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混的最慘的古都,被隋文帝楊堅一怒之下拆掉焚毀,如今成了一個村

作者:漢關駝鈴

在曆史有一個六朝古都,曾經隋朝以前是東方的政治中心,然而被隋文帝楊堅一怒之下拆掉,如今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它就是一千五百年前聲名赫赫的古都邺城。

混的最慘的古都,被隋文帝楊堅一怒之下拆掉焚毀,如今成了一個村

在古代中國北方有三個政治中心,一個是代表西方關中政治勢力的長安,一個是代表中原政治勢力的洛陽,另一個就是代表東方河北山東勢力的邺城。

在唐朝以前,北中國一直呈現東西之争的态勢,分界線就是沿太行山到伏牛山一線。西方就是以關中平原為中心的黃土高原勢力,東方就是以漳河流域的邺城、安陽、濮陽為中心的河北山東勢,中原闆塊則位于天下之中,誰占據有則擁有天下。

邺城,原本是黃帝的孫子,颛顼大帝的孫女女修的兒子大業始居地,邺就是業之居地。這裡于太行山東麓的漳河洹河沖積扇上,古黃河從此向北流向穿越華北平原流向渤海,農業興盛,水陸交通都十分發達,是以在商朝時期,這一帶是殷商的統治中心,安陽殷墟就在漳河南岸,黃河的西岸。

春秋時期齊恒公在業地築城,取名邺城,是齊國西方的門戶,後來被晉國占領。到戰國時屬于魏國,魏文侯以邺城為培都,著名的西門豹治邺,就是這個邺城。西門豹開挖十二條水渠,引黃河水灌溉邺城周圍的農田,使邺城繁盛起來,成為當時魏國的一個大都會。漢初置邺縣,管轄安陽北部,臨漳南部,東漢擴大到磁縣。由于邺城是進入河北平原的咽喉,是以一直是漢朝東部的重要城鎮。

混的最慘的古都,被隋文帝楊堅一怒之下拆掉焚毀,如今成了一個村

東漢末年,袁紹占據河北,邺城便是袁紹的大學營,曹操攻戰邺城後,為避開許昌,便把這裡作為自己的封地(曹操封魏王),興建邺都(邺北城)。曹操在邺城築銅雀、金鳳、冰井三台,銅雀台為主台,“銅雀春深鎖二喬”就是指這裡。曹丕代漢後将魏國都城定在洛陽,将邺城、長安、谯、許昌定為培都。

西晉時為避愍帝司馬邺,将邺城改為臨漳。到了南北朝十六國的時候,後趙石虎将都城從邢台遷到邺城。漢人冉魏滅後趙後在邺城建立魏國,前燕慕容氏滅了冉魏後,又将都城從薊城(北京)遷到邺城。

到了北魏時這裡為相州,北魏後期大将高歡專權,北魏孝武帝元修率文武大臣西逃關中,高歡重立孝敬帝,為避開關中宇文泰,遷都河北邺城,從邺城便成為東魏、北齊的都城,前後四十四年。高歡遷都邺城時從洛陽帶走40萬戶,為安置這些人,便在邺城南面又建新城,稱為邺南城。邺南城用的木料全是把洛陽的漢魏都城拆了,順黃河水飄到邺城的。

混的最慘的古都,被隋文帝楊堅一怒之下拆掉焚毀,如今成了一個村

後周大象二年(580年),楊堅以皇帝外公的身份當上大丞相,獨攬朝政大權,欲行篡權奪位之事。大将軍、大司馬、相州總管尉遲迥起兵讨伐,結果失敗自殺。楊堅畏懼河北山東反揚勢力再度聚集對自己不利,便下令将邺城拆除焚毀,以絕後患。楊堅拆了邺城之後,将邺城的群眾及相州、魏郡、邺縣全部遷到18裡之處的安陽城,安陽則被稱為新邺城,安陽縣改為邺縣。從此安陽代替邺城成為河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興盛了四百年的六朝古都邺城自此消失。

此時楊堅正為後周長安城的狹小而苦悶,篡位後欲建新城,他看到邺城的布局規劃都建的很好,就把參與邺城建設的工匠全部抓到長安,建設大興城,是以隋唐長安城和洛陽城,都有邺城設計規劃的影子。

混的最慘的古都,被隋文帝楊堅一怒之下拆掉焚毀,如今成了一個村

關于尉遲迥起兵,尉遲迥是關中枭雄宇文泰的外甥,西魏北周的大将,因平蜀有功,被為蜀國公,官拜為柱國大将軍、大司馬,遷大前疑(古代四輔之首)。北周滅北齊後,任相州總管,統領河北。尉遲迥反叛兩個月就失敗了,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北周剛滅了北齊,北齊的老百姓十分反感北周的統治,是以不支援尉遲迥。楊堅的大将韋孝寬本來進攻邺城失利,可是邺城的老百姓卻大群的圍在陣前看熱鬧,結果韋孝寬下令讓周軍沖擊百姓,百姓驚荒失措沖向尉遲迥軍陣,尉遲迥又不能殺百姓,結軍陣被百姓沖亂,韋布寬的周軍一鼓作氣擊敗了尉遲迥的軍隊。

混的最慘的古都,被隋文帝楊堅一怒之下拆掉焚毀,如今成了一個村

邺城雖拆毀,但是河北山東勢力一直是隋朝、唐朝的心腹大患,隋末農民起義發源于山東,最強大的農民軍就是安陽滑縣的瓦崗寨和河北窦建德。唐初李世民雖然在虎牢關滅掉窦建德,但窦建德的部将劉黑達兩次反叛,令唐朝吃盡了苦頭。安史之亂後,藩鎮割劇也主要是在河北三鎮,唐末王仙芒黃剿起義又是發起于山東曹州。

隋開皇十年,安陽、邺縣又各自恢複,唐朝貞觀八年,又在邺城廢墟上建了小邺城。到了宋朝時邺縣改邺鎮,并入臨漳縣,到了近代邺鎮已經變成一個普普通通的大村落,在邺城遺址上還分布着邺城村、金台村等好幾個村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