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讲座回顾 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8周年

作者:有趣百科

讲座回顾 | 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8周年

讲座回顾 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8周年

2021年12月3日下午,广州市政府参事黄淼章研究员应我院邀请,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报告厅做了题为《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8周年》学术讲座。黄淼章研究员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亲历著名的西汉南越王墓考古发掘,是进入南越王墓墓室的第一人。此次讲座是“考古广州·名家讲坛”2021年第10讲,也是广州庆祝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广州考古十大重要发现”系列讲座的第1讲。

讲座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易西兵院长、张强禄副院长主持。广州市属文博单位同行、社会热心人士及我院业务人员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回顾 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8周年
讲座回顾 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8周年

讲座现场

现将讲座纪要如下

壹 广州历史地理情况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是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濒临南海,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繁花似锦,有“花城”之美称。与别的城市或缺山、或少水相比,广州有山有水,在云山珠水之间,气候条件与地理位置都十分优越,因此古人选择广州作为岭南中心。

古代象岗与越秀山相连,本是一个风景名胜地,因形如大象得名。“象岭樵歌”是明代的羊城八景之一。

贰 历史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随后,秦始皇发动统一岭南的战争,设立南海、桂林、象三郡,任嚣任南海郡尉。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临终前让赵佗凭借岭南依山靠海、有险可据的地形建立国家以御敌。公元前204年,赵佗一统岭南,创立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番禺成为岭南的政治中心。

南越国国祚自公元前204年至前111年,共历五王93年。赵佗于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而《史记》、《汉书》中均无赵佗死后安葬之处的记载,因此赵佗陵墓之谜,在这位传奇式的人物下葬后就开始产生了。从古代就已经有人开始寻找赵佗墓。据《广州府志》引《南越志》载:“孙权时,闻佗墓多以异宝为殉,乃发卒数千人寻掘其冢,竟不可得……且佗死去武帝之初,至孙权时方三百载有奇,已寻掘不可得,至今千余载,益不可考。”

到了现代,广州考古队将赵佗墓列为重点调查的对象。20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考古队针对赵佗墓进行了专门的考古调查。根据汉朝陵墓远离都城长安百余里的情况,广州考古队认为赵佗因袭汉制,其陵墓亦应距都城广州稍远,因此当时的调查重点在广州远郊的峰峦岗岭中,但终无所获。

叁 南越王墓的发现

1983年6月9日上午,广东省政府下属单位在削低17.7米的象岗山顶部、开挖公寓楼的墙基时,发现一块块平整的大石板,疑似为一处地下建筑。工地负责人赶到现场下令停工,并马上通知了广州市文管会考古队。考古队员到现场后根据墓葬形制观察,初步推测是一座明代石室墓。考古学家麦英豪先生经由石间缝隙查看墓室内部器物,判断是一座西汉的墓葬。为保护文物安全,6月10日晚待工人与群众散去后,考古队派出时任队长的黄淼章冒险从裂缝进入墓室内。黄淼章先生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进入墓中为众多随葬品所震惊的情状,让在场听众仿若重回38年前、置身南越王墓发现的第一现场:

我轻步跨入东耳室,凭借手电筒的光柱,映入眼帘的是室内有斑驳陆离的大铜壶,铜钫倒卧在一旁,还有铜提筒、铜钫等排列有序地放在一起。最令人惊异的是沿着石壁脚下,一个个铜钟、石编磬整齐地排列着,一根有彩绘的漆木钟架在编钟之上,仿佛墓主刚刚离去,那悠扬的钟乐声,依稀在室中回荡。我初步判断此墓下葬后还没有人在我之前涉足过,古墓没有被盗!这是一座保存完整的西汉石室大墓。

肆 南越王墓的发掘与保护

西汉南越王墓是继满城汉墓、马王堆汉墓后中国汉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国家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听取了麦英豪等人的专门汇报,随后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和帮助下,由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三方组成“广州象岗汉墓发掘队”,麦英豪任队长,黄展岳、杨式挺任副队长,发掘队员都是经验丰富的考古人员,有修复过金镂玉衣的老师傅,有修复铜器、漆器的专家,还有年轻的考古队员和电影电视摄影师等。发掘工作自8月25日正式开始,至10月6日结束。墓中出土文物1000余件(套)。发掘期间,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处长黄景略和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蔡学昌在发掘现场具体指导。

讲座回顾 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8周年

南越王墓发掘现场

讲座回顾 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8周年

南越王墓平面图

南越王墓凿山为藏,墓室整体平面呈“士”字形,东西宽12.5米、南北长10.85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墓室内分前后两部分,共7室:中间是主棺室,周围有前室、东西耳室、东西侧室和后藏室,墓门外又设外藏椁室。

讲座回顾 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8周年
讲座回顾 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8周年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墓主身上随葬9枚玺印,最大的1枚是“文帝行玺”龙钮金印,其余分别是“泰子”龟钮金印、“泰子”覆斗钮玉印、“赵眜”覆斗钮玉印、“帝印”螭虎钮玉印及4枚素面印等。墓主身上的玺印是判断墓主的主要证据。

讲座回顾 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8周年

丝缕玉衣

南越王墓与同时期墓葬具有诸多独特之处:在殉人现象式微的汉代,南越王墓一共发现了15具人类遗骸;南越王墓出土的丝缕玉衣,使用丝线穿系和麻布粘贴编缀而成,是我国迄今所见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玉衣,又是从未见于文献和考古发现的新品种,其上衣采用对襟形式也是一大特色;经过勘探,南越王墓的周围没有陪葬坑,整个象岗由其独占。

  象岗南越王墓是中国汉代考古重大发现之一,是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年代最早的一座彩画石室墓。发掘后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原有在建工程停止,改为将墓室原地保存,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1996年,南越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越王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当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南越王墓与南越国宫署遗址共同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讲座期间及讲座最后,黄淼章研究员与在场听众开展了多次交流互动,并回答了听众提出的多个问题。多位热心听众积极回答问题获得赠书。

讲座回顾 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8周年

赠书留念

讲座回顾 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8周年

互动交流

讲座回顾 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8周年

【作者简介】

黄淼章 研究员 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曾任广州市考古队队长、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广东省政府文史馆史学院院长。他参加了著名的第二代南越王墓的发掘,被媒体誉为南越王墓探墓第一人。曾应邀在“岭南大讲坛”、“羊城学堂”、“名人名家讲堂”等为各界人士开办“文物考古、文化与旅游”等讲座,还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广东省市电视台和报刊的采访。

讲座回顾 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8周年
讲座回顾 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8周年

来源丨广东省文化学会何媒工作室

责编丨何金德

发布丨何金德导演工作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