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種江郎才盡,叫曹禺

作者:5号球迷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縱觀古今文壇,年少“才高”而年老“才盡”的,不隻有江郎,還有曹禺。

有一種江郎才盡,叫曹禺

(曹禺)

曹禺之名,如雷貫耳,作為中國現代戲劇史上的泰山北鬥,他是中國近現代最家喻戶曉也最有影響力的劇作家。

曹禺,本名萬家寶,祖籍湖北潛江,1910年9月24日出生于天津的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其父萬德尊不僅曾任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的秘書,還當過統領千軍萬馬的師長。

先說說“曹禺”這個筆名的由來。那是在1926年,16歲的萬家寶在天津《庸報》上發表處女作《今宵酒醒何處》,首次署筆名“曹禺”,就是把他的姓氏“萬”拆分為“草”和“禺”,又将“草”取諧音“曹”,以便更像個姓氏,于是二者組合便成了“曹禺”。

曹禺天資聰穎,從小就是“神童”,12歲考入南開中學,随後考入南開大學,20歲又從南開大學考入清華大學,直接插班入讀西洋文學系二年級,并因才學出衆迅速成為清華園裡的風雲人物。

有一種江郎才盡,叫曹禺

(曹禺清華畢業照)

“魯郭茅巴老曹”,在官方對六位大師級的現代作家通稱中,曹禺雖然位居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之後,排名第六,但若論對新中國文化的影響,他卻絲毫不遜色。

曹禺是中國現代話劇史上成就最高的劇作家,沒有之一。而且,他是典型的天賦異禀、年少成名,年僅23歲就寫出了《雷雨》,當時的他,還隻是清華研究院的在校學生。

《雷雨》不隻是曹禺的處女作,也是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标志,在中國現代話劇史具有劃時代級的重大意義,曹禺也是以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有一種江郎才盡,叫曹禺

(《雷雨》劇照)

《雷雨》之後十年,曹禺又接連創作出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七部傳世佳作。但是,曹禺筆下的這些驚世之作,無一例外都是誕生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而新中國成立後的整整47年裡,曹禺隻勉強寫出了兩部半劇本,還都是平庸之作。

曹禺的前半生是個天才——才華橫溢,佳作頻出;曹禺的後半生是個庸才——碌碌無為,再無佳作。這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曹禺現象”。

對于自己的“江郎才盡”,曹禺也一直很煩惱,以至于到了20世紀80年代,已經古稀之年的他推掉了一切應酬和活動,把自己關在家裡,隻為再創作出一部傳世佳作,隻可惜,終究是徒勞。

有一種江郎才盡,叫曹禺

(伏案寫作的曹禺)

晚年的曹禺,床頭常年放着一本《托爾斯泰評傳》,反複看反複讀,有一次,他讀着讀着突然高舉雙手大喊道:“我就是慚愧啊!你們知不知道我有多慚愧?我要寫出一個大東西才死,不然我不甘啊!我越讀托爾斯泰越難受,你們知道嗎?”

1996年12月13日,長期遭受病痛折磨的曹禺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至死沒能寫出他心心念念的“大東西”。

有一種江郎才盡,叫曹禺

(曹禺——大師已死)

回看“曹禺現象”,或許用“江郎才盡”去形容并不準确,因為他不是“才盡”,而是“心死”。正如好友黃永玉對他所言:“我不喜歡你解放後的戲,一個也不喜歡。你心不在戲裡,你失去了偉大的通靈寶玉,你為勢位所誤!從一個海洋萎縮為一條溪流,你泥溷[hùn]于不情願的藝術創作中,像晚上喝了濃茶清醒于混沌之中……”

心死了,又何談創作。嗚呼哀哉!

(本文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