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妙手丹青 一筆千金-榮寶齋本年大拍啟功繪山水八硯屏小記

作者:Sare時光

妙手丹青 一筆千金-榮寶齋本年大拍啟功繪山水八硯屏小記

啟功先生是一位享譽海内外的大書法家。同時他也是當代畫壇的領袖級人物,更是一位教育家、古典文學專家、書畫鑒定家、書法家和詩人。世人對啟功先生的尊敬和推崇,除了他學富五車的學識,還有他堅韌的士大夫精神。啟先生德行兼備,内外兼修,以德以藝,堪為中國當代畫壇的領軍人物,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他的作品就開始在榮寶齋等老字号進行買賣,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他的作品一直受到市場追捧,在疫情期間,全國拍賣一片萎靡的時候,啟老的書畫作品仍在在不斷地創造着高價格,在本年度春季大拍中,榮寶齋,lot15,啟老所作設色紙本山水八硯屏仍然拍得563萬元的高價,這一方面展現出啟老作品的市場潛力,同時再一次表明了收藏市場的一個鐵律,即真正來源有序,傳承清晰的名家作品永遠不便宜,同時期上漲空間永遠高于中小名家。

妙手丹青 一筆千金-榮寶齋本年大拍啟功繪山水八硯屏小記

這件山水八硯屏是啟老的一件精品,衆所周知,硯屏是一種等級很高的室内文房雅玩,非常人所能擁有。同時這組作品所用畫法衆多,展現出了中國古代傳統繪畫的諸多不同時代、派系的畫法,也展現出了啟老深厚的藝術功力,堪為他的古典繪畫藝術的結晶。

硯屏本是放在硯端以擋風塵的用具,在漢代早期,固體墨已經大量出現了,但是一直到清代并無現成的墨汁。都是用固體墨加水研磨,但所研墨汁滞留時間稍長,便易風幹而流失水分。此時若置一屏擋在墨前,則可防止風吹,減緩墨汁水分流失速度,這就是硯屏最初的功能。兼有避免燭光投射刺眼傷目之用。材質多以玉石、陶瓷、象牙、澄泥、漆木等原料制成。宋人趙希鹄在《洞天清祿集》說:“古無硯屏,或銘研,多镌于研之底與側。自東坡、山谷始作硯屏,既勒銘于研,又刻于屏,以表而出之。”《洞天清錄·硯屏辨》又雲:“屏之式止須連腔腳高尺一二寸許,闊尺五六寸許,方與葢小研相稱。若髙大,非所宜。”據此可知硯屏的規格,大小要與硯的大小相宜。考慮到宋、明時期,文人用硯多為7-8寸大小,清代文人用硯多為6-7寸大小,硯屏應該略比這尺寸大一點。

妙手丹青 一筆千金-榮寶齋本年大拍啟功繪山水八硯屏小記

随着時間的推移,硯屏的裝飾性逐漸增強,成為文人雅士案頭上的一道風景。尤其是随着晚明至民國時期金石學的盛行,硯屏開始大量出現繪畫及書寫銘文者,并逐漸衍生成多扇者,少則四扇,多則八扇,與書畫條屏之數暗合,實際上就是一種縮微版的案頭繪畫立軸陳設,與奇石以代假山如出一轍,其屏心每幅尺寸約為縱七寸、橫二寸,與現今書簽一般大小,在此寸間作畫難度極高,非常人所能。能獨立完成多扇的,更是高手,畢竟既要避免構圖上的重複,又要多元化的展示筆墨功夫,故堪為曆代繪畫名家中的頂級獨幕喜劇。

妙手丹青 一筆千金-榮寶齋本年大拍啟功繪山水八硯屏小記

唐寅繪 高士圖畫屏

此八扇用筆嚴謹、敷色淡雅、于方寸之間卓然成景,其一題曰:“萬峰雲起 師方方壺”。方方壺者,元末道士方從義也。其人号方壺,善畫,又兼工詩文、書法。山水初師董源、巨然、米芾,又學趙孟頫、高克恭之法。極喜畫雲山墨戲,筆下的景色多是冷寞,幽閉,塵俗絕少的地方,高山奇峰,深谷幽澗,古樹老屋,野水孤舟,給人以深沉、奇特和悲壯之感。黃賓虹評其畫:“蓋學仙之穎然者,由無形而有形,雖有形終歸無形。”啟功先生于雲山最為拿手

