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凱的結局怎麼樣?

慈禧駕崩以後,新朝所有擁護光緒帝的官員都對袁世凱恨之入骨,把驅袁作為當時最重要的事情。一場旨在肅清奕匡、袁世凱,鞏固攝政王執掌國家地位,重新配置設定公權力的鬥争悄然展開。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凱的結局怎麼樣?

袁世凱

驅袁被提上日程

慈禧死後,皇權威嚴衰落。在當時的攝政王載沣看來,奕匡和袁世凱對清朝的政治權威和君權構成了嚴重威脅。許多企圖在新朝達到高位的皇族,如山奇、載澤等,也把位高權重的慶親王奕匡視為眼中釘,把擁有巨大權威的袁世凱視為肉中刺,都想趕緊除掉。奕曠貪婪卑劣,但因其在中心數十年的曆練,被禦賜奉為世襲的慶王爺。他在宗室中威望高,在朝臣中分量重,後輩不易撼動。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凱的結局怎麼樣?

慈禧

袁世凱在年輕人眼中不過是清朝的奴隸,地位比奕匡略低得多。康有為、梁啟超稱袁世凱背信棄義光緒帝,被囚禁在瀛台。多年不如意,英年早逝,也讓袁世凱的形象極為難看。新朝所有愛戴和同情光緒帝的官員,都非常憎恨袁世凱,把驅袁作為當時的第一要務。一旨在肅清奕劻、袁世凱,鞏固攝政王執掌國家地位重新配置設定公權力的鬥争悄然展開。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凱的結局怎麼樣?

奕劻

敖其林、姜春林、趙炳林三人率先出擊。趙麒麟曾因彈劾段之貴為載貞獻妓楊翠熙而得罪奕劻和袁世凱,被慈禧太後革職。後來,他在社會團結的情況下複職。三位禦史先後登基,非法袁世凱。此時,袁世凱也因一系列政策紛争,為他人創造了機會。袁世凱就任外交通商部部長以來,與歐美交好,抵制日俄對中國東北利益和權益的蠶食。他在籌劃這些措施時,很少與其他在朝軍機大臣商議,也不向朝廷請示,這難免觸動載沣的天平。1908年12月10日,袁世凱将中美互派大使問題送出朝廷讨論,在僞滿政府内部引發激烈沖突。此外,袁世凱誤判美國對日外交态度,與美國達成中德同盟的提議破産,引發朝臣的攻擊和日俄駐華公使的刁難,陷入政治困境。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凱的結局怎麼樣?

1909年1月1日,袁世凱因财政問題,若怒了現任支部尚書的滿族欽貴。袁世凱得到可靠消息,連夜逃往天津。1月3日,禦史趙炳麟為陳天尚彈劾袁世凱,稱其“機械詐欺,善建血肉”“包藏禍心,不顧大義”“獨掌大權,冒進等”“長期持軍,持兵而驕”“入官制,怒而貴,搖樞臣,頗唐朝。

載沣從帝國寶座上找到借口,決定利用有利時機除掉袁世凱。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感動袁世凱,不僅要有拍闆的勇氣,還要有過關斬将的能力。載沣剛剛拟定除袁诏書,稱其“盛氣淩人,不屈不撓”,準備奪走袁世凱的官銜,代為保管處置,是以不得不面對朝廷重臣和駐華外相的反對。長期居于中心、統領軍機長的奕匡,以及高官厚祿的史煦、張之洞等朝廷重臣,都不贊成除掉袁世凱。在勸阻載峰的同時,張之洞聲稱,兩宮必須保持穩定局面。袁世凱長期率軍,朝臣中不乏黨羽。新王朝需要穩定來應對艱難時期,不應殺臣添是非。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凱的結局怎麼樣?

載沣

不僅如此,袁世凱于1906年辭去職務,将一、三、五、六鎮新軍移交陸軍部。1907年,袁世凱由明升、暗降調離北洋軍,任兵部部長、外交部部長。可以說,袁世凱的權力走了,不會對朝廷構成威脅。隻要他不用力過猛,就不會帶頭反對。袁世凱逃到天津後,時任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親自為袁世凱求慈慈禧發誓要救他的命。同時,袁世凱以“腿疾”為由停止一切參與軍部和外交部的事務。駐守保定的北洋将領段祺瑞鼓動南苑兵鬧事,準備平定“南苑兵”改“為京師之名,雖然事件很快被平息,仍然震驚朝野。

