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廣死後不久,陳勝随即被殺身亡,劉邦:他若不死,我何以稱帝?

作者:花888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喊出"王侯将相甯有種乎"的呐喊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運動。一時間,天下響應者如潮水般洶湧而來,起義軍所向披靡,直逼鹹陽。然而就在陳勝兵臨鹹陽城下之時,意外卻發生了。吳廣不久前已經戰死,陳勝随後也遭人暗算身亡。就在這危急關頭,一個年輕的将領劉邦浮現在視野中。後來的曆史見證了劉邦的成就,但當時他是如何在陳勝、吳廣相繼殉難後崛起的?又是什麼原因導緻了陳勝的隕落?陳勝若是不死,劉邦何以稱帝?

吳廣死後不久,陳勝随即被殺身亡,劉邦:他若不死,我何以稱帝?

陳勝起義初期的嶄露頭角

陳勝起家于貧苦人家,年少時靠給人當雇工、雇農度日。秦朝時期,農民生活艱辛,勞役、徭役沉重無比。公元前209年,陳勝被任命為屯長,帶領九百餘名貧苦農民前往漁陽戍守。行至蕲縣大澤鄉時,隊伍遭遇連天大雨,被迫滞留。眼見無法如期抵達,陳勝面臨"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的絕境,遂與吳廣等人同呼"王侯将相甯有種乎",殺死押解軍官,發動了震驚秦朝的農民起義。

起義軍初期發展神速,僅三月便已發展到數十萬人,攻占陳縣,距鹹陽僅百裡之遙。在攻陷陳縣後,陳勝受當地三老的勸說,不顧部下反對,迫不及待自立為王。這一決定埋下了日後的禍根。

陳勝稱王後,各地反秦力量紛紛響應,天下應者如潮水般洶湧而來。張耳、陳餘等流亡舊貴族,孔子後人孔鲋,甚至連魏咎等六國王族也投入陳軍。一時間,起義軍聲勢浩大,所向無前,函谷關以東盡為非秦人所有。

吳廣死後不久,陳勝随即被殺身亡,劉邦:他若不死,我何以稱帝?

然而,就在此時,陳勝的個人作風出現了巨大變化。他不再親自率兵作戰,隻是深居簡樸發号施令。與将士同甘共苦的陳勝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沉迷歌舞享樂、驕奢淫逸的暴虐之君。他甚至殺害了曾與之同為貧苦雇農的老友,隻因對方提及了陳勝的出身卑微。

更為嚴重的是,陳勝處死了忠心耿耿的大将葛嬰,令其他功臣寒心。當時,葛嬰奉命南征九江,不知陳勝已自立為王,擁立了楚國貴族後裔為王。及時獲知後,葛嬰迅速補救,斬殺了那位楚王并歸順陳勝。然而,陳勝仍不能容忍他的一時疏忽,将葛嬰處以極刑。

與此同時,陳勝派出的将領武臣、韓廣等人也在外地自立為王,割據一方。原本應該團結一緻的反秦力量,在陳勝的種種錯誤決策下,開始四分五裂。義軍控制的地盤越來越大,而陳勝自身的實力卻在不斷被削弱,愈發孤立無援。

陳勝稱王後的種種隐患

陳勝在攻陷陳縣後,受到當地三老的勸說,不顧部下反對,迫不及待自立為王。這一決定埋下了日後的禍根,導緻陳勝在稱王後陷入了種種隐患之中。

首先,陳勝過早稱王,暴露了他起義的私心。原本陳勝發動起義的目的是"伐無道,誅暴秦",是為了推翻暴秦統治,解救黎民百姓的苦難。然而在攻陷陳縣後,陳勝便自立為王,急于建立自己的王朝,這與最初的宗旨已然背道而馳。魏國大将張耳、陳餘曾力勸陳勝"毋王,急引兵而西",但陳勝置若罔聞,堅持自己的做法。這無疑暴露了陳勝起義的私心,使他失去了很多擁趸的支援。

吳廣死後不久,陳勝随即被殺身亡,劉邦:他若不死,我何以稱帝?

其次,陳勝稱王後,個人作風驕縱,漸行漸遠離開群衆。在稱王之前,陳勝尚能與将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但自立為王後,他不再親自率兵作戰,隻是深居簡樸發号施令。與将士同吃同住的陳勝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沉迷歌舞享樂、驕奢淫逸的暴虐之君。他甚至殺害了曾與之同為貧苦雇農的老友,隻因對方提及了陳勝的出身卑微。這種驕奢淫逸、暴虐無道的作風,使陳勝漸行漸遠離開了群衆,失去了最堅實的群衆基礎。

