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凯的结局怎么样?

作者:英英侃历史

慈禧驾崩以后,新朝所有拥护光绪帝的官员都对袁世凯恨之入骨,把驱袁作为当时最重要的事情。一场旨在肃清奕匡、袁世凯,巩固摄政王执掌国家地位,重新分配政治权力的斗争悄然展开。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凯的结局怎么样?

袁世凯

驱袁被提上日程

慈禧死后,皇权威严衰落。在当时的摄政王载沣看来,奕匡和袁世凯对清朝的政治权威和君权构成了严重威胁。许多企图在新朝达到高位的皇族,如山奇、载泽等,也把位高权重的庆亲王奕匡视为眼中钉,把拥有巨大权威的袁世凯视为肉中刺,都想赶紧除掉。奕旷贪婪卑劣,但因其在中心数十年的历练,被御赐奉为世袭的庆王爷。他在宗室中威望高,在朝臣中分量重,后辈不易撼动。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凯的结局怎么样?

慈禧

袁世凯在年轻人眼中不过是清朝的奴隶,地位比奕匡略低得多。康有为、梁启超称袁世凯背信弃义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多年不如意,英年早逝,也让袁世凯的形象极为难看。新朝所有爱戴和同情光绪帝的官员,都非常憎恨袁世凯,把驱袁作为当时的第一要务。一旨在肃清奕劻、袁世凯,巩固摄政王执掌国家地位重新分配政治权力的斗争悄然展开。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凯的结局怎么样?

奕劻

敖其林、姜春林、赵炳林三人率先出击。赵麒麟曾因弹劾段之贵为载贞献妓杨翠熙而得罪奕劻和袁世凯,被慈禧太后革职。后来,他在社会团结的情况下复职。三位御史先后登基,非法袁世凯。此时,袁世凯也因一系列政策纷争,为他人创造了机会。袁世凯就任外交通商部部长以来,与欧美交好,抵制日俄对中国东北利益和权益的蚕食。他在筹划这些措施时,很少与其他在朝军机大臣商议,也不向朝廷请示,这难免触动载沣的天平。1908年12月10日,袁世凯将中美互派大使问题提交朝廷讨论,在伪满政府内部引发激烈矛盾。此外,袁世凯误判美国对日外交态度,与美国达成中德同盟的提议破产,引发朝臣的攻击和日俄驻华公使的刁难,陷入政治困境。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凯的结局怎么样?

1909年1月1日,袁世凯因财政问题,若怒了现任支部尚书的满族钦贵。袁世凯得到可靠消息,连夜逃往天津。1月3日,御史赵炳麟为陈天尚弹劾袁世凯,称其“机械诈欺,善建血肉”“包藏祸心,不顾大义”“独掌大权,冒进等”“长期持军,持兵而骄”“入官制,怒而贵,摇枢臣,颇唐朝。

载沣从帝国宝座上找到借口,决定利用有利时机除掉袁世凯。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感动袁世凯,不仅要有拍板的勇气,还要有过关斩将的能力。载沣刚刚拟定除袁诏书,称其“盛气凌人,不屈不挠”,准备夺走袁世凯的官衔,代为保管处置,因此不得不面对朝廷重臣和驻华外相的反对。长期居于中心、统领军机长的奕匡,以及高官厚禄的史煦、张之洞等朝廷重臣,都不赞成除掉袁世凯。在劝阻载峰的同时,张之洞声称,两宫必须保持稳定局面。袁世凯长期率军,朝臣中不乏党羽。新王朝需要稳定来应对艰难时期,不应杀臣添是非。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凯的结局怎么样?

载沣

不仅如此,袁世凯于1906年辞去职务,将一、三、五、六镇新军移交陆军部。1907年,袁世凯由明升、暗降调离北洋军,任兵部部长、外交部部长。可以说,袁世凯的权力走了,不会对朝廷构成威胁。只要他不用力过猛,就不会带头反对。袁世凯逃到天津后,时任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亲自为袁世凯求慈慈禧发誓要救他的命。同时,袁世凯以“腿疾”为由停止一切参与军部和外交部的事务。驻守保定的北洋将领段祺瑞鼓动南苑兵闹事,准备平定“南苑兵”改“为京师之名,虽然事件很快被平息,仍然震惊朝野。

