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H370航班迷失七年,大資料追蹤能否令其浮出深海?

作者:第一财經

世界航空史上的最大謎團,仍沉睡在茫茫深海之中。

2014年3月8日,從馬來西亞吉隆坡飛往中國北京的馬航MH370航班客機失聯,機上載有239人。2015年1月29日,馬來西亞民航局宣布該航班客機失事,并推定機上所有人員遇難。

不過,近日一名英國的航空工程師表示,他借助多個科學領域的資料測算,推測出了MH370可能的墜毀地點。

這名英國航空工程師名叫理查德·戈弗雷(Richard Godfrey),7年多來一直緻力于馬航航班的搜尋工作。他的最新研究認為,這架波音777飛機墜毀在西澳洲珀斯以西2000公裡的印度洋。

這一海域大緻符合此前多數專家認定的飛機最後軌迹區域。MH370從吉隆坡起飛38分鐘後,從空中交通管制雷達中“消失”。但是,對衛星和雷達資料的分析表明,它又繼續飛行了7個小時。

MH370航班迷失七年,大資料追蹤能否令其浮出深海?

MH370航班上有122名中國公民。為部分中國遇害者家屬代理訴訟案的張起淮律師在12月5日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關于馬航MH370案件的訴訟還沒有全部結束,“還在有效期,還在訴訟中”。

目前,還有數十位中國乘客的家屬沒簽和解書,沒收賠償款。

七年堅持尋找

自2014年飛機失聯到現在,印度洋海岸共發現了30多塊疑似飛機殘骸,但僅有三塊被高度确認來自MH370。

七年來,中國、馬來西亞、澳洲等國家從未“終止”調查,一旦有可靠線索就會恢複搜尋工作。但目前,各國隻找到了非常有限的MH370的殘骸(或疑似殘骸)。空難調查中最重要的證物黑匣子——飛行資料記錄儀和駕駛艙聲音記錄儀至今未被發現。沒有找到黑匣子、沒有得出事故原因,調查工作就沒有終止。

跨領域的資料為戈弗雷的這一發現提供了支撐。他結合了以前儲存在不同領域中的不同資料集,這些資料集的分析結果都指向南印度洋的位置——東經95度,南緯37度,也就是馬航航班可能的墜落地。

戈弗雷承認這是一項“複雜的工作”,“有大量的資料需要過濾”。他的工作結合了Inmarsat(國際海事衛星組織)衛星資料、波音性能資料、海洋學漂浮碎片漂移資料和弱信号傳播報告(WSPR)網絡資料等。“以前我們缺乏跨多個學科的橫向思維,來将這些資料結合起來分析。”戈弗雷表示。

過去七年半的時間裡,戈弗雷幾乎每天都花幾個小時在搜尋上。他解釋稱,WSPR網絡可以用來跟蹤無線電波中的幹擾。每當飛機穿過這張網絡時,就會收集到反射或散射的無線電波的資料。

“這就好像用細絲在草原上形成了一個網狀結構,當你踩在特定的細絲上,我們都可以找到你,當你穿過草原時,我們可以追蹤你的路徑。”戈弗雷表示,“當這些幹擾信号與衛星對飛機發出信号一起繪制時,可以填補一些空白,幫助我們更準确地了解MH370墜毀的地點。”

戈弗雷其人也充滿故事。他是“MH370調查”組織的創始成員,他也是一名工程師,具有建造飛機自動着陸系統和自動駕駛系統的知識背景。

2009年,他因故未登上法航失聯航班AF447,這使他僥幸逃過一劫。戈弗雷也開始對在海上迷失的航班和定位産生興趣。當年,法航AF447在從巴西裡約熱内盧飛往法國巴黎的途中,消失在大西洋上。随後部分殘骸很快被發現,最終216名乘客以及12名機組人員全數罹難。兩年後,AF447的黑匣子在大西洋海底被找到。

在資訊系統和處理大量資料方面幾十年的經驗能夠幫助戈弗雷分析MH370的各項資料參數。他已經與一個團隊合作了一年之久,并對這個跨多學科的新想法進行了大量測試。“我們有信心将其應用于MH370的搜尋。”戈弗雷表示。

MH370航班迷失七年,大資料追蹤能否令其浮出深海?

