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某app一算,離2022年除夕夜還有不到100天的時間。而春節期間,中國人的餐桌上總會有一道關于雞的菜肴。炖雞、炸雞、涼拌雞、紅燒雞、白切雞、鹽焗雞...關于雞的吃法,中國人可謂把它研究到了極緻。
據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雞肉生産top10國家或地區,中國排行第二,僅次于美國;2017-2020年,中國雞肉銷量情況也是在持續增長中,由此可見中國人對吃雞的熱愛隻增不減。

在這種雞已成為中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之一的大環境下,調味品市場也衍生出了各類關于雞的調味品,像鹽焗雞粉、口水雞調料、燒雞公調料、黃焖雞醬料等等。依田文商作為新型川調企業,更是順應趨勢而為,重磅推出了相關産品:缽缽雞調料。
缽缽雞是來自四川樂山的特色小吃,既然叫做缽缽雞,顧名思義對缽缽雞來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缽缽”。用四川話講,“缽缽”就是瓦罐的意思,這裡指的是那些裝着紅油的瓦罐。紅油與雞骨熬制的湯底合二為一,再來上些芝麻,變成了缽缽雞調料。接着我們将加工好的食材用竹簽串起,浸入調料中,想吃時就能直接拿起塞進嘴裡,操作極其簡單。
依田缽缽雞調料的精華,就在于裡面那包紅油。紅油配料裡除了有辣椒,還有花椒,這樣熬制出來的紅油吃起來辣而不燥,還帶有一種層次感的麻感。
重辣的朋友可以再搭配一瓶依田的油潑辣子,依田的油潑辣子是由新一代和二荊條兩種辣椒配制而成,兼具香、辣、鮮。加了油潑辣子的缽缽雞,紅油更為霸道,香味更加明顯,雞肉的韌勁與香辣齊飛,洋芋的脆爽與鮮麻共舞,直接把美食帶來的幸福感拉滿。
這樣看下來,缽缽雞裡的食材反而顯得沒那麼重要了。畢竟在紅油的誘惑之下,素菜都能開出花,但雞系列的雞肉、雞爪、雞皮、雞肝這些是一定要有的。夏季冷泡,冬季熱泡,不用出門,在家就能吃到道地樂山缽缽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