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过加缪的局外人才知道默尔索为什么会去死?

作者:九尾猫的陪读小窝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

读过加缪的局外人才知道默尔索为什么会去死?

《局外人》讲述了这样一个人的一生。默尔索在一家公司当小职员,30岁左右没结过婚,有个住在养老院的妈妈。

养老院打来电话告诉他,妈妈去世的时候,他却没有表现出悲伤,就好像去世的只是自己的亲人。没有哭泣,并且在守灵时喝咖啡,和人聊天,累得昏昏欲睡,他忘记了妈妈的具体岁数,他甚至拒绝了看妈妈最后一面。就像他自己在工作一样,葬礼结束以后足足睡了12个小时。

妈妈下葬的第二天,女朋友提议去看电影和游泳,他并没有拒绝,女朋友跟他提出结婚的要求,他认为结婚也行不结婚也可以,对他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他明确告诉女朋友,他并不爱他。

公司决议让他去巴黎工作,薪资待遇都提高了很多,并且巴黎是个人人都向往的大城市。他也拒绝了,只是他认为现在的生活并不是让他讨厌,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兴趣改变。

读过加缪的局外人才知道默尔索为什么会去死?

邻居雷蒙请他去喝酒跟他做朋友,请他帮忙给情妇写一封措辞锋利的信,而且还让他为雷蒙作证,他欣然同意了。后来在他与雷蒙去海边,遇见了情妇的几个阿拉伯朋友,发生了冲突,默尔索打死了对方。

入狱之后,律师因为让他做出人性的一面而说假话,博得检察官的同情。他又一次拒绝了,不屑于说假话,结果不欢而散。

预审官也来劝解他,但是无功而返,在法庭上他被指责毫无人性、有预谋的故意杀人等等恶行,他没有为自己辩解,还觉得检察官比他和律师聪明。

他最后被判处死刑,他没有接受来自上帝的指引,他是觉得自己犯下罪行,理应受到惩罚,别人无权支配。甚至死亡的时候,他还沉浸在断头台的构造。

“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人们永远无法改变生活。”

我反而觉得默尔索是个很真实的人,在这个社会里,他不是一个单纯的局外人。而是在社会这个群体里,你过于明显的性格生存阻力太大,如果你不屈从,那么就会被排除在外,甚至被孤立。

读过加缪的局外人才知道默尔索为什么会去死?

奥威尔的《1984》里,暗示着在我们新的工业管理制度下,人制造出像人一样的机器,而人却发展得越来越像机器,这将是一个人性丧失、全面异化的时代,人变成了物品,变成了生产和消费过程之中的一个附件。

但是在1984的世界里,你可以内心反抗,在极权状态下你会失去生命。除非你反抗,你才会觉醒。所以你做不了一个局外人,你只能在局里服从。

默尔索过于自己的理性,他对生活的物欲没有那么大。最后他跟神父的对话,我觉得很精彩。但是生活里需要一个理性的人吗,还是随波逐流的人更容易生存。

上星期,公司内部大聚会。下班前10分钟,公司副总通知,晚上大家聚一聚,欢迎新来的领导。当然都不爱去,但是你能怎么办呢,不去就得罪领导,中国的人情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大家都去了,匆匆忙忙地去吃饭,虚虚假假地互相应酬。我想这就是中国的人情社会。

看到默尔索我觉得一方面像现在的躺平一族,另一方面他像是理性的斗士。我们在他的身上看见了真实,对生活的物欲没有太高的追求,对人际关系不会患得患失。我们倒是并不是要去做一个局外人,而是我们心中的理性明显弱于感性,容易在谎言和虚假中迷失,我分不清这些外界的干扰。

可能你们也会追根究底,什么是理性?界限在哪里?我想,单单一本《局外人》并不能满足你,但是你可以多读几本书,让你站得高一点儿,看到这个世界的与众不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