再者,陳勝殺害忠心耿耿的将領,引發其他功臣逃離。當時陳勝派遣大将葛嬰南征九江,葛嬰不知陳勝已自立為王,擁立了楚國貴族後裔為王。及時獲知後,葛嬰迅速補救,斬殺了那位楚王并歸順陳勝。然而,陳勝仍不能容忍他的一時疏忽,将葛嬰處以極刑。葛嬰對陳勝極為忠心,稍有差錯便遭緻殺身之禍,這種做法未免讓其他功臣寒心。果不其然,一大批跟随陳勝起義的将領、心腹紛紛逃離陳縣,陳勝頓時成了"孤家寡人"。

最為嚴重的是,陳勝派出的将領割據一方,各自為王。武臣在趙地稱王後,又命韓廣攻掠燕地,不久韓廣就在燕地自稱燕王。攻打魏地的周市雖沒有稱王,卻将魏國宗室魏咎扶上了魏王之位,自己做起了魏國宰相。武臣、韓廣、周市,都是陳勝自己派出的将領,尚且割據一方,可見陳勝對手下将領的控制力已經蕩然無存。其他一些原本與陳勝沒有直接關系的反秦勢力,自然也都"各王其王",自顧自己了。是以,表面上看,函谷關以東以非秦所有,當初的六國除南韓外,其餘五國各自立國,但他們都自行其事,沒有配合陳勝對秦的作戰。義軍控制的地盤越來越大,而陳勝自身的實力卻在不斷被削弱,愈發孤立無援。

劉邦嶄露頭角的契機

在陳勝、吳廣發動農民起義之初,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劉邦,也加入了這支反抗暴秦的隊伍。劉邦的加入,為他日後成為開國君主鋪平了道路。

劉邦的本名是劉季,出身于貧苦農家。他自幼喪父,家境貧寒,靠給人做雇工度日。公元前208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後,劉邦聞訊即刻加入了起義軍。

吳廣死後不久,陳勝随即被殺身亡,劉邦:他若不死,我何以稱帝?

起初,劉邦隻是一介小卒,在起義軍中任小職。但他勇猛善戰,屢建奇功,很快就被陳勝器重,拜為都尉,成為親信部将。

公元前209年,陳勝派遣大将吳廣西征鹹陽,劉邦随同前往。在途中的一次遭遇戰中,吳廣部隊陷入了困境,劉邦挺身而出,親自沖鋒陷陣,擊潰了秦軍。這一戰功使劉邦在吳廣部中小有名氣。

随後的一場會戰中,吳廣部隊再陷絕境,劉邦再次英勇殺敵,救下了将士。吳廣對劉邦的勇猛贊賞有加,拔擢他為别部司馬,掌管軍務。從此,劉邦在吳廣部中聲望日隆。

然而,就在此時,吳廣卻遭到了田臧等人的背叛,被誅殺。劉邦目睹這一慘劇,深感震驚,但也意識到了權力之争的殘酷。他開始謹慎行事,避免重蹈吳廣的覆轍。

吳廣死後,劉邦随田臧等人繼續西征。但田臧的指揮未免生疏,很快就被秦軍擊潰。劉邦臨危不亂,指揮殘部奮勇殺出重圍,避免了全軍覆沒。

此後,劉邦歸附陳勝麾下,繼續為反秦事業而戰。在一次戰役中,劉邦獨自帶兵深入敵後,給秦軍造成重創。陳勝對他的勇猛和智勇雙全贊賞有加,拜他為左馮翊。

吳廣死後不久,陳勝随即被殺身亡,劉邦:他若不死,我何以稱帝?

然而,就在此時,陳勝卻遭到了車夫莊賈的背叛,被刺殺身亡。陳勝的死,使得起義軍陷入了低谷,各路将領四分五裂,互不統屬。

面對這一危機,劉邦果斷采取行動,振奮起義軍殘餘力量,号召各路将領團結一緻,共同對抗暴秦。他的英勇卓絕和遠見卓識,使他很快就成為起義軍中的領軍人物。

陳勝身亡的關鍵原因

陳勝起義雖然初期聲勢浩大,但由于他個人作風的種種問題,使得起義軍内部四分五裂,實力日漸削弱。最終,陳勝在兵敗陳縣後,被迫退守城父。就在他重新凝聚力量之時,卻遭遇了緻命一擊。

當時,陳勝的車夫莊賈暗中接受了秦軍将領章邯的收買,在城父刺殺了陳勝。陳勝身亡的直接原因,就是被親信背叛。但從根本上說,陳勝之是以會遭此命運,還是由于他缺乏後備力量應對挫折所緻。

在發動起義之初,陳勝就已經犯下了嚴重錯誤。他在攻陷陳縣後,不顧部下反對,迫不及待自立為王。這不僅暴露了他的私心,也埋下了日後的禍根。

吳廣死後不久,陳勝随即被殺身亡,劉邦:他若不死,我何以稱帝?

