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耶稣的智慧,古老而無聲的說服藝術 | 大自然的原始說服力

作者:談判思維
耶稣的智慧,古老而無聲的說服藝術 | 大自然的原始說服力

耶稣的智慧,古老而無聲的說服藝術 | 大自然的原始說服力 第六篇

這是桔梗在“談判思維”的第566篇推文。

全文共2155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耶稣的智慧,古老而無聲的說服藝術 | 大自然的原始說服力

聖經約翰福音中,記載了有關耶稣的一個故事。

有一天,一群法利賽人押着一個女人來見耶稣。

他們告訴耶稣,這個女人犯了道德不當之罪,并故意對耶稣說,

大師,這名女子在做不道德之事時被抓,根據摩西律法,她應該被處以亂石之刑罰,您看呢?

要知道,法利賽人這句話給耶稣設了一個兩難的陷阱;

一方面,根據摩西律法,該女子确實要被處以“投亂石”之刑;

但另一方面,此時的巴Le斯Tan已經在羅馬的占領下,摩西律法已經讓權給古羅馬律法,這種殘酷刑法就不合适。

耶稣如果同意用摩西律法來處理這件事,他就會被冠上“煽動群衆恢複舊法”的罪行;

而耶稣如果選擇用現行的古羅馬律法來處理,那麼他一樣會被冠上“不尊重祖先傳統”的罵名;

無論如何,法利賽人都會抓到耶稣的把柄。

這真是陰險至極的一招!

偉大的耶稣該怎麼化險為夷?

我們依然在“大自然的原始說服力”這個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維方式啟發自牛津大學的實驗心理學。

“簡”、“利”、“奇”、“信”、“情”。

“談判秒殺力”的這五字口訣,展示了強大的“說服力”。

簡 - 簡單,幹淨利落

利 - 利益,切身相關

奇 - 驚奇,出人意料

信 - 自信,堅實可靠

情 - 共情,同理共鳴

在這個系列裡,我們介紹了很多大自然在生物身上所做的鬼斧神工般的設計;

而這些設計和“秒殺力”的這五個字,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比如,動植物天生就擁有的“關鍵刺激”、“拟态”、“對偶”等。

“關鍵刺激”,(家貓對主人施加的“乞求呼噜”,鴿子對天敵形狀的瞬間告警),展現了超絕的“簡 - 簡單”。

“拟态”,(蛾類翅膀上的“眼睛”,綠樹蛙裡的騙子,擁有雙面的“四眼鳥”,頭尾都是腦袋的灰蝶,特立獨行的大木林蛛等等),展現了超絕的“情 - 共情”。

“對偶”,(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狒狒和龍蝦),展現了超絕的“奇 - 驚奇”。

(有關“關鍵刺激”、“拟态”、“對偶”的詳細介紹,您可在這個系列的前五篇推文看到。)

不知您有沒有發現,這些展示強大說服力的東西,都和我們人類的語言無關。

而這和我們的常識完全相悖。

回想一下,如果你打算去“說服”一個人,你會怎麼做?

肯定是去“說”啊!

沒錯,我們人類似乎就知道用我們人類自己的語言去“說服”。

然而,大自然中蘊藏着的超絕的說服力,卻寂靜無聲。

這是一種古老的、無聲地說服藝術。

讓我們繼續把文首的故事講完。

耶稣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法利賽人設計的陷阱太完美了,怎麼做都不對。

耶稣是怎麼應對的?

在聖經原文中是這樣記載的,

耶稣并未立刻說話,而是選擇蹲下,将身體蜷縮,用他的手指在地上寫起了字,仿佛他什麼都沒有聽到。

耶稣的智慧,古老而無聲的說服藝術 | 大自然的原始說服力

當法利賽人再次發問之時,耶稣挺身而起,回答道:

“你們中間沒有罪的人,先來扔第一個石頭吧”。

說完,他再次蹲下,将身體蜷縮,繼續用手指在地上寫字。

這些法利賽人聽了耶稣的話,渾身一震,開始回想自己曾經犯過的罪行;

慢慢地,這些人從年紀最老的開始,一個接一個離開,直到走光。

在聖經新約的通篇文字中,有關這個故事的記載隻有這麼一段;

關于耶稣到底在地上寫了些什麼,沒有任何典籍裡記載了任何線索。

世界上的聖經學者們對此津津樂道,展開了大膽地猜想和讨論。

有的人說寫的是“這些法利賽人自己的罪行”,有的人說寫的是“這些法利賽人的名字”;

好吧,無從得知。

可我覺得,更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不是他寫了什麼,而是他為什麼要在這樣一個場合和時機做這件事?

這不符合邏輯啊?

