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伊索寓言》被投訴:無菌溫室的花朵何時成長?

作者:藍色積木
《伊索寓言》被投訴:無菌溫室的花朵何時成長?

文/闫鵬飛

稽核/崔松

全文1923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伊索寓言》被投訴:無菌溫室的花朵何時成長?

最近一則《伊索寓言》被家長投訴的消息引起了許多的關注。

一位上海市民在看到上文中《蛇和蟹同居》的故事後,認為會給孩子留下極大的心理陰影,遂撥打12345投訴電話。在通讀全書後,認為寓言全書充滿暗黑童話,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無可挽回的負面影響,要求全面下架該書籍。

《伊索寓言》被投訴:無菌溫室的花朵何時成長?

以下是寓言内容的節選:

......對于蛇的陰險和邪惡,蟹心裡非常生氣,但由于同住在一起,蟹也不好對它發作,隻是一有時間便去勸蛇:

“蛇大哥,你為人不能太陰險邪惡,要學會直率、善良,不然你是要吃虧的。”

蛇怎麼能聽進蟹的話呢?時間一長,蟹實在受不了了,這一天,它趁蛇又呼呼大睡的時候,伸出兩隻大鉗子,死死地夾住了蛇的喉嚨,不一會兒就将蛇掐死了。看到蛇直挺挺地躺在那裡,蟹說:

“朋友。你現在死了,用不着我再勸你直率、善良了。可是,我勸你的時候,你為什麼不聽呢?”

《伊索寓言》被投訴:無菌溫室的花朵何時成長?

父母真正擔心的是什麼?

在看到這條消息後,許多網友表示:傳統四大名著瑟瑟發抖。

《伊索寓言》被投訴:無菌溫室的花朵何時成長?

《水浒傳》,打架鬥毆,暴力反動,不能留;

《西遊記》,動物成精,拉幫結派,不能留;

《紅樓夢》,男性陰柔,女性心機,不能留;

《三國演義》,詭計多端,陰險卑鄙,不能留。

按照少部分家長的邏輯,孩子能看的書幾乎沒有。打着為了孩子好的名義,卻将孩子困在了無菌的溫室當中。

仔細想想,家長防微杜漸,風聲鶴唳,到底都在擔心書裡的什麼呢?

1.害怕孩子會模仿其中的行為

如同我們之前讨論過,喜羊羊、奧特曼被下架均是因為被父母投訴孩子的模仿行為。

孩子也會模仿書中看到的事情,比如砸缸、砍樹、砸花瓶。

平時的生活中孩子已經夠搗蛋了,看了這些書豈不是更加變本加厲。

《伊索寓言》被投訴:無菌溫室的花朵何時成長?

2.怕孩子害怕留下心理陰影

如同上文中蛇和蟹的故事,“夾住喉嚨”、“掐死”等字眼,家喻戶曉的小紅帽的故事,大灰狼“一口吞下”奶奶,深深地刺着一些父母的心。他們擔心這些情節,會讓孩子害怕并留下心理陰影。

3.怕孩子因為内容敏感誤入歧途

一些書籍在愛情、婚姻、性、死亡的認識與讨論中,對于孩子或者父母的認知,有一定的挑戰性。

要不要讓孩子讀,孩子什麼年齡可以讀,父母要怎麼闡釋相關内容,都是父母拿捏不好的問題。

《伊索寓言》被投訴:無菌溫室的花朵何時成長?
《伊索寓言》被投訴:無菌溫室的花朵何時成長?

書籍是現實多元世界的一面鏡子

文學作品本身就具有反映現實的特質,童話也亦然。

有真善美的白雪公主,代表着純真、善良、美好的品質,也有女巫、妖怪、惡魔,代表着邪惡、黑暗的特質。

孩子固然需要安全、舒适、溫馨,但世界的多元性和複雜性,讓我們知道,生活不僅有快樂,也有黑暗、離别甚至死亡,孩子也需要了解。

童話更像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一座橋梁,讓孩子知道,現實生活中不僅有快樂,也有淚水、悔恨與悲傷,對于孩子認識真實世界,并為以後更好地面對真實世界有重要意義。

《伊索寓言》被投訴:無菌溫室的花朵何時成長?

兒童的認知是随着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發展的。許多寓意深刻、富有思考的故事,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水準,能夠幫助孩子更全面更立體地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發展自我。

對于小齡兒童來說,閱讀特洛伊木馬的故事,有利于發展對于困難的不同認知,了解到“蠻力”與“巧勁”的對比。

對于更大的兒童來說,讨論大火中一幅名畫和一隻貓該救誰的問題,也能讓他了解到道德困境與選擇困難。

作為家長也不要一味地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考慮故事,孩子的認知水準仍在發展階段,他做的選擇可能有千奇百怪的理由,不用輕易地用承認價值觀去判斷。

《伊索寓言》被投訴:無菌溫室的花朵何時成長?
《伊索寓言》被投訴:無菌溫室的花朵何時成長?

父母要做好孩子閱讀的“守門員”

兒童文學的準入需要審查,這需要交由權威機構和相關專家來确定,許多兒童書籍還會标注推薦幾歲的兒童閱讀。

但确實市場上會存在一些盜版的書籍,翻譯不準确、版本不一緻、内容有差異等問題确實可能存在。

是以父母守好的第一道門,就是挑選兒童适齡的書籍,并通過正規管道購買。

《伊索寓言》被投訴:無菌溫室的花朵何時成長?

父母守好的第二道門,是閱讀什麼樣的書籍。

其實在我看來,給孩子讀什麼樣的書籍,不需要太過糾結。因為我覺得一本書的力量,遠沒有大到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本性。

是以家長也不要将一本書作為一味良藥,委以重任讓他能給孩子多麼強大的教育意義,解決孩子的各種問題。

建議父母在給兒童讀得書籍之前,先自己讀一下,主要考慮是否符合孩子的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

《伊索寓言》被投訴:無菌溫室的花朵何時成長?

父母守好的第三道門,是讀書後孩子會有怎樣的思考。

比起讀書的教育意義,書籍讓孩子引發的思考其實更加重要。

在讀完書後,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論關于書籍的内容。

“書中的角色裡你最喜歡哪個”,“你為什麼喜歡這個角色啊,他有哪些吸引你的”,“你在書中最印象深刻的片段是什麼”、“簡單形容一下這個片段”。

這些問題的讨論能更深化孩子對于塑造角色和内容的思考。父母的引導也要更加開放,不僅僅是用簡單的好和壞來評價,而且從角色的背景、目的、動機等,與孩子一起讨論角色發展的過程。

《伊索寓言》被投訴:無菌溫室的花朵何時成長?

作者:闫鵬飛,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醫務社工,上海大學MSW,中級社會工作師,二級心理咨詢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