡,青銅冶煉技術突飛猛進,甚至還出現了冶鐵技術。

而技術的進步也帶動了劍的發展,劍的長度變得越來越長,著名的越王勾踐劍的長度就達到了55厘米,并且在之後的時間裡不斷加長。發展到三國時期的時候,用于戰場的劍長度已經在1米以上,并且使用的材料也主要是鐵而非青銅了。

塞翁失馬

這個男子的家境十分闊綽,是以即使有收集文玩古劍的愛好也能夠支撐下去。而他對劍更是相當癡迷,因為劍很多時候不僅僅隻是一種兵器,還是一種象征。

小夥花20萬買下“趙雲佩劍”去鑒寶,專家:假的,但這把更值錢

唐朝的時候劍已經不再是戰争中的兵器,而成為了一種配飾,如李白就喜歡在腰間别一把劍,一方面是因為他本身就修習劍術,而且劍術還十分了得,而另一方面,就是劍還能夠展現出佩戴之人的英武之風,簡單說來,就是好看帥氣。

是以,劍有的時候成為一種氣度和身份的象征,也難怪此男子對其如此喜歡了。可正所謂“關心則亂”,當男子聽聞有人在出售趙雲佩劍的時候,男子沒有多想,也沒有怎麼去驗證,立即就花了20萬,把劍買下了。

小夥花20萬買下“趙雲佩劍”去鑒寶,專家:假的,但這把更值錢

畢竟趙雲生活的時代距今已經1800年了,加上趙雲在大陸的名氣,20萬買他的佩劍,完全是血賺的生意。可當鑒寶專家告訴他,他買的這把劍是赝品的時候,他一時之間也頗有些傻眼了。

焉知非福

小夥花20萬買下“趙雲佩劍”去鑒寶,專家:假的,但這把更值錢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使用的劍,叫做青釭劍,傳說削鐵如泥極其鋒利。雖然青釭劍是虛構的,但按照三國所處的時代來說,張雲使用的佩劍應該是一把鐵制的長劍。

但該男子帶來的,卻是一把青銅短劍,是以自然不可能是趙雲的佩劍。當男子頗有些失落的時候,專家卻告訴他,雖然這不是真的趙雲的佩劍,但比起趙雲的佩劍,還要更加值錢。

經過他們的研究,這把劍應該是春秋時期的青銅劍,在劍柄上還有一行字,寫的是“越王者旨於睗”,顯然這把劍上跟越王勾踐頗有關系的。但越王勾踐劍早已出土收藏在了博物館中,是以這把劍不可能是越王的劍。

小夥花20萬買下“趙雲佩劍”去鑒寶,專家:假的,但這把更值錢

專家經過進一步查證之後,基本确定了這把劍的歸屬——是越王之子鹿郢的劍。越王死後,鹿郢即位,因為知道父親有一把寶劍,自己也想打造一把媲美父親的劍,于是一把“於睗劍”就這樣問世了,而這行小子,意思就是奉越王之命打造的“於睗劍”。

專家就這樣為男子揭開了自己這把寶劍的身世之謎,而且經過專家估價,如果這把劍放到拍賣場上去的,至少也能賣個500萬元以上的價格,男子這次雖然“被坑”了,但卻陰差陽錯地真正血賺了,可不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