海底4000米的挑戰

這樣的“大海撈針”也需要巨大的投資。MH370失聯後,馬來西亞、中國和澳洲宣布在南印度洋展開聯合水下搜尋。搜尋工作由澳洲主導,搜尋區域達到12萬平方公裡,耗資達數億美元。

在印度洋對MH370航班進行了廣泛的搜尋後,這些努力沒有得出任何結論性的結果。澳洲運輸安全委員會(ATSB)于2017年10月結束了對MH370水下搜尋的參與。

但ATSB搜尋記錄的關閉并未阻礙全球對航班搜尋的努力。參與了三國搜尋的ATSB上司的國際項目負責人彼得·弗利(PeterFoley)表示:“飛機總有一天會找到,因為人們不會放棄尋找。”

2018年1月,美國海洋勘探公司海洋無限(Ocean Infinity)與馬來西亞政府簽約,進行MH370的第二輪搜尋工作,并稱“找不到不收費”,但同樣無果而終,該公司于當年5月放棄了搜尋。2019年,Ocean Infinity表示将再次嘗試搜尋MH370航班,并稱其技術和系統“比12個月前強得多”。

“這些大量資金的投入與搜尋的區域有關,因為這不僅僅是大海撈針,甚至是在大海裡撈一個顯微鏡下才能可見的東西。”戈弗雷表示。

根據戈弗雷最新确定的航班墜毀位置,可将未來的搜尋半徑急劇縮小至40海裡,大大降低了搜尋的難度。不過戈弗雷補充說,飛機殘骸的深度可達4000米,這給打撈帶來很大的困難。“殘骸可能在懸崖後面或海底峽谷中,你可能需要嘗試打撈三到四次。”他表示。

4000米深的海底打撈工作不易。不過,Ocean Infinity公司在上一輪的搜尋中,就已經使用了八台類似無人機的無纜水下機器人,這些水下機器人能在水下6000米自動搜尋。每個機器人都配有掃描聲呐、回聲測深儀、高清相機和其他探測裝置。

戈弗雷承認,盡管打撈的範圍縮小了,但新的搜尋工作同樣面臨資金問題。此外,他們還将設計和評估探測和打撈裝置的可用性以及海況,并決定啟動搜尋的時間。“我們希望在南半球的夏季進入南印度洋,也就是大約在一年後。”戈弗雷表示,“我們無法在短時間内就籌集到那麼多的資金。”

尋求政府資金支援是一個途徑。馬來西亞政府曾表示,如果有公司提供可行或可靠的線索,馬來西亞将考慮重新開機對MH370的搜尋工作。戈弗雷也表示:“任何恢複搜尋飛機的決定都應由馬來西亞政府做出,因為該國是該飛機的登記國。”

2019年3月3日,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陸兆福在吉隆坡的MH370失聯5周年紀念會上表示,如果有民間公司提出可行建議或可信線索,馬來西亞将考慮恢複對失聯馬航MH370航班的搜尋。

2021年3月7日,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魏家祥發表聲明,馬來西亞政府将繼續與中國和澳洲合作,努力尋求事情真相。一旦有新的有力證據出現,将重新開機搜尋行動,有任何新的進展和重大發現,也會在第一時間通知遇難者家屬。

關于訴訟時效,按照中國法律規定,如航空器搜尋未果可導緻“時效中止”,或者乘客家屬提出要求導緻“時效中斷”。如果時效中止,在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如果時效中斷,從中斷之時起訴訟時效重新計算。

沉船專家、西澳博物館研究員伊恩·麥克勞德(Ian MacLeod)博士表示,找到MH370隻是時間問題。“随着新資訊不斷被曝光,政府的态度會改變,他們會重新回去找到它。”麥克勞德表示。

對于失聯航班的遇難者家屬來說,任何關于MH370的新突破都讓他們看到一絲希望,盡管他們并不确定能夠找到自己的親人。在空難中失去母親的格蕾絲·内森(Grace Nathan)說:“找到這架飛機符合全球航空安全的利益,這樣我們就可以防止将來類似的災難發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