面對朝廷内外的反對和北洋新軍的威脅,載沣猶豫不決,最後不得不通過袁世凱的“腳疾”找到一個台階下。同日,載沣以宣統皇帝名義下诏書,稱袁世凱患足疾,難奪其職,立即開辟短缺,回鄉養病,以示朝廷對大臣的體恤。袁世凱安全逃脫,暫時回避權力中心。載沣要清掃袁黨羽,袁世凱的離開是雙方為維持時局穩定而作出的讓步。将袁世凱排除在中心之外的目标,保袁派也實作了挽救袁世凱性命的初衷,雙方的較量自然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對載沣來說,除了加強監視在河南彰德桓上村伺機而動的袁世凱外,逐漸斬斷在朝黨羽,聚攏分散的勢力。時任郵政部尚書的陳弼與北洋部關系密切,首當其沖受到攻擊。禦史謝元漢彈劾陳弼上位,說他空無國家錢财,貪贓枉法謀取私利。載沣大怒,召開軍機大臣會議,意圖先罷免陳弼,再嚴懲他。他被陳弼等幾個軍機大臣勸阻,不得不同意委任先吃了。

1月14日,載沣以宣統皇帝的名義下诏書,稱有人打陳弼虛國庫,派大學士孫家鼐、那桐公正無私地調查,據實而打,不應晦澀難懂。陳弼知道載沣不滿自己處理靈公不利,大肆賣缺賣缺,與袁世凱關系密切。證據一經查實,後果不堪設想。于是他和一些下屬一起篡改往來賬目,以消除痕迹。孫家耐、那桐等去查郵通處,也找不到多少證據,隻好以鐵路局局務人員工資太高為由坐鎮。2月6日,載沣不得不根據孫家鼐、那桐奏事,将陳弼交部調查,兩天後罷免。陳弼去職後,唐紹儀、嚴修、楊士奇、蔡乃煌、馮如祺、朱家寶等袁世凱黨羽也被排除在外。當時風聲鶴唳,朝廷裡很多元黨都驚慌了,不知道哪一天會輪到自己。面對政治紛争,許多人都試圖保護自己,不願坐以待斃。時任直隸總督楊世祥表面快迅速劃清界限,拒絕與袁世凱見面以撇清關系,并賄賂張儀在醇親王府上下向他求情。為了迎合權貴載沣,楊世祥在直隸率先清理财政,講要肅清中飽私囊的官吏,省吃儉用,關心百姓疾苦,非常及時。載沣以楊世祥為典型。一方面,他的批示符合朝廷閱民難的初衷,不愧是朝廷官員的領袖。另一方面,他在召見時稱贊他,說他為人踏實,今後要更加勤勉,特别是加強憲政的推行,以繼續成為各省的楷模。楊世祥不久病逝,被追授為太子少保。袁世凱的摯友、摯友徐世昌更是忐忑不安,隻好以身體有病為由要求補缺。載沣本來想趁機把徐世昌拿下來,但心裡不是很有把握。在軍機大臣石旭、鹿傳麟的勸說下,載沣以東三省事宜緊急為由,暫時拒絕了徐世昌的請求,讓他繼續留任東三省總督一職。徐世昌在松了一口氣的同時仍感到不安,于是再次收起身子要求内調,将自己置于載沣的眼皮底下,以示心中再無他主。正巧,陳弼被載沣解職,郵傳部尚書一職空缺。徐世昌得以因禍得福,進入郵政通信部。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凱的結局怎麼樣?

徐世昌

載沣對徐世昌的順從和聰明非常滿意。他先是給了他郵政通信部部長的職位,後來又加了大學學位協辦人的頭銜,使他進入軍部。可以說,他被尊崇寵愛,被視為知己。捕完蝦蟹,下一步自然是釣一條大魚。這條大魚就是一直被認為是袁世凱背景的奕匡,但事情并沒有這麼簡單。禦史蔣春霖等人推倒一隊袁蕩,火力大開,将槍口對準身居高位的奕匡。蔣春霖告訴載沣,袁世凱雖然去了,但奕匡繼續留在中央,還是一大災難。帝國趙炳麟不甘示弱。他登基說,袁世凱雖被罷免,但他的黨有奕匡作為關照,直隸總督楊世祥提供财力。萬一朝廷偶有危險,他們就會趁機威脅他。他主張将楊世祥調離直隸總督,切斷袁世凱的經濟來源。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凱的結局怎麼樣?

趙炳麟

載沣召見趙炳麟時,趙炳麟建議公布光緒帝刺殺袁世凱的诏書,澄清其罪行,罷黜袁世凱為叛徒,任命張之洞為獨相,啟用岑春暄負責侍衛,任命康梁等立憲黨為皇帝元老和攝政王謀士,實施憲政,聚天下之心。載沣擔心趙炳麟的意見,沒有采納。張之洞堅決反對罷免奕匡,認為奕匡是個嚴肅認真的人,應該信任他來安撫宗室。于是載沣隻好放棄,重新等待。

至此,一場以禦史彈劾袁世凱為開端、意在肅清袁勢力的政治鬥争,以袁世凱離職、黨羽暫時分離、奕匡如山不動而告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