其二題曰:“師米虎兒雲山一角”。米虎兒者,米芾之子米友仁也,因生于甲寅年,故乳名虎兒。畫承家學,多以水墨點染,重意趣不求工細,發展了米芾以落茄皴為代表的山水技法,奠定了“米氏雲山”的特殊表現方式。所謂“落茄皴”,事實上就是一種以點代皴的寫意畫法,用圓深凝重的橫點錯落排布,連點成線,以點代皴,積點成片,潑、破、積、漬、幹、濕并用,輔以渲染表現山林、樹木的形象和雲煙的神态。完全放棄了鈎皴點擦的傳統方法。啟功于此種畫法浸潤最深,用水用墨能夠自如變換,也為日後書法中的水墨調衡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其三題曰:“拟趙善長法”。趙善長者,元末明初之趙原也。本名元,入明後因避朱元璋諱而改作原,字善長,号丹林。擅山水,師法董源、王蒙,筆墨圓勁秀逸。亦長于畫竹,畫法多變,有龍角、鳳尾、金錯刀之稱。傳世作品并不多見,宮中原有《溪亭秋色圖》一軸,為内府舊藏,石渠寶笈重編所載,故宮對外開放後曾展陳,啟功先生亦臨習過。

其四題曰:“拟元人筆意”。元代繪畫本就以山水畫為最盛,其創作思想、藝術追求、風格面貌,均反映了畫壇的主要傾向,影響後世也最深遠。不論初期錢選、趙孟頫、高克恭,還是中後期的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瓒皆主要繼承董源、巨然等的傳統,并在各自的創新風格和簡練超脫的藝術手法上,把中國山水畫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成為了這一時期山水畫發展的主流。

其五題曰:“仿石田筆”。石田者,即沈周。沈周一生家居讀書,吟詩作畫,優遊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未應科舉,始終從事書畫創作,在師法宋元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發展了文人水墨寫意山水的表現技法,成為吳門畫派的領袖。所作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而大多數作品則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表現了當時文人生活的悠閑意趣。啟功先生此幀效法了其構圖簡練、用筆凝重、筆墨渾厚蒼茫、草草而成的特點,在寸餘之間表現了三遠之景,可謂小幅而大作。

其六題曰:“遠浦歸帆”。南宋牧溪曾有此同名手卷,大底意境如此。後内府董邦達有臨古冊八開,中有遠浦歸帆一開,此畫之意應源自于董氏。

其七題曰:“春江夕照”。

其八題曰:“山居圖”,皆是元人風格,春江夕照略似倪黃,山居圖師法鷗波。

妙手丹青 一筆千金-榮寶齋本年大拍啟功繪山水八硯屏小記

從這組硯屏中,我們可以看到啟功先生遍學古人,博采衆集的藝術道路,衆所周知,臨仿先賢畫迹,體會前代畫家狀物寫形的方法,是為自身之後進行創作的敲門磚,也是世代相傳的藝苑規範。是傳統畫家打基礎的必不可少的一大步驟,有所成之後再形成自己的畫法,之後逐漸成長為一代名家,老一輩畫家都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故而老一輩名家皆有較為深厚的摹古功力,此件硯屏博采衆長,展現出啟老一生的藝術所承,實為不可多得的珍品。況且就現有資料看來,啟功先生獨立完成的八扇硯屏隻此三件,另兩件均于海外售出,不知下落。故賣得高價,不足為奇。

著錄:1.《真茗閣藏名人書畫·啟功卷》P8-15,文物出版社,2001年1月。

2.《中國曆代名家名品典藏系列·當代繪畫·啟功》〈三希堂藏書書系〉P104-P109(其六),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

3.《啟功書畫作品選:啟功繪畫》P120-P127,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2月。

4.《啟功繪畫集》P96-103,福建美術出版社,2014年2月。

5.《啟功書畫月曆·2017》,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

6.《啟功摹古月曆·2021》,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10月。

7.《啟功書畫集·繪畫卷》P92-99,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10月。

8.《啟功書畫書簽》,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款識:

1.仿石田筆。元白居士。钤印:啟功、元白

2.山居圖。元白寫。钤印:啟功、元白

3.師米虎兒雲山一角。元白啟功。钤印:啟功、元白

4.萬峰雲起。師方方壺,元白。钤印:啟功、元白

5.遠浦歸帆。元白寫。钤印:啟功、元白

6.春江夕照。元白寫。钤印:啟功、元白

7.拟趙善長法。元白居士啟功。钤印:啟功、元白

8.拟元人筆意。啟功。钤印:啟功、元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