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一代英主趙武靈王最後餓死沙丘宮?

作者:曆史星河裡的暗香
為什麼一代英主趙武靈王最後餓死沙丘宮?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第六代君主,中國曆史上非常有名的改革家。他在位期間,大力推行胡服騎射政策,使趙國的軍事力量日漸強大,很快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趙武靈王有勇有謀,當年,為勘察從西北胡地進攻秦國的路線,他曾親自喬裝改扮深入秦國去勘察地形,并趁機觀察秦王的做人風度,令秦人非常驚恐。也曾大會天下諸侯,各國為趙國馬首是瞻,這也是他一生最輝煌和得意的成就。

但英武一世的趙武靈王最後卻餓死沙丘宮,為天下人所惋惜。是什麼讓一代英主落得如此下場?

其一、因母寵子埋下禍根。

趙武靈王先娶韓女為夫人,生下長子公子章,立為太子。後來,韓夫人去世。

有一天,趙武靈王做夢,就見一個女孩子鼓琴而歌:美人熒熒兮,顔苕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歌聲凄美,少女娉婷。趙武靈王對夢中少女念念不忘,在酒宴的時候就把這個夢向大臣們說了,還具體地描繪了少女的形象。其中有一個叫吳廣的人,覺得趙武靈王說的少女太象自己的女兒孟姚了。于是就把女兒獻給了趙武靈王,趙人稱之為吳娃。

趙武靈王非常寵愛吳娃,把她立為新的夫人。後吳娃生下一個兒子,就是公子何。但好景不長,吳娃就死了。臨死前求趙武靈王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吳娃曾帶給了趙武靈王無限的快樂,卻從來沒有求過趙武靈王一件事,這讓趙武靈王對吳娃感到很愧疚。臨死所求怎麼忍心不答應?于是,趙武靈王廢掉公子章,而立何為太子。

太子為國之根本,廢長立幼,國之大忌,這就為以後埋下了禍根。

其二、壯年讓位政治雙核。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唯一的政治核心有利于國家的穩定和發展,這是誰都知道的常識。但趙武靈王就是不按套路出牌,在自己正在壯年的時候就讓位給自己的兒子公子何,讓他主持治理國事,自己自稱主父專注于軍事,為趙國開疆拓土,人為制造了政治的雙核心,兒子年歲還小的時候還有可能勉強維持下去,但在他長後一定會起沖突,即使沒有沙丘之變,以後也大機率會發生流血政變。

其三、左右搖擺引發争鬥。

作為一代君主,立了太子就應該立場堅定,堅決支援,樹立起他的權威,讓自己其他的兒子打消争位的念頭。但趙武靈王一世英名卻在這件事上犯了糊塗,左右搖擺,起了婦人之心,有了婦人之仁。

有一次,趙武靈王讓公子何主持政事,自己從旁邊偷偷觀察大臣們,當他看到身為長子的公子章垂頭喪氣對年幼的弟弟卑躬屈膝,很是可憐。趙武靈王這時候就覺得對不住這個大兒子,于是就動了不該動的心思。他想把趙國一分為二,把北部的代地分給公子章,讓他成為代王。結果遭到了反對。

趙武靈王的這一番操作讓兩個兒子心态都發生了變化。大兒子公子章為王之心死灰複燃,起了不該起的念頭,父王對我還是有信心的,我還有希望。而對于小兒子公子何來講非常擔心,睡榻之畔豈容他人酣睡?原來父王還有這樣的想法,萬一哪天一紙令下廢了我也是有可能的,是以非常警覺和惶恐。

各懷心腹事,視對方為自己的潛在敵人,不出事才怪呢。是以,趙武靈王、趙王何、公子章和趙國群臣在沙丘遊玩,變亂發生。公子章作亂要殺趙王何,結果趙王何方面事先已有準備,隻是殺掉了他身邊的一個臣子。公子章反而被趙王何的人給殺了。

公子章在失敗後就逃往趙武靈王的寝宮,其實這時候趙武靈王如果清醒,一定不要接納他,因為他做亂在先,是謀逆大罪,跟他劃清界限才是正确的選擇。可是趙武靈王竟然開門接納了他,這時候趙武靈王與公子章的叛亂之間,就說不清了。趙王何的人包圍了主父宮,強行破宮殺了公子章。因害怕事情過去後受牽連,于是下令包圍主父宮,讓宮裡的人都出來,就是不允許趙武靈王出來。趙武靈王想要強行沖出,又辦不到,無奈獨居宮中,食物用盡,趙武靈王最後甚至自己爬樹掏鳥窩找食物吃,一代天驕,淪落至此,趙武靈王被斷食三月後,餓死沙丘,令人唏噓。

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評價:主父初以長子章為太子,後得吳娃,愛之,為不出者數歲,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何為王。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

趙武靈王死後不到十年,秦國在失去了制衡的情況下,前所未有的強大起來,再也沒有力量能夠阻擋秦國統一天下的腳步了。如果趙武靈王不死,秦國能否統一六國,是個未知數。但曆史不能假設,發生了就是發生了。

為什麼一代英主趙武靈王最後餓死沙丘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