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缽缽雞的曆史由來已久,據傳從清朝年間開始,人們用陶器缽盛放雞肉片,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是下飯的不二神器。現在随着飲食的精細,和食材的考究,加上現在的烹饪手法,如今缽缽雞的味道有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鹹适中的特色。
今天就教給大家這道商業版的缽缽雞。
一、老湯的熬制
大鍋盛10升冷水,放入豬大骨2根和雞一隻,加入生姜30克,煮開後撇去浮沫。将山奈30克、八角20克、花椒10克、孜然粒10克、桂皮10克、陳皮10克、丁香10克包在一個能封口的布袋裡放入鍋裡,再在湯裡加白胡椒粉10克、鹽10克、料酒10毫升、白醋5毫升。在水開以後20分鐘将雞肉撈出來,用手将雞肉一片片撕下來,将雞骨頭放回鍋裡繼續熬制,雞肉打撈出來以後将大火改為小火慢慢熬煮4個小時左右。
二、辣椒油的做法
1. 調料:草果10克、白扣3克、小茴香4克、八角5克、桂皮4克、花椒5克、蔥30克、姜30克。
2. 主料:菜油1000克、朝天椒(辣椒碎)100克、二荊條(辣椒碎)100克、小米辣(辣椒碎)50克、白芝麻30克。
3. 制作步驟:(1)鍋内放入菜油,大火将菜油燒至八成熟。
(2)然後關火将鍋移開,将油降溫,待油降至五成熟時,先加入白扣、小茴香、草果、八角、桂皮、花椒,利用油的餘溫将以上調料先炸2分鐘。
(3)然後加入蔥姜繼續炸制,這時油溫低了可以用小火再加熱一下,直至将蔥姜的水分全部炸出,把油全部倒出,不要各種原料。
(4)然後把油再次倒入鍋中,将油再次加熱至五成熟後,
(5)倒入白芝麻,小火炸制,并不斷的攪動,待白芝麻變成金黃色時就可以起鍋了。
(6)然後把油一勺一勺的澆到辣椒碎的盆裡,并不停的攪動,看到辣椒碎微微變色後就停止加熱油,應不停的繼續攪拌,直到所有的辣椒碎都呈金黃色時再把剩餘的油全部倒入辣椒碎盆中。
三、藤椒油的制作
準備新鮮藤椒250克、菜油1000克。加熱菜油冒煙10秒後就直接倒入裝藤椒的盆,不需降溫。油倒進裝藤椒的盆後,用蓋子蓋住,密閉4小時以上。再用篩子将藤椒濾出,隻留藤椒油待用。
四、花椒油的制作
花椒油的做法和藤椒油一樣,準備幹花椒100克,菜油1000克
加熱菜油冒煙10秒後就直接倒入裝花椒的盆,不需降溫。油倒進裝花椒的盆後,用蓋子蓋住,密閉4小時以上。再用篩子将花椒濾出,隻留花椒油待用。
五、香蔥油的制作
将小香蔥250克、切碎,待500克菜油冒煙10秒後關火。将油立刻倒入切碎的香蔥裡面,密閉5分鐘,濾出香蔥末即可。
六、調配
各種香油做好以後就是調配,一盆高湯大概3升,先加5毫升醬油調色,再加适量的鹽,再将冰糖化成水,加入高湯裡面,,再依次加入幾勺辣椒油(加之前用勺子将分層的辣椒和油攪勻一下)辣椒油要封住湯面,半盅花椒油,半盅藤椒油,半勺蔥油,半勺芝麻油。全部料配好以後,加入雞精2勺,味精1勺。
七、素菜的制作及儲存方法
常用的素菜有:洋芋、花菜、海帶、平菇、藕片、木耳、竹筍、莴筍葉、西蘭花、豆腐幹、貢菜等。
1. 素菜的制作要保持脆爽的口感。如洋芋、藕這些水開後放進水裡,水再次微開後就可以起鍋了,蘑菇之類不易熟的要多煮。
2.素菜可用清水煮熟,煮熟後放在涼水裡浸泡着穿串,穿好以後放進淡鹽水裡浸泡10分鐘,即可。
3.夏季的儲存方法:鹽水裡加葡萄糖酸内酯或者山梨酸鉀保鮮,過夜則需連同鹽水一起放入冰箱冷藏。
常用的葷菜有:鴨腸、郡肝、雞翅、雞爪、毛肚、黃喉、鴨爪、雞心、火腿腸、脆皮腸、豬皮、鴨舌等。
1. 葷菜需要先用鹽、料酒、生姜腌入味,去掉腥味,才用清水或者鹽水煮。
2. 葷菜煮熟以後放在大盆裡,用冷水沖冷後,放入點冰塊在水裡,讓肉收縮,這樣肉吃起來彈性十足。冰水不涼以後,将肉穿成串,放入鹽水裡浸泡10分鐘即可。
2. 夏季的儲存方法:鹽水裡加葡萄糖酸内酯或者山梨酸鉀保鮮,過夜隻需将肉用口袋裝好放入冰箱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