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肥姑帶你尋味貴州之碗耳糕

作者:肥姑食品
肥姑帶你尋味貴州之碗耳糕

各地的人們懷着對美食的不同了解,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求着轉化的靈感。所有這些充滿想象力的轉化,它們所打造出的風味和對營養的升華令人歎為觀止 。雖然都是用大米經過一些列繁瑣的工序制作而成,但是有時候僅僅是細小的偏差也可以釀造出一種極其難得的美味,對于貴州人來說碗耳糕就是這樣的一種美味存在。

肥姑帶你尋味貴州之碗耳糕

小時候,我們對美食的定義似乎僅限于口感,沒有精緻的包裝卻依舊美味,很多味道直到現在都難以忘懷。要說起貴州人記憶中的經典美食,能還原舊時味道的碗兒糕是不得不提的 。

肥姑帶你尋味貴州之碗耳糕

一輛小推車冒着袅袅熱氣,白色的蒸籠布掩蓋不住香甜的氣味彌漫在空氣裡,這是每個小孩子最喜聞樂見的場景。好似人們已經達成了某種默契,無需多言就已經傳達出資訊:賣碗耳糕的來了!貴陽的碗耳糕制作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形如小茶碗又有邊耳而得名,得名碗耳糕,貴陽當地更多稱其為“泡粑”。

肥姑帶你尋味貴州之碗耳糕

為何碗兒糕在貴州當地被稱作做“泡粑”?因為它的質地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發漲的團子,軟綿綿的特别富有彈性。市面上最常見的碗耳糕呈白色(也有金黃色),個子大小适中、綿、香、甜,最特别的是碗耳糕本身會略帶甜酒的發酵香味,非常香甜可口。

肥姑帶你尋味貴州之碗耳糕

碗兒糕一般用的都是糯米作為原材料,将糯米淘洗幹淨浸泡12小時以上,泡到用手輕輕一搓就碎的程度就是泡好了。 緊接着就是瀝幹水分,再做細化加工。早期科技不發達的時候,攤主們都是用擀面杖手工碾碎糯米,粉料大多碾磨得不夠細膩,做成的碗耳糕吃起來口感上有細渣。如今的碗耳糕制作經過改良,大都使用攪拌器,反複過篩攪碎,直至無大顆粒才算将粉料制作完成。

肥姑帶你尋味貴州之碗耳糕

剛蒸好的碗兒糕看起來就如同一個個軟綿綿的團子,十分小巧玲珑可愛。碗耳糕最好是要趁熱食用,當舌尖觸碰到成千上萬的空隙的瞬間,松軟和香甜随即融化在嘴裡的。

肥姑帶你尋味貴州之碗耳糕

貴陽的飯後點心,碗耳糕絕對是首選。對于貴州人來說,茶餘飯飽後,工作閑暇之餘來上幾個軟軟糯糯的小糕點,是對忙碌的工作閑餘的最好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