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若非司馬氏統一是否可以避免五胡亂華的悲劇?#對待三國的見解##談論三國曆史##三國曆史探讨#近日看到一個論調,即三國

作者:飛眼視角

三國若非司馬氏統一是否可以避免五胡亂華的悲劇?

#對待三國的見解# #談論三國曆史# #三國曆史探讨#

近日看到一個論調,即三國若非司馬氏統一,任由原魏蜀吳三國任意帝王統一也不會讓後世五胡亂華的悲劇發生。事實是否如此?非也,五胡亂華,歸根到底是東漢末年持續至三國歸晉社會結構性問題的必然結局,并非更換帝王可以解決的。那麼東漢末年持續至三國歸晉的社會結構性問題到底是什麼呢?恰恰是士族利益集團對社會上層嚴密的把控導緻庶民徹底喪失上升通道進而引發的必然沖突。

其實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本質上是對士族集團把控社會上層的反抗,奈何彼時士族利益集團龐大,掌握着足夠的社會資源,進而導緻這場重新配置設定利益的起義胎死腹中。然而這場起義也不是沒有任何價值。戰争造成的巨大傷亡讓中原地區人口銳減,士族掌控國家的基本盤似乎有了崩潰的迹象。那該如何了解?漢末至三國時期的士族集團選擇了引入胡人。

作為高高在上的統治階層,普通漢人百姓與胡人其實并無本質差别。因為對他們而言都是可予可取的勞動力,是以他們才不關心勞動力的民族身份,隻要能夠滿足其“壓榨”的需求,引入胡人并無任何不妥。這恰恰是五胡亂華前,西晉統治階層會無視有識之士(江統)提出的《徒戎論》的根本所在。畢竟在他們眼中無國家,唯有自身利益而已。

西晉的統治階層其實脫胎于曹魏的上層,标志其奪權的成功的也是九品中正制的頒布。正是這一表象讓現代人誤以為蜀吳兩國可能情況并不一樣。但事實恰恰是相反的,蜀吳兩國的統治階層同樣是士族,蜀國為荊、益兩州士族豪強,而吳國則是江東士族,他們與魏晉的士族階層并無差别,隻是存在着地域差異而已。當然蜀吳兩國明面上并未頒布九品中正制這樣維護士族利益的法令,但本質上是一樣的。于是他們在面對華夏因戰争導緻的人口(勞動力)大規模銳減的局面均皆選擇了接納胡人。

魏晉接納了鮮卑、匈奴、羌人等北方胡人群體,二南方的蜀吳則遷徙歸化了南蠻、氐、羌(蜀)及山越(吳)等少數民族。當然因為國土面積的緣故,蜀吳兩國總量上接納的胡人是遠少于魏晉的,但後果是一緻的。最有說服力的便是五胡亂華期間第一個建立少數民族格局政權的氐族李氏政權。他們立國蜀地背後恰恰是蜀國的接納與遷徙。是以從這一層面上而言,三國之後無論誰完成一統,五胡亂華的爆發是必然的。那是否有解決之策?恰恰是需要勤政為民、以科舉制度代替九品中正制進而為社會底層人民向上流動打開通道,進而緩解社會沖突。那麼誰能做到呢?近三百年後的隋文帝楊堅便是這個破局之人,可惜那也是數百年之後的事情了…

三國若非司馬氏統一是否可以避免五胡亂華的悲劇?#對待三國的見解##談論三國曆史##三國曆史探讨#近日看到一個論調,即三國
三國若非司馬氏統一是否可以避免五胡亂華的悲劇?#對待三國的見解##談論三國曆史##三國曆史探讨#近日看到一個論調,即三國
三國若非司馬氏統一是否可以避免五胡亂華的悲劇?#對待三國的見解##談論三國曆史##三國曆史探讨#近日看到一個論調,即三國
三國若非司馬氏統一是否可以避免五胡亂華的悲劇?#對待三國的見解##談論三國曆史##三國曆史探讨#近日看到一個論調,即三國
三國若非司馬氏統一是否可以避免五胡亂華的悲劇?#對待三國的見解##談論三國曆史##三國曆史探讨#近日看到一個論調,即三國
三國若非司馬氏統一是否可以避免五胡亂華的悲劇?#對待三國的見解##談論三國曆史##三國曆史探讨#近日看到一個論調,即三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