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一個重要原因是,安撫蜀漢内部的其他派系

劉備白帝城托孤後,諸葛亮直到五年後才開始第一次北伐。如果諸葛亮能獲得街亭之戰的勝利,那蜀漢就能在涼州站穩腳跟,綜合國力也能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但可惜的是,馬谡實在是不争氣,街亭戰敗直接就導緻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讓諸葛亮不得不放棄已有的戰果,隻能班師回朝。至于馬谡,也在不久之後被諸葛亮下令處斬。

關于諸葛亮揮淚斬馬谡,原因向來是衆說紛纭。總結而言,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一個重要原因是,安撫蜀漢内部的其他派系

第一,明正典刑,軍法處置。

街亭之戰中,馬谡的表現是十分差勁的。

首先,他打了敗仗,不僅損兵折将,還直接導緻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

其次,按照諸葛亮的部署,馬谡是應該率領大軍在山下紮營。但自作聰明的馬谡卻違背諸葛亮的指令,選擇了在山上安營紮寨。哪怕副将王平極力勸阻,他也不聽。最終導緻水源被張郃切斷,軍隊直接就不戰自亂。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一個重要原因是,安撫蜀漢内部的其他派系

最後,街亭戰敗後,馬谡沒有跟魏軍拼死戰鬥也就算了,哪怕是敗逃回蜀軍大營也能接受。可他就不,偏偏選擇了畏罪潛逃,逃跑了。也就是說,馬谡就是個逃兵,後來還是被别人給抓回去的。

打了敗仗、損兵折将,無視統帥、違抗軍令,畏罪潛逃當逃兵,這三條罪名,每一條都是死罪。諸葛亮揮淚斬馬谡,是符合軍法,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一個重要原因是,安撫蜀漢内部的其他派系

第二,平息衆怒,給大家一個交代。

街亭之戰的指揮官,諸葛亮其實是有很多選擇的,像魏延、吳懿,他們都是身經百戰,經驗十分豐富的名将,論能力論威望,都不是馬谡能夠比拟的。

可即便如此,諸葛亮還是力排衆議,選擇了從來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馬谡。要知道當時的馬谡不過就是個參軍,也就是秘書,讓一個秘書去擔任街亭之戰的指揮官,這實在是有些兒戲了。

雖說諸葛亮是丞相,但因為他的用人失誤導緻街亭失敗,諸葛亮是不好向大家交代的。更何況早在白帝城托孤的時候,劉備就告誡諸葛亮不能重用馬谡。可諸葛亮就是不聽,這無疑會讓軍中的劉備舊部十分不滿。

如果不處理好與這些人的關系,那諸葛亮的權力和地位就會受到巨大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就隻能棄卒保車,選擇了斬馬谡來平息衆怒。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一個重要原因是,安撫蜀漢内部的其他派系

第三,蜀漢内部派系林立,馬谡實際上是政治犧牲品。

蜀漢雖說隻有一個益州,可内部卻分成了四個派系:

劉備進入荊州前的部下,他們以趙雲為代表,被稱作元老派;

劉備在荊州時,所招募到的人才,如諸葛亮、魏延、馬谡等人,他們被稱作荊州派;

東漢末年,先于劉備入蜀的人,他們以李嚴為首,被稱作東州派;

益州的本土勢力,如谯周、周舒、杜瓊等人,被稱作益州派。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一個重要原因是,安撫蜀漢内部的其他派系

從這就能看出,劉禅的兩大托孤大臣,諸葛亮和李嚴分别屬于荊州派和東州派。原本按照劉備的構想,應該是諸葛亮主政,李嚴主軍。但要想北伐,軍隊就得掌握在諸葛亮手中,是以諸葛亮就必須要把更多荊州派的人,安排進軍隊裡。

而馬谡,就是最好的人選。畢竟馬谡的理論知識很厲害,他所欠缺的不過是實戰經驗而已,是以諸葛亮這才會力排衆議,讓馬谡去指揮街亭之戰。目的就是要讓馬谡擁有戰功,進而進入軍隊,去跟李嚴的東州派搶奪軍權。

但很可惜,馬谡實在是不争氣,直接讓諸葛亮的美好願望淪為了泡影,更是讓諸葛亮在這一派系之争中落入了下風。

如果諸葛亮不斬馬谡,東州派那就說不過去,說不定李嚴也會就此事大做文章。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馬谡就十分悲劇的淪為了政治犧牲品。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一個重要原因是,安撫蜀漢内部的其他派系

如果馬谡能獲得街亭之戰的勝利,那他肯定是可以加官進爵,并成為諸葛亮在軍隊中的重要助力,李嚴和巴州派在軍中的話語權也會被進一步削弱。

但可惜的是,馬谡不僅被張郃打敗,他自己竟然都當了逃兵,這就是不能被原諒的。再加上他給諸葛亮帶來了後續的一系列麻煩,是以不管怎麼說,處斬馬谡都是個正确的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