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過加缪的局外人才知道默爾索為什麼會去死?

作者:九尾貓的陪讀小窩

阿爾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法國聲名卓著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的大師。

讀過加缪的局外人才知道默爾索為什麼會去死?

《局外人》講述了這樣一個人的一生。默爾索在一家公司當小職員,30歲左右沒結過婚,有個住在養老院的媽媽。

養老院打來電話告訴他,媽媽去世的時候,他卻沒有表現出悲傷,就好像去世的隻是自己的親人。沒有哭泣,并且在守靈時喝咖啡,和人聊天,累得昏昏欲睡,他忘記了媽媽的具體歲數,他甚至拒絕了看媽媽最後一面。就像他自己在工作一樣,葬禮結束以後足足睡了12個小時。

媽媽下葬的第二天,女朋友提議去看電影和遊泳,他并沒有拒絕,女朋友跟他提出結婚的要求,他認為結婚也行不結婚也可以,對他并沒有什麼影響,但是他明确告訴女朋友,他并不愛他。

公司決議讓他去巴黎工作,薪資待遇都提高了很多,并且巴黎是個人人都向往的大城市。他也拒絕了,隻是他認為現在的生活并不是讓他讨厭,最重要的是他沒有興趣改變。

讀過加缪的局外人才知道默爾索為什麼會去死?

鄰居雷蒙請他去喝酒跟他做朋友,請他幫忙給情婦寫一封措辭鋒利的信,而且還讓他為雷蒙作證,他欣然同意了。後來在他與雷蒙去海邊,遇見了情婦的幾個阿拉伯朋友,發生了沖突,默爾索打死了對方。

入獄之後,律師因為讓他做出人性的一面而說假話,博得檢察官的同情。他又一次拒絕了,不屑于說假話,結果不歡而散。

預審官也來勸解他,但是無功而返,在法庭上他被指責毫無人性、有預謀的故意殺人等等惡行,他沒有為自己辯解,還覺得檢察官比他和律師聰明。

他最後被判處死刑,他沒有接受來自上帝的指引,他是覺得自己犯下罪行,理應受到懲罰,别人無權支配。甚至死亡的時候,他還沉浸在斷頭台的構造。

“什麼樣的生活都差不多,人們永遠無法改變生活。”

我反而覺得默爾索是個很真實的人,在這個社會裡,他不是一個單純的局外人。而是在社會這個群體裡,你過于明顯的性格生存阻力太大,如果你不屈從,那麼就會被排除在外,甚至被孤立。

讀過加缪的局外人才知道默爾索為什麼會去死?

奧威爾的《1984》裡,暗示着在我們新的工業管理制度下,人制造出像人一樣的機器,而人卻發展得越來越像機器,這将是一個人性喪失、全面異化的時代,人變成了物品,變成了生産和消費過程之中的一個附件。

但是在1984的世界裡,你可以内心反抗,在極權狀态下你會失去生命。除非你反抗,你才會覺醒。是以你做不了一個局外人,你隻能在局裡服從。

默爾索過于自己的理性,他對生活的物欲沒有那麼大。最後他跟神父的對話,我覺得很精彩。但是生活裡需要一個理性的人嗎,還是随波逐流的人更容易生存。

上星期,公司内部大聚會。下班前10分鐘,公司副總通知,晚上大家聚一聚,歡迎新來的上司。當然都不愛去,但是你能怎麼辦呢,不去就得罪上司,中國的人情關系比較複雜。是以大家都去了,匆匆忙忙地去吃飯,虛虛假假地互相應酬。我想這就是中國的人情社會。

看到默爾索我覺得一方面像現在的躺平一族,另一方面他像是理性的鬥士。我們在他的身上看見了真實,對生活的物欲沒有太高的追求,對人際關系不會患得患失。我們倒是并不是要去做一個局外人,而是我們心中的理性明顯弱于感性,容易在謊言和虛假中迷失,我分不清這些外界的幹擾。

可能你們也會追根究底,什麼是理性?界限在哪裡?我想,單單一本《局外人》并不能滿足你,但是你可以多讀幾本書,讓你站得高一點兒,看到這個世界的與衆不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