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中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算是颠覆了曾經的封建等級思想。陳勝吳廣還提出了著名的“王侯将相甯有種乎”以及“燕雀安知鴻鹄之志”的驚世駭俗之言。
秦朝自掃平六國統一全國之後,擔心各諸侯國擁兵反抗,于是就創立了郡縣制以統治全國。其中大的諸侯國就設定成郡,小的諸侯國就設定成縣,這樣就讓當地的官員無法擁有對抗朝廷的資本。秦始皇就想利用這樣的制度将皇位傳至千秋萬代。
秦始皇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卻忽略了一個關鍵的因素,那就是人民的力量。實行郡縣制雖然可以很好的限制這些曾經的諸侯發展,但是卻阻擋不了餓着肚子的百姓起來反抗。一旦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因為吃不飽飯聯合起來那力量更是比諸侯國強百倍。
于是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因為被征招去漁陽戍邊,行走至路上被大雨所耽誤行程,無法按時到達地方。按照當時秦國嚴峻的刑法他們即使到了也會被問斬,于是就率領900貧民一同在大澤鄉發動了起義。在陳勝吳廣的号召下,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其中。陳勝自稱陳王,國号張楚,他們兵分三路向鹹陽進攻。秦二世緊忙調集以章邯為首的秦将向起義軍反撲,不多久陳勝吳廣就被打敗,二人均被部下殺害。
為何轟轟烈烈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就這樣被迅速擊敗呢?按理說當時的秦朝已經是腐朽透頂了,很容易被擊敗才對。從曆史的角度來分析主要還是陳勝吳廣二人做錯了三件大事,每一件都足以讓這位農民起義者葬送大好前程。
其一,稱王過快導緻分崩離析
陳勝從巅峰到滅亡整個時間其實非常短暫,僅僅6個月的時間而已。但是這位農民可是絲毫不差派頭,自己給自己封為陳王,還叫國号張楚,大力的修建宮殿,封賞百官,仿佛已經取得天下一般。最終由于自己的操之過急,很多有實力的反對者便看出了陳勝的野心,于是紛紛棄之而去。最終陳勝的身邊都剩下了一些趨炎附勢之徒。
其二,戰略決策出現重大失誤
陳勝起義之時,秦國的大量軍隊均在外地,根本來不及回防鹹陽。後來還是赦免了很多囚徒幫助征讨陳勝吳廣才算保住了陣腳,陳勝要是有眼光直接率兵進逼鹹陽,那到底鹿死誰手還猶未可知。後來又派遣自己的風水先生周文作為前軍主帥前去攻打關中之地,結果一路是打家劫舍的前去,在半路就碰到章邯率領的囚犯,雙方一交戰這位風水先生的隊伍瞬間瓦解。後來又派遣部隊去北方同秦國作戰,結果依然不出所料,派出去的人馬都相繼脫離陳勝自封為趙王、燕王等,徹底分散了起義軍的實力。
其三,偏聽偏信任用小人散失軍心
陳勝稱王之後,也是任用自己的心腹,但是這些心腹卻沒有多少的真本事,反而都是一些殘害大将的小人。陳勝因為自己是農民出身,内心比較脆弱,時刻害怕自己手下的将領脫離自己而去,于是就派遣心腹小人胡武和朱房專門監督諸位将領。一旦發現這些人有異樣就直接上報陳勝,并在其的授意下關押和處死。結果此二人就利用手中的權力為非作歹,大肆的排除異己,結果惹得衆怒,極大的喪失了大家團結一心共抗暴秦的信心。
陳勝吳廣在打擊秦朝的統治中确實是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他們的起義被如此迅速的平定卻出乎大家的意料。就是後來的項羽、劉邦其實也是陳勝的化身而已。陳勝敗得如此徹底究其原因還是擺脫不了農民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