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作者:雲南消防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淮海戰役 “立了第一功”

這是毛澤東同志對粟裕的評價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粟裕曾回憶說

他的一生

經曆過兩次最緊張的時刻

圍殲黃百韬兵團就是其中一次

1948年11月14日深夜,在距碾莊前線東南隻有15公裡的邳州西南土山鎮的一座民房裡,一場會議正在進行,這是粟裕為盡快圍殲黃百韬兵團而召開的。會上,粟裕認為華野應由運動戰轉為陣地攻堅戰,并提出了一個新戰法。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溫瑞茂:

會議決定攻堅部隊由譚震林和王建安統一指揮,同時采取“迫近作業”和“先打弱敵,後打強敵,攻其首腦,亂其部署”的新戰法。

土山會議後的第二天,碾莊戰場上進攻的槍炮聲戛然而止,陣地前沿一片寂靜。而在碾莊外圍,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粟裕要讓華野步步為營,一口一口啃掉黃百韬這塊硬骨頭。

戰士們在夜間隐蔽作業,先挖出卧式工事,再挖成跪式,最後再加深成站立式工事。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原南京軍區裝備部副部長 徐紅:

用這樣的戰術能夠縮短沖鋒的時間,減少部隊的傷亡,也減少了炮火掩護的彈藥量。

經過兩天的沉寂,華野5支攻堅縱隊再次向碾莊發起總攻。

由于敵人拼死防守,負責進攻的6縱和13縱雖取得了一定戰果,但依然沒能突破敵軍防線。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第二天,敵軍陣地突然出現兩輛坦克。這是華野特縱為配合總攻而采取的偵察行動。

對于坦克的出現,敵軍不以為然,還以為是自己人,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坦克裡坐着的是解放軍華野6縱第17師師長梁金華。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作為主攻部隊主官,梁金華在坦克中将敵軍工事看得一清二楚,很快就標明了新的突破地點。偵察結束前,坦克還順帶擊毀了敵軍一座暗堡。直到此時,敵軍才恍然大悟。

戰鬥中,特縱坦克對突破口附近的敵軍地堡進行精準射擊,協同步兵投擲炸藥,摧毀敵軍工事。國民黨軍第44軍第150師師長趙璧光見陣地上火勢熊熊,屍橫遍野,率150師殘部1500餘人向解放軍投誠。戰至18日拂曉,國民黨軍第44軍軍長王澤浚等5000餘人被俘。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此時,碾莊外圍陣地相繼失守,黃百韬手裡隻剩下第25軍和第64軍1萬多人龜縮在十幾個村莊内。

由北面進攻第25軍的是華野4縱,4縱利用交通壕秘密集結,以夜間掩護,主動出擊。

在敵軍主要陣地大牙莊,突擊隊員很快攻到了最後一道圍牆下。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陳力:

國民黨軍的參謀總長顧祝同飛到碾莊圩上空,通過地空聯絡電台跟黃百韬通話,要求他向西突圍,黃百韬一聽,明白增援是指望不上的。

決戰到了最後關頭。11月19日深夜,粟裕再次下達了發起總攻的指令,9縱作為主攻縱隊從碾莊以南進行攻擊。

兩天前,華野9縱第25師73團在南門傷亡很大。原來,在碾莊南門外有座石橋,橋北是敵人主陣地,橋南布有暗堡,橋兩側還有多個重機槍火力點。既然橋上搶攻行不通,隻能涉水強渡。但水壕的水到底有多深呢?

2營5連戰士李方興挺身而出,主動偵察水情。半個小時過去了,就在大家以為李方興可能也犧牲在前線時,一個人影逐漸清晰了起來。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副館長 賈萍:

李方興把從對岸河邊抓回來的枯草交給了連長,證明這個水壕能夠泅渡。

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資訊,這意味着戰士們可以在水壕中架起浮橋,使突擊隊員可以從浮橋上迅速通過。為確定下次總攻時一次成功,第73團特意拿出兩天時間進行準備與演練。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19日當天,按既定方案,突擊隊不走石橋,而是徑直在石橋兩側架設秫稭浮橋,強渡水壕。第73團和兄弟部隊抓住戰機,立即翻越第一道土圩,并不斷擴大戰果。

早就輸紅了眼的黃百韬打出了自己最後一張底牌——青年突擊隊。這支由兵團中最反動殘暴的武裝特務組成的部隊,戰鬥力不可小觑。在第二道圩牆前,華野第73團、第74團與敵青年突擊隊短兵相接。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9縱司令員聶鳳智号召第73團發揚“濟南第一團”勇猛頑強的戰鬥作風,第73團指戰員士氣大振,他們向頑敵發動猛攻,青年突擊隊最終敗下陣來。

黃百韬見勢不妙,率少數随從逃到了位于大院上村的第64軍司令部。雖心灰意冷,黃百韬仍不肯投降,在第二天淩晨逃至尤家湖南的一處土屋旁斃命。

11月22日當晚,華野各縱在中野的有力配合下,最終奪取了碾莊戰鬥的最終勝利。粟裕後來回憶說,他的一生經曆過兩次最緊張的時刻,圍殲黃百韬兵團就是其中一次。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陳晉:

在整個淮海戰役中,圍殲黃百韬兵團堪稱是最為慘烈的一戰,是以它被稱為鋪底之戰、基礎之戰、關鍵之戰,改變了整個淮海戰役的戰略态勢。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在今天的碾莊圩戰鬥烈士陵園裡,英雄們長眠于當年為人民解放而浴血鏖戰的土地。在紀念碑南隅還有一座“粟裕将軍骨灰撒放處”,作為淮海戰役總前委委員,被毛澤東誇贊說淮海戰役“立了第一功”的粟裕,以這樣的方式和碾莊戰鬥的英雄們長眠在一起。他們的豐功偉績永遠為中華兒女所銘記,他們的紅色基因與理想信念也必将在碾莊這片紅色熱土上薪火相傳,永不停歇!

▌來源:CCTV國家記憶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學黨史 | 圍殲黃百韬兵團,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