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内蒙古一牧民“養”了16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蒙古野驢

作者:環球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巴彥淖爾12月3日電 題:内蒙古一牧民“養”了16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蒙古野驢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這麼多年了,跟這些野驢都有了感情,已經把它們當成了家庭的一份子了。”3日,内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巴音烏蘭蘇木牧民張永利如是說。

内蒙古一牧民“養”了16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蒙古野驢

圖為張永利給蒙古野驢接水。 孫超供圖

冬日的烏拉特草原寒風凜冽,張永利麻利地給水槽填滿水,然後把飼料随意地撒到草場上,顯然這不是自家牲畜的食物。

半小時以後,一群外形似騾的灰棕色身影出現在水槽邊。張永利告訴記者,這是蒙古野驢,一共有16頭。

資料顯示,蒙古野驢分布于中亞及西亞各國,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肅和新疆,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張永利家所在的巴音烏蘭蘇木屬于邊境草原,這裡是烏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内蒙古一牧民“養”了16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蒙古野驢

圖為蒙古野驢群。 孫超供圖

早在2016年,張永利意外發現了這群蒙古野驢。“由于當時草原持續幹旱,降水量少,我判斷這群蒙古野驢應該是到牧民家尋找水源。”張永利告訴記者,這群蒙古野驢非常機警,每天深夜才來這裡飲水。

幾個月過去了,由于張永利經常給準備飼料和水,這群野驢在他家附近紮下了根。“當時隻有9頭,現在已經發展到16頭了。”張永利說。

内蒙古一牧民“養”了16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蒙古野驢

圖為蒙古野驢群在張永利家飲水。 孫超供圖

5年過去了,每年冬天食物缺乏的時候,這群野驢就會“回家”,和張永利家的牲畜“共享”烏拉特草原。

内蒙古地處我國北疆,擁有森林、草原、濕地、湖泊、沙漠等多種自然形态,是中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态功能區,有着極其豐富的綜合性生物多樣性系統。

内蒙古農業大學人文學院原院長蓋志毅表示,生物多樣性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大自然的寶貴财富。“人類保護生物多樣性,不但可使生态環境保持平衡,保證生物種群的持續發展,而且通過對野生動植物的研究,合理地利用生物資源,可以滿足人類各方面的需要。”蓋志毅說。

近年來,内蒙古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生态文明建設,開展生态保護和修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區生态系統品質和穩定性不斷提高,火烈鳥、盤羊、猞猁、雪豹、原麝等大量珍稀野生動物頻頻現身内蒙古。

記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182個,總面積1267.04萬公頃,占内蒙古國土面積的10.71%。

内蒙古一牧民“養”了16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蒙古野驢

圖為保護區将蒙古野驢的照片裝裱後送給張永利。 孫超供圖

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呼和浩特區域中心主任魏智勇看來,内蒙古地域遼闊、橫跨“三北”,生态地位極為重要,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是建設生态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

“保護生物多樣性,不能僅靠政府的努力,還需要公衆共同參與。在保護中探索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路徑,能夠為建設中國北疆這道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魏智勇說。(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