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隔14年,再讀《情書》原著:藤井樹這輩子,隻“真愛”過藤井樹

時隔14年,再讀《情書》原著:藤井樹這輩子,隻“真愛”過藤井樹

文|嬿公子

原著裡,有一段藤井樹和她爺爺的對話:

“那棵樹是在你出生時種的,是以給你們兩個取了同樣的名字,就是你和那棵樹兩個。”

“……什麼?”

“你不知道吧?”

“不知道。”

“沒人知道。這種事偷偷地做才有意義。”

時隔14年,再讀《情書》原著:藤井樹這輩子,隻“真愛”過藤井樹

當我讀到這一段時,仿佛感受到爺爺像小孩子惡作劇般的可愛,又不由自主地想起曾經偷偷準備驚喜時候的竊喜,那一刻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少時。

藤井樹和爺爺發生的這一段對話,讓她隐約抓住點什麼東西,她似乎開始慢慢感受到阿樹(由于男女主的姓名相同,是以男藤井樹簡稱為“阿樹”)在每一本書裡寫下“藤井樹”的意義是什麼。

藤井樹在回複博子信件時,告訴她阿樹在圖書館每一本書上留下的惡作劇。

當時藤井樹隻以為阿樹在每一本書上留下“藤井樹”的名字是在閑着無聊時的惡趣味,作為讀者的我也誤以為這隻是阿樹的惡作劇。

然而這其實是阿樹的浪漫,這種浪漫隻有博子和後來的學生們讀懂了。

時隔14年,再讀《情書》原著:藤井樹這輩子,隻“真愛”過藤井樹

為什麼藤井樹當時沒有反應過來呢?除了他們的名字一樣的原因以外,還有就是阿樹經常作弄她,懵懂的藤井樹并未往悸動的方向去想。

似乎學生時代的愛情都極其相似,喜歡誰就作弄誰,阿樹就這樣一邊作弄喜歡的女孩子一邊默默地浪漫表白,盡管藤井樹什麼都不知道。

但其實藤井樹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嗎?倒也不見得,心裡有奇妙的感覺但是理不清楚是什麼感覺,是以這一場暗戀就成了錯過。

時隔14年,再讀《情書》原著:藤井樹這輩子,隻“真愛”過藤井樹

作者岩井俊二在原著中寫過這麼一句話:“如果當初我勇敢,結局是不是不一樣;如果當時你堅持,回憶會不會不一般。最終我還是沒說,你還是忽略。”

藤井樹并未開竅,而阿樹開了竅卻沒能将青蔥時的感情訴諸于口,隻在最後一面時固執又含蓄地妄圖通過一本書将藤井樹的腦子敲醒。

然而,沒有開竅的人反應總是特别遲鈍。

藤井樹沒有翻開書本,自然也就錯過了阿樹在臨别時最後一次表白,直到多年以後阿樹的未婚妻博子信件到來,才意外地将這場無疾而終的暗戀袒露出來。

時隔14年,再讀《情書》原著:藤井樹這輩子,隻“真愛”過藤井樹

當學生們把當年阿樹那本書遞到她面前,催促她打開并翻看時,原著中關于這一段的描寫是這樣的:

那是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他讓我幫忙還給圖書室的那本書。

學生們沖着目瞪口呆的我嚷道:“裡面,裡面的卡片!”我按照提示,看了裡面的卡片,上面有藤井樹的簽名。可是學生們還在嚷嚷:“背面,背面!”

我不明就裡,漫不經心地把卡片翻過來。

頓時,我無話可說了。

那是中學時代的我的畫像。

我突然發現,他們正津津有味地偷看我的表情。

我一面佯裝平靜,一面想把卡片揣到兜裡。然而不湊巧,我喜歡的圍裙,上下沒有一個兜。

時隔14年,再讀《情書》原著:藤井樹這輩子,隻“真愛”過藤井樹

這份遲來的表白,仿佛圓滿了藤井樹的青春,為兩個同名同姓卻不同性别的兩個人之間的青春悸動畫上了圓滿的句号。

年少時的阿樹乃至遇見博子後的阿樹,都将這個與自己同名同姓的女孩子深深地刻在心底,刻在每一本書裡,刻在每一個學弟學妹的心裡,這份浪漫我想大概無人能抵擋。

阿樹愛着藤井樹,在第一次遇見與藤井樹相似的博子時,他說:

“那個!”

“渡邊小姐相信一見鐘情嗎?”

“一見鐘情?什麼樣的?”

“請做我女朋友吧!”

時隔14年,再讀《情書》原著:藤井樹這輩子,隻“真愛”過藤井樹

也許是阿樹曾因為不說是以錯過,是以在對着那張讓自己悸動的臉時,他不願再錯過。

但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哪怕博子的臉長得再像藤井樹,她也不是藤井樹,她隻是渡邊博子,阿樹能抓住的隻有渡邊博子。

年少時不懂感情,是以有不少的暗戀都成了生命中的遺憾。

但遺憾恰恰又是我們生命的底色,我們總是在不停地遺憾着,遺憾因為工作而錯過天空中的白雲,遺憾因為吃了紅燒肉而沒有肚子再裝下小龍蝦,遺憾冬天的時候選擇留在南方而錯過北方的大雪。

生命中充滿了各色遺憾,但那又怎麼樣呢?

生命中除了遺憾以外,還有更多其他的底色,這些底色才讓我們的生活成為生活。

時隔14年,再讀《情書》原著:藤井樹這輩子,隻“真愛”過藤井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