面对朝廷内外的反对和北洋新军的威胁,载沣犹豫不决,最后不得不通过袁世凯的“脚疾”找到一个台阶下。同日,载沣以宣统皇帝名义下诏书,称袁世凯患足疾,难夺其职,立即开辟短缺,回乡养病,以示朝廷对大臣的体恤。袁世凯安全逃脱,暂时回避权力中心。载沣要清扫袁党羽,袁世凯的离开是双方为维持时局稳定而作出的让步。将袁世凯排除在中心之外的目标,保袁派也实现了挽救袁世凯性命的初衷,双方的较量自然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对载沣来说,除了加强监视在河南彰德桓上村伺机而动的袁世凯外,逐步斩断在朝党羽,聚拢分散的势力。时任邮政部尚书的陈弼与北洋部关系密切,首当其冲受到攻击。御史谢元汉弹劾陈弼上位,说他空无国家钱财,贪赃枉法谋取私利。载沣大怒,召开军机大臣会议,意图先罢免陈弼,再严惩他。他被陈弼等几个军机大臣劝阻,不得不同意委任先吃了。

1月14日,载沣以宣统皇帝的名义下诏书,称有人打陈弼虚国库,派大学士孙家鼐、那桐公正无私地调查,据实而打,不应晦涩难懂。陈弼知道载沣不满自己处理灵公不利,大肆卖缺卖缺,与袁世凯关系密切。证据一经查实,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和一些下属一起篡改往来账目,以消除痕迹。孙家耐、那桐等去查邮通处,也找不到多少证据,只好以铁路局局务人员工资太高为由坐镇。2月6日,载沣不得不根据孙家鼐、那桐奏事,将陈弼交部调查,两天后罢免。陈弼去职后,唐绍仪、严修、杨士奇、蔡乃煌、冯如祺、朱家宝等袁世凯党羽也被排除在外。当时风声鹤唳,朝廷里很多元党都惊慌了,不知道哪一天会轮到自己。面对政治纷争,许多人都试图保护自己,不愿坐以待毙。时任直隶总督杨世祥表面快迅速划清界限,拒绝与袁世凯见面以撇清关系,并贿赂张仪在醇亲王府上下向他求情。为了迎合权贵载沣,杨世祥在直隶率先清理财政,讲要肃清中饱私囊的官吏,省吃俭用,关心百姓疾苦,非常及时。载沣以杨世祥为典型。一方面,他的批示符合朝廷阅民难的初衷,不愧是朝廷官员的领袖。另一方面,他在召见时称赞他,说他为人踏实,今后要更加勤勉,特别是加强宪政的推行,以继续成为各省的楷模。杨世祥不久病逝,被追授为太子少保。袁世凯的挚友、挚友徐世昌更是忐忑不安,只好以身体有病为由要求补缺。载沣本来想趁机把徐世昌拿下来,但心里不是很有把握。在军机大臣石旭、鹿传麟的劝说下,载沣以东三省事宜紧急为由,暂时拒绝了徐世昌的请求,让他继续留任东三省总督一职。徐世昌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仍感到不安,于是再次收起身子要求内调,将自己置于载沣的眼皮底下,以示心中再无他主。正巧,陈弼被载沣解职,邮传部尚书一职空缺。徐世昌得以因祸得福,进入邮政通信部。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凯的结局怎么样?

徐世昌

载沣对徐世昌的顺从和聪明非常满意。他先是给了他邮政通信部部长的职位,后来又加了大学学位协办人的头衔,使他进入军部。可以说,他被尊崇宠爱,被视为知己。捕完虾蟹,下一步自然是钓一条大鱼。这条大鱼就是一直被认为是袁世凯背景的奕匡,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御史蒋春霖等人推倒一队袁荡,火力大开,将枪口对准身居高位的奕匡。蒋春霖告诉载沣,袁世凯虽然去了,但奕匡继续留在中央,还是一大灾难。帝国赵炳麟不甘示弱。他登基说,袁世凯虽被罢免,但他的党有奕匡作为关照,直隶总督杨世祥提供财力。万一朝廷偶有危险,他们就会趁机威胁他。他主张将杨世祥调离直隶总督,切断袁世凯的经济来源。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凯的结局怎么样?

赵炳麟

载沣召见赵炳麟时,赵炳麟建议公布光绪帝刺杀袁世凯的诏书,澄清其罪行,罢黜袁世凯为叛徒,任命张之洞为独相,启用岑春暄负责侍卫,任命康梁等立宪党为皇帝元老和摄政王谋士,实施宪政,聚天下之心。载沣担心赵炳麟的意见,没有采纳。张之洞坚决反对罢免奕匡,认为奕匡是个严肃认真的人,应该信任他来安抚宗室。于是载沣只好放弃,重新等待。

至此,一场以御史弹劾袁世凯为开端、意在肃清袁势力的政治斗争,以袁世凯离职、党羽暂时分离、奕匡如山不动而告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