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球人”的故事:釋放外星文明創造人類的進化軌迹

作者:南歌子吟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科幻小說皇帝阿瑟·克拉克已經登上他至高無上的寶座,一位籍籍無名的英國銷售員,決定向克拉克發起挑戰。

詹姆斯·霍根在看完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後說:“我能寫出更好的結尾。”

詹姆斯·霍根并非生物學家和學者,甚至沒有受過高等教育,16歲就退學打工維持生計,小說隻是他的業餘愛好,1977年、36歲的霍根因為第一部小說的成功,才辭職開始職業寫作。

“月球人”的故事:釋放外星文明創造人類的進化軌迹

興趣和愛好可以支撐一個人的生活,成為精神支柱,而遇到困難,才能夠讓人成長,就某方面來說,霍根對人類起源的研究和猜測,甚至超過了某些生物學家。2011年,霍根去世1年後,

他的作品被一位日本漫畫家解讀、發掘,并改編為同名漫畫《星之繼承者》,不隻是單純的改編,漫畫家還在作品中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研究,他就是sf漫畫家星野之宣。2011年,星野之宣的改編漫畫《星之繼承者》獲得美國科幻作家協會頒發的科幻文學最高榮譽“星雲獎”。

于是,霍根在處女作《星之繼承者》裡,故意寫了一個和《2001:太空漫遊》十分相似的開場:2027年,聯合國太空軍團在月球上發現了一個絕對不該出現在那裡的奇怪物體。當然,那并不是黑石碑。

而是一具人類屍體。

“月球人”的故事:釋放外星文明創造人類的進化軌迹

這樣一個近乎烏托邦的時代背景,使讀者可以舒适地躺下來,抛開對權謀鬥争的顧慮,全情投入純粹的科技領域,盡情享受探索和解謎的樂趣。

在故事裡,主角及團隊對海量的資訊進行嚴謹的分析、大膽的假設,一步步小心求證,在抽絲剝繭的過程中逐漸逼近真相,最終揭開了人類身世之謎。既然此書探讨的是人類的起源,自然少不了會涉及與進化論相關的大量知識。

大部分重要的事件都發生在會議室、實驗室、遠端飛船以及考古現場,故事情節則主要依靠人物的對話去推進。

“月球人”的故事:釋放外星文明創造人類的進化軌迹

書中有一條暗線,描寫的是“月球人”的故事。這個故事非常沉重,作者用極少的筆墨刻畫了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以及在大時代裡小人物的掙紮與沉淪。

親眼看着母星毀滅,自身無能為力,隻能前往那從未踏足過的世界,像極了《三體》中文明的一次輪回,卻又比那更為悲壯。

從海洋中爬出來,在泥沼中站起來,母星多次遭遇困境,毀滅,人類依舊不屈服、去探索、去解救!根植在人類基因中的探索、求生精神才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