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是我10年來見到蒙古野驢和鵝喉羚數量最多的一次

作者:和田線上

“這是我10年來見到

蒙古野驢和鵝喉羚數量最多的一次”

這是我10年來見到蒙古野驢和鵝喉羚數量最多的一次

一群鵝喉羚在覓食。圖檔由李維東提供

以上欣喜的聲音

來自新疆農業大學博士生

新疆動物學會理事丁鵬

“10年前,我在這裡進行金雕課題研究時,每次出行僅能見到幾隻蒙古野驢或鵝喉羚,這次路過,竟然看到幾百隻蒙古野驢和鵝喉羚。”2月23日,新疆農業大學博士生、新疆動物學會理事丁鵬說起幾天前在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偶遇大群蒙古野驢、鵝喉羚的場景時,仍然興奮不已。

這是我10年來見到蒙古野驢和鵝喉羚數量最多的一次

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資料圖檔)

2月20日

丁鵬和新疆生态學會副秘書長李維東

一行3人在結束阿勒泰地區野外調查後

驅車途經卡拉麥裡山有蹄類自然保護區時

遠遠看見雪地上有一群一群的小黑點

汽車慢慢靠近,他們才發現那些小黑點

原來是一群群正在覓食的蒙古野驢和鵝喉羚

“它們就像約好了一樣,彙聚在距離公路不遠的荒原上,少的兩三隻一群,多的近百隻聚在一起。”丁鵬說,他們立即下車拿出望遠鏡、照相機,開始觀察拍照。

丁鵬說,這些蒙古野驢發現他們後,并沒有在“頭領”的帶領下跑開,隻是駐足觀望了一下,之後繼續三三兩兩地覓食,而一些鵝喉羚吃飽了,還卧在雪地上打起了盹。經觀察他們發現,蒙古野驢、鵝喉羚之是以彙聚在這裡,是因為荒原上有一些人工投放的飼草,“冬季大雪覆寫保護區,野生動物覓食困難,這些飼草無疑能幫它們度過覓食困難時期”。

這是我10年來見到蒙古野驢和鵝喉羚數量最多的一次

圖檔由李維東提供

走了近10公裡,他們共發現

300多隻蒙古野驢、近200隻鵝喉羚

“這是我10年來見到蒙古野驢和鵝喉羚數量最多的一次。”丁鵬說,10年前,他在卡拉麥裡山有蹄類自然保護區從事金雕課題研究,當時,每次出入保護區僅能見到幾隻蒙古野驢和鵝喉羚,近幾年,它們的數量逐漸增多。

據阿勒泰地區林業局相關人員介紹,路邊之是以能看到大群蒙古野驢和鵝喉羚,除了和人工投放飼草有關外,還和近幾年卡拉麥裡山有蹄類自然保護區生态環境的修複有關,随着這裡的生态環境逐漸修複,保護區内普氏野馬、蒙古野驢、鵝喉羚等動物的數量都在增長,狼等動物也開始頻頻出現。

提到生态環境修複

就不得不為此前石油開采徹底退出

卡拉麥裡山自然保護區的做法點贊

新疆的它比大熊貓還珍稀?于是,石油開采徹底退出這一保護區

這是我10年來見到蒙古野驢和鵝喉羚數量最多的一次
這是我10年來見到蒙古野驢和鵝喉羚數量最多的一次

施工對比圖(資料圖檔)

為保護荒漠動物生存

關停拆除284口油井

被拆除油井的底座成了水槽

讓野生動物有了飲水的去處

這是我10年來見到蒙古野驢和鵝喉羚數量最多的一次

有人工投放的飼草

還有飲水的新去處

難怪保護區内的動物越來越多啦

↓↓↓

這是我10年來見到蒙古野驢和鵝喉羚數量最多的一次

資料圖檔

普氏野馬性機警,善奔跑。一般由強壯雄馬為首領結成5至20匹馬群,過着遊移生活。在野外生存的野馬以芨芨草、梭梭、蘆葦、紅柳等為食,冬天能刨開積雪覓食枯草。

普氏野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保留着馬的原始基因,曾栖息在從準噶爾盆地到蒙古高原西南部的荒漠草原地帶,是儲存馬類動物遺傳多樣性及用于家馬性狀改良和育種的珍貴物種。

國際上将野馬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EW級(野外滅絕)物種,中國将其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其儲存着6000萬年前的基因,普氏野馬被世人譽為“活化石”,是比大熊貓還珍稀的物種。

這是我10年來見到蒙古野驢和鵝喉羚數量最多的一次

蒙古野驢,外形似騾,體型介于家驢和家馬之間,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瀕危物種之一,體長可達260厘米,肩高約120厘米,尾長80厘米左右,體重約250千克。

蒙古野驢是典型荒漠動物,具有極強的耐力,既能耐冷耐熱,又能耐饑耐渴,并且具有敏銳的視覺、聽覺和嗅覺。主要分布在中國、蒙古和伊朗等地。位于我國新疆準噶爾盆地東南部的卡拉麥裡山有蹄類自然保護區是國内蒙古野驢的重要栖息地。

這是我10年來見到蒙古野驢和鵝喉羚數量最多的一次

鵝喉羚是羚羊屬的一種,屬典型荒漠、半荒漠區域生存動物,體形似黃羊,因雄羚在發情期喉部肥大,狀如鵝喉,故得名“鵝喉羚”。鵝喉羚視力、聽力、嗅覺都特别敏銳,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起身飛速逃走。

鵝喉羚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主要分布于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我國新疆的準噶爾盆地、葉爾羌河流域至羅布泊的荒漠,是鵝喉羚的栖息地。

保護大自然

愛護小動物

你我都有責

這是我10年來見到蒙古野驢和鵝喉羚數量最多的一次

來源/天山網綜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