陳勝稱王後,各地反秦力量紛紛響應,天下應者如潮水般洶湧而來。然而,就在此時,陳勝的個人作風出現了巨大變化。他不再親自率兵作戰,隻是深居簡樸發号施令,漸行漸遠離開群衆。

更為嚴重的是,陳勝殺害了忠心耿耿的大将葛嬰,令其他功臣寒心。當時,葛嬰奉命南征九江,不知陳勝已自立為王,擁立了楚國貴族後裔為王。及時獲知後,葛嬰迅速補救,斬殺了那位楚王并歸順陳勝。然而,陳勝仍不能容忍他的一時疏忽,将葛嬰處以極刑。

與此同時,陳勝派出的将領武臣、韓廣等人也在外地自立為王,割據一方。原本應該團結一緻的反秦力量,在陳勝的種種錯誤決策下,開始四分五裂。義軍控制的地盤越來越大,而陳勝自身的實力卻在不斷被削弱,愈發孤立無援。

正所謂"愈亂則更亂",陳勝失去人心後,為了加強對将領的管控,他還任用朱房、胡武等酷吏,以"苛察為忠",使諸将與他産生隔閡。是以,陳勝愈發孤立無援。

慶幸的是,陳勝手中還有兩張王牌,那就是西征鹹陽的吳廣和周文。然而,部隊派出後,衆将各自為政,陳勝沒有經營自己的地盤,發展自己的後備力量。

沒有後備力量,也就意味着起義軍沒有任何抗擊挫折的力量。果不其然,在秦軍的猛烈反撲下,吳廣、周文相繼戰死,陳勝兵敗陳縣,被迫退守城父。

吳廣死後不久,陳勝随即被殺身亡,劉邦:他若不死,我何以稱帝?

就在陳勝重新凝聚力量之時,他的車夫莊賈卻暗中接受了秦軍将領章邯的收買,在城父刺殺了陳勝。莊賈之是以能如此輕易背叛陳勝,正是因為陳勝已經失去了所有人心。

可以說,陳勝之是以會遭此命運,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缺乏後備力量應對挫折。如果他沒有過早稱王,沒有暴露私心;如果他沒有驕奢淫逸,遠離群衆;如果他沒有殺害忠心耿耿的将領,引發其他功臣逃離;如果他沒有任用酷吏,使諸将産生隔閡......那麼,即便在兵敗陳縣之時,他也不會如此孤立無援,也就不會輕易遭人背叛了。

劉邦借機崛起的過程

陳勝身亡後,起義軍陷入了低谷和分崩離析的境地。就在這危急關頭,一個年輕将領劉邦浮現在視野中,他振奮起義軍殘餘力量,号召各路将領團結一緻,共同對抗暴秦。

劉邦原本隻是陳勝部下的一員小卒,但他勇猛善戰,很快就被陳勝器重,拜為親信部将。在陳勝西征鹹陽時,劉邦随同前往,屢建奇功,聲望日隆。吳廣被誅後,劉邦歸附陳勝,繼續為反秦事業而戰。

陳勝身亡後,劉邦臨危不亂,指揮殘部奮勇殺出重圍,避免了全軍覆沒。他果斷采取行動,振奮起義軍殘餘力量,号召各路将領團結一緻,共同對抗暴秦。憑借英勇卓絕和遠見卓識,劉邦很快就成為起義軍中的領軍人物。

吳廣死後不久,陳勝随即被殺身亡,劉邦:他若不死,我何以稱帝?

此後,劉邦聯合項羽等人,逐漸奪取優勢。公元前208年,劉邦在彭城會師項羽,兩人結為兄弟,共同抗秦。随後他們又聯合韓信、彭越等人,在巨鹿之戰中大敗秦軍。

巨鹿之戰後,劉項兩人分路并進,各自奪取了關中、三川等秦朝重鎮。到了公元前206年,他們在互市之戰中,徹底擊潰了殘餘的秦軍,結束了暴秦統治。

互市之戰後,天下分裂,各路諸侯割據一方,紛争不休。劉邦、項羽兩人也因為對未來天下的分裂産生分歧,從此決裂。

公元前206年,兩人在濡須口決戰,項羽大敗劉邦。劉邦退至垓下,幾乎陷于絕境。但他臨危不亂,振作精神,重整旗鼓,最終在淮陰、彭城等地連戰連捷,扭轉了戰局。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高老之計下,大軍壓境關中,項羽退守垓下。随後,項羽在垓下自殺身亡。劉邦一統天下,建立了漢朝王朝,是為"光武中興"。

劉邦能夠最終戰勝項羽,奪取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在陳勝身亡後的果斷行動。他振奮了殘餘的起義軍力量,團結了各路将領,為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更為關鍵的是,陳勝的身亡避免了劉邦與他正面相抗,留下一世罵名。相反,陳勝的死為劉邦建立大漢、稱帝建國,鋪平了道路。正如劉邦所言:"他若不死,我何以稱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