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袁崇煥到底是忠臣良将,還是賣國奸賊?崇祯為何要将他淩遲?

作者:張九仙講曆史

#袁崇煥到底是忠臣良将,還是賣國奸賊#

我是張九仙,點選上方“關注”,每天分享曆史,陪你一起走進曆史的長河,品跌宕起伏的人生,觀興衰更替的王朝。
袁崇煥簡介 袁崇煥,字元素,号自如,原籍廣東東莞,生于萬曆十二年(公元一五八四年)。
袁崇煥到底是忠臣良将,還是賣國奸賊?崇祯為何要将他淩遲?

袁崇煥

天啟二年,袁崇煥出任兵部主事。不久,明軍在廣甯覆沒,朝野鎮驚。自萬曆四十六年以來,四年多的時間裡,清兵勢如破竹,銳不可當,先後大敗十萬明軍,無一敗仗。與此同時,朝中由魏忠賢當權,殘殺異己,政治非常黑暗。

袁崇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奔赴邊疆的。袁崇煥到位後,立刻加強城牆,整饬軍紀,不久大敵就來臨了。袁崇煥以甯遠守兵約一萬,大敗清兵十三萬,打破了清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神話。

過了一年多,清軍再次進攻甯遠,但又被擊敗。從此,清軍一聽到袁軍,就心怯了。但是,這樣一個抗清大将,卻得不到朝廷的重視。

在第二次甯遠大捷後,袁崇煥隻升官一級,而奉承魏忠賢的官員卻有數百人是以而升官。不久,他又被魏忠賢彈劾,攻擊他在第二次甯遠大戰中沒有去救錦州,袁崇煥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自稱有病,請求辭職。魏忠賢死後,袁崇煥被召回,這時,在位的皇帝是朱由檢,年号崇祯。

崇祯是個疑心極重,剛愎自用的人。對朝中的大多數大臣都很不信任。

袁崇煥到底是忠臣良将,還是賣國奸賊?崇祯為何要将他淩遲?

崇祯帝

崇祯二年十月,清兵大舉從西路入犯,直逼北京,兵十餘萬,袁崇煥得到消息後,立刻兵分兩路來援,一路上,每戰每捷,真到北京城下,明清兩軍在廣渠門外大戰了八個小時,最終獲得勝利。

清軍退出北京後,崇祯立刻以袁崇煥得勝為由,乘勝追擊清軍而捕他。(當時袁崇煥的兵力九千,清兵十餘萬,若戰,明軍必敗。)将他定刑為“夷三族”,即是要将袁全家,母親全家,妻子全家都滿門抄斬,後來不知為何又改為淩遲。

“淩遲”就是“千刀萬剮”,北京城裡的老百姓因聽信清軍就是袁崇煥引來的,都罵袁是漢奸,劊子手還沒有動手,就撲上去咬他的肉了。

一代抗清名将就這樣被咬死了。

這是一個富有戲劇性的曆史悲劇故事,在那個昏君執政,奸臣當道的社會,注定袁崇煥的當官生涯就是以悲劇結束的。

袁崇煥是個文官,卻有着非凡的軍事才能。連崇祯也不得不說:“守遼非蠻子不可”。可見,袁崇煥在當時的國防地位是如何重要的。但是袁崇煥不會當官,他不奉承魏忠賢,不迎合崇祯,以緻于朝中不少奸臣彈劾他,說他的壞話。

崇祯對他可以說是又愛又恨又怕。愛,是他的軍事才能,在當時可以說是唯一一個可以拒清的大将,恨,是他不懂得體諒自己,經常向自己追債(索軍饷)。怕,是他的本領太大了,說不定有一天會篡位奪權。

面對着朝野内外的各種猜忌,袁崇煥是無奈的,他的心在滴血,他的忠心沒有人了解,他根據實際情況主張議和,積蓄力量以後再進攻,卻被誤為像秦桧和金議和一樣,是以,直到被判淩遲之刑時,主張議和也是一個重要的罪名。

袁崇煥倒下了,是在昏君的猜忌,奸臣的陷害和無知的北京城百姓的詛罵中倒下的。袁崇煥一倒下,明朝的危機便加速來臨了。“袁督師這樣忠勇,還不能免,我們還在這裡幹什麼?”

從此,清兵長驅直入,朱家王朝片刻瓦解,梁啟超曾對袁崇煥有過這樣的評價:“袁督師一日不去,則滿清萬不能得志于中國”。很可惜,崇祯這蠢才非要殺袁崇煥不可,好像在說:“誰叫你比我能幹?”崇祯是愚蠢的,愚蠢的人往往喜歡搞垮比自己能幹的人。

袁崇煥倒下了,他的大将生涯是以轟轟烈烈的抗清開始的,而他的倒下卻是被北京裡的老百姓像瘋狗一樣鬧鬧烘“咬”死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