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史将袁崇煥寫成受盡冤屈的孤臣,有何政治目的?大明帝國的歎息

作者:紅小岩談古論今

近年來我國陸續出現了一些非史學家的曆史作者,如《明朝那些事兒》的當年明月,《隋亂》的酒徒,《新宋》的阿越以及《明月幾時有——大明帝國的歎息》的作者山高月闊,他們有些共同的特色

1. 非曆史學科班出身:酒徒與阿越是工程師,當年明月與山高月闊是公務員。

2. 筆調與叙述比起一般曆史書籍生動活潑,但難免淪為誇大與渲染。

3. 喜歡從野史和推論去論述曆史,喜歡的讀者會讀得津津有味,不喜歡的讀者會認為不夠嚴謹。

清史将袁崇煥寫成受盡冤屈的孤臣,有何政治目的?大明帝國的歎息

本書的書名《明月幾時有——大明帝國的歎息》不脫離翻案曆史書籍的命名原則:語不驚人死不休,書的封面與文宣字眼直接揭露五大曆史疑點:

八旗兵真的銳不可當嗎?

農民軍真的勢如破竹嗎?

大明朝真的不堪一擊嗎?

袁崇煥真是民族英雄嗎?

朱由檢不是亡國之君嗎?

是以,毫無疑問,這本書是一本不折不扣的通俗的曆史翻案書,作者旁敲側擊地說明下列一些看法:

一、 袁崇煥并非是抗金英雄,他隻是想要借着戰争與和談之間的沖突與空隙,替自己謀取官位與利益的投機分子,甚至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來保全他自己的權位。比如作者提到袁崇煥與皇太極達成秘密共識,讓皇太極出兵到北京城下,隻為了袁崇煥想要借着議和來確定自己在遼東乃至于明朝的軍政首席地位。

清史将袁崇煥寫成受盡冤屈的孤臣,有何政治目的?大明帝國的歎息

二、 萬曆并非怠惰的皇帝,作者山高月闊認為幾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并沒有荒廢朝政,作者認為所謂的上朝的議事都是一些禦史言官的空談與高談闊論,類似今天電視的談話性節目,萬曆不去上朝反而不會浪費時間。

清史将袁崇煥寫成受盡冤屈的孤臣,有何政治目的?大明帝國的歎息

三、 皇太極一開始完全沒有并吞中國的計劃和想法,完全都是崇祯一連串的決策錯誤所導緻。

然而,作者卻将明朝衰亡的絕大部分責任推給東林黨以及其所發動的“黨争”,而對于魏忠賢這種宦官卻還多有褒揚,這些論點我就無法苟同,一個國家的衰亡的因素應該是多重且各自環環相扣,作者卻把所有責任推給東林黨,他認為萬曆皇帝怠惰朝政是東林黨成員害的,他認為天啟與崇祯年間一些人事鬥争所導緻的軍事外交失敗也是東林黨害的,他認為萬曆皇帝會不信任中央政府反而相信身邊的宦官,也是因為東林黨成員把持朝廷害的,甚至為了貶低東林黨,連魏忠賢都被形容成有為有守,這就讓人感到相當不解。

立場過度偏頗,其論述的結論往往也會被過度扭曲,我不認為東林黨要負明朝衰亡的最大甚至唯一責任,我也不太相信清朝開國者皇太極沒有并吞中國的野心,他之是以長達十多年沒有發動大規模南下征明戰争,一定有其經濟力、後勤與非軍事上的種種考慮;至于袁崇煥是個間接反典型的賣國分子,這點我倒是認同,因為清史将他寫得​好像受盡冤屈的孤臣其實有其政治目的,一是将崇祯妖魔化,這樣清朝滅明就更有正當性,二是女真心知肚明,袁崇煥的胡亂決策幫了女真相當多的意外之忙。

作者的字裡行間露出對黨争的極度厭惡,也流露出對所謂專制集權的過度美化想象,讓人不禁懷疑,作者是否将自己偏頗的意識形态灌輸在對曆史人事物的評論上,因為中國共産黨絕對是厭惡黨争,中國的政治主流是由上而下一條鞭的中央集權,不同黨派之競争絕對是不被允許,甚至被污名化,是以當我們閱讀中國作者的作品時,要相當小心作者會将偏執的意識形态化成對人事物的描寫,若沒有保持一點懷疑的态度,真的會對書中的内容照單全收收呢。

說了人家這麼多,有些不好意思,最後還是放一下《明月幾時有——大明帝國的歎息》的正版連結,畢竟寫書不易↓↓↓

《大明帝國的歎息》正版 ¥42.8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