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愛情故事;梁祝故事河北元氏;網查資料 歡迎大家參考

作者:林涵plus

01 梁山伯與祝英台故事并非發生在江南而是河北元氏;《梁山伯與祝英台》 是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和《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并稱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自東晉開始,在民間流傳已有1700多年,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所作。 《辭海》(1999年版)中“白樸”辭條注:白樸,元戲曲作家。隩州(今陝西河曲)人,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白樸的青少年時代生活在真定,并曾到封龍書院拜李冶為師求學。據元氏民間傳說,梁山伯為南佐人,祝英台是長村人,馬文才是馬嶺人,都在元氏山區,并距封龍書院不遠。當年白樸在書院讀書求學期間,根據封龍書院和當地的傳說創作出《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是很合乎情理的。白樸的這部創作先在真定公演,中年時又将劇本帶到南方,在金陵公演。因各地均有書院,引起大江南北的廣泛共鳴,後劇目改名為《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各地演出的數百年中,故事幾經加工改編,形成了現在如此完美的劇情,被傳播至全國乃至全世界,而梁祝故事的誕生地河北元氏和封龍書院卻被人們淡忘了,甚至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02 梁祝傳說,有衆多權威專家學者考證曆史上确實真實存在過,而且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是曆史上确實發生過的真實事件,并有衆多曆史資料及文物古迹可供佐證。

1、 明代崇祯版《元氏縣志》裡明确記載“在南佐村西北隅,書院路所經由也,橋西南塔有古冢,山水漲溢,沖擊略不賽移,若有陰為封護者,相傳為梁山伯祝英氏之墓。”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民間文學研究學者陳連山認為,該記載無疑是元氏産生“梁祝傳說”最有利的史料證明。

初建于宋初的封龍書院到目前為止仍然保留着相傳梁祝二人一起讀書的讀書洞,同時,在宋代石橋“吳橋”旁邊有一處古墓,被譽為古代元氏八景之一的“吳橋古冢”,相傳是梁祝二人合葬之墓。在考察了位于元氏封龍山上的封龍書院以及檢視相關史料後,陳連山認為,“‘梁祝傳說’基本能夠和本地名勝古迹聯系在一起,有充分的史料來源和民間資料。”

令陳連山頗為激動的是,當地農村的秧歌小戲也有關于梁祝故事的演繹。戲中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書院打蹬腳睡在一盤炕上,忠厚老實的山伯對英台的女兒身毫無覺察,倒頭便睡。祝英台唱到:“教你攥你不攥,教你摸你不摸,一腳踹到你胳肢窩……”地方語言樸實生動,很有地方特色。

據元代鐘嗣成的《錄鬼簿》記載,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創作的15部元雜劇中就有一部名為《祝英台死嫁梁山伯》。元氏縣地方志辦公室從業人員楊夕群說,據考證,白樸曾師從元好問,因著有多種雜劇而成為戲劇家。據史料記載,元好問長期活動在封龍山一帶。楊夕群表示,白樸的這篇雜劇很可能是取材于當地傳說,遺憾的是該劇本已失傳。

“元氏的‘梁祝傳說’版本有明顯的本地特色,可以充分說明其在當地流傳廣泛。”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研究學者嶽永逸說。與梁祝的現有版本不同,元氏縣口口相傳的“梁祝傳說”有很多不同于現有版本的細節。在元氏“梁祝傳說”版本中,馬文才被稱為馬世龍(音),祝英台是撞碑而死,之後與梁山伯合葬,“如此更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色彩,表現得更真實可信。”嶽永逸補充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