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勝吳廣起義,為什麼打出楚國将項燕和秦國公子扶蘇的名号?

作者:小馬看影史

秦二世元年七月,楚國戍卒陳勝吳廣在蕲縣大澤鄉起兵反秦,楚國複國。其後不久,戰國六國紛紛複活,後戰國時代到來。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時,假稱楚國大将項燕和秦國公子扶蘇還在人世,起義是在他們的上司下發動的。熟悉曆史的小夥伴都知道,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秦帝國皇位的合法繼承人,項燕是項羽的祖父,抗秦殉國的楚軍大将。用現在的話說,這兩個人就是對立面,關乎國家之間的利益,是你死我活的狀态,怎麼在滅楚14年後,陳勝吳廣起義,在反秦複楚的大義名分之下奉這樣兩位人物作為精神領袖,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

陳勝吳廣起義,為什麼打出楚國将項燕和秦國公子扶蘇的名号?

而隻要讀我之前兩篇文章的小夥伴,就會知道這中間,牽扯到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昌平君熊啟(芈啟)。

陳勝吳廣起義,為什麼打出楚國将項燕和秦國公子扶蘇的名号?

昌平君是楚考烈王熊元在秦國娶秦妻(可能為秦昭王女兒)所生的兒子。由于此時控制秦國政權的是楚國王系出身的宣太後及其楚系外戚集團。以此可見,昌平君是橫跨秦楚兩國王室間的人物。以楚國的王系而論,他是楚國的王子,有王位繼承權;以秦國的後宮關系而論,他屬于宣太後以來一直掌控秦國政權的楚系外戚集團,也是天生的權貴。正是這種特殊的身份,決定了他既能在楚國的政權中樞活動,也能在秦國的政權中樞活動。

那他與扶蘇和項燕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呢?怎麼樣一個橋梁把扶蘇和項燕聯系在了一起呢?

我們先來看秦公子扶蘇,扶蘇在秦始皇的多位兒子當中,能力最強,聲望最高,也最為秦始皇所看重,是帝國裡裡外外、上上下下看好的接班人。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秦始皇始終沒有正式冊立他為太子,由此導緻幼子胡亥篡位,種下了亡秦的禍根。這件事,成為秦始皇迷霧重重的生涯中,又一樁難解的秘密。異常的事情,往往有之是以異常的原因。這個異常的原因,需要到當時當地的環境和人物中尋找線索。要找這個線索,首先得從扶蘇入手,因為他是距離皇太子位置最近的人。扶蘇是皇長子,他的母親也可能是距離始皇後最近的人。

扶蘇第一次在史書上出現,是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二一二年)。這一年,始皇帝四十八歲,扶蘇大概不到三十歲。扶蘇的出現,與一樁著名的曆史事件相關,焚書坑儒。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扶蘇對秦始皇信方士、追求長生不老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也可能對秦始皇過于急切的施政表示擔心,曾經站出來勸谏秦始皇。秦始皇當即大怒,發落扶蘇出京,到上郡(今陝西榆林南部一帶)蒙恬所統領的北部軍中出任監軍。

陳勝吳廣起義,為什麼打出楚國将項燕和秦國公子扶蘇的名号?

這件事情,隻是一個信号,顯示了始皇帝在繼承人問題上出現了猶豫和搖擺,表示他還想繼續觀望和考察。至少可以舉出兩個理由。

第一,上郡地區的重要性。上郡在陝西省北部,包括現在的延安、榆林以北地區,緊鄰秦帝國的首都内史地區,是秦帝國北部軍的總部所在地。秦帝國的北部軍,是大将蒙恬所統領的三十萬精銳部隊。這支軍隊,在蒙恬的統領下,擊敗匈奴,占領河套地區,修築連接配接長城,在秦帝國的北部構築起堅固的防線。北部軍的任務,首先是防禦匈奴,警戒匈奴的騎兵軍團南下入侵。始皇帝将扶蘇派到這裡來做監軍,不能不說是怒中有愛,貶斥中有重用。

第二,扶蘇到上郡以後形成的局勢。扶蘇善于取信于人,也善于與人相處,他到上郡出任監軍以後,與大将蒙恬共事,關系融洽,合作得非常和諧。前面提到,蒙恬的弟弟蒙毅受寵于始皇帝,多年以來,一直在始皇帝的身邊擔當樞要重職,我推測可能是出任郎中令,相當于宮廷内衛大臣。扶蘇是皇長子,衆望所歸的皇位繼承人;蒙恬是帝國北部軍統帥,兼任首都地區的軍政長官;蒙毅是内廷中樞政要,始皇帝最親信的侍從大臣。扶蘇與蒙恬共事,内有蒙毅的支援,皇長子與蒙氏兄弟在政治上攜手聯盟,事實上成為始皇帝之下最大的政治勢力。

陳勝吳廣起義,為什麼打出楚國将項燕和秦國公子扶蘇的名号?

成敗決定于一念之差,悔恨鑄成于瞬間之誤。對于身處高位、左右國政的人來說,瞬間的選擇,往往決定了曆史的動向。扶蘇自殺事件,是一件深刻影響曆史程序的事件。如果扶蘇不自殺,不管是再請複核,還是抗命拖延,秦帝國的命運将完全改觀,曆史将轉向另一個方向。

扶蘇自殺的事件,實在是一件讓人難以了解的事件。他在這件事情當中的行動,根本不像一位政治人物在面臨重大政治危機時的正常行動。對于扶蘇不聽蒙恬勸谏自殺的事情,後來有人說他是出于仁孝,也有人批評他過于懦弱,我最初推想他的性格可能過于剛烈自負,遇事不能曲折委婉,認為他不是能夠在政治上周旋馳騁的人物。現在,當我對秦始皇的曆史做了更深入的考察後,覺得事情也許并非如此簡單,除了個人性格品德的因素之外,可能還另有不為人知的隐秘,另有更為深沉的曆史背景,隐現在不可理喻的史實後面。這樁曆史的隐秘究竟是什麼呢?

扶蘇死後不到一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天下大亂,秦帝國在不到三年時間裡,就崩潰滅亡了。不可思議的是,在陳勝吳廣起義時,扶蘇再一次複活了。陳勝吳廣起義,不但是導緻秦帝國崩潰的大事件,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群眾暴動,意義非同尋常。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兵時,有一句響亮的口号:[王侯将相甯有種乎?]這句話,千古傳誦,被曆代史家認為是新的平民社會取代遠古以來貴族社會的标志,現代的史觀派史家更以這句話作為規範秦末之亂的性質為階級鬥争的有力依據。

然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古往今來的史家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一件重要的史實,陳勝吳廣大澤鄉起兵時,另有一項意義重大的标志性行動:[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就是假稱秦國公子扶蘇,楚國大将項燕還在人世,宣稱起義是在他們二人的上司之下發動的。

這件事,《史記.陳涉世家》是這樣記載的。大澤鄉起兵時,陳涉号令衆戍卒說:[『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将相甯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這段紀事非常清楚,陳勝吳廣起兵時既有[王侯将相甯有種乎]的口号,也順從民望而[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可以算是同時并舉的另一句口号。

我們已經介紹過了,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秦帝國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在皇位争奪中失敗自殺。項燕呢?他也是一位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項燕是項羽的祖父,戰國末年楚國的大将。秦始皇二十三年,秦始皇為了統一天下,派遣六十萬大軍進攻楚國。項燕統領楚國軍隊保家衛國,殊死抗擊秦軍,最後兵敗自殺,楚國也由此滅亡。陳勝吳廣起義,是在楚國地區由楚國人民所發動的反秦起義,在他們的口号中同時出現秦國皇長子扶蘇和楚國大将項燕的名字,這就難免使我們感到有些奇怪了。

是以我們難免要探究兩者之間的關系了。以秦國成例而言,秦王的婚姻,多由太後決定。太後如何為自己的兒子標明王後呢?一般而言,太後為子王標明的王後,往往是自己出生國的娘家。秦武王的母親惠文後是魏國夫人,她為武王迎娶的是魏夫人。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後是楚國夫人,她為秦昭王迎娶的夫人是楚夫人。孝文王(安國君)的母親是唐八子,出身不明。不過,安國君之是以能夠成為王太子,是出于以祖母宣太後為首的楚系外戚集團的意願,宣太後為他標明的正妻華陽夫人,也就是楚夫人。

陳勝吳廣起義,為什麼打出楚國将項燕和秦國公子扶蘇的名号?

嬴政即位之時,太後一共有三位,養祖母華陽太後、親祖母夏太後和生母帝太後,未來嬴政的婚姻,當取決于她們三人。秦王政七年,嬴政二十歲時,夏太後過世。秦王政九年,嬴政二十二歲,帝太後因為與嫪毐的不正當關系,被驅逐出京,遷徙到雍城,從此喪失了對秦國政局和嬴政的影響力。到了秦王政十年,嬴政二十三歲,依照秦國的定制将要行大婚標明王後;這時候,唯一能夠左右這件事情的人是誰呢?無疑就是健在的華陽太後了。華陽太後是楚國人,他為孫子嬴政標明的王後,應當就是楚系的夫人。據此,我們可以補充史書失載的内容,寫下:[秦王政十年,迎楚夫人。]

至于這位楚夫人究竟是誰,由于史料過于欠缺,我們隻能推測她是一位出身于楚國王族的女子。她是華陽夫人所看中的孫媳婦,不但與華陽夫人關系密切,當然也與昌平君關系密切,他們都是同一親族關系網裡的人物。

  如果事情确是這樣的話,秦始皇的正夫人是楚夫人,長子扶蘇可能是楚系夫人的兒子,身上流着一半楚國王族的血液,他與楚系外戚集團關系密切。由楚系外戚的這條線索,昌平君與扶蘇和項燕,就可以連接配接起來了;陳勝吳廣起義,假稱扶蘇和項燕為上司人的事情,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聯想到昌平君在秦王政時代的起伏沉浮乃至最後反秦為楚的悲壯曆程,以及勢必引起的秦國宮廷楚系勢力的衰落,那麼秦始皇生前的多種疑案,比如他為什麼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扶蘇為什麼自殺等等疑問,都可以由此得到破解的入口了。

陳勝吳廣起義,為什麼打出楚國将項燕和秦國公子扶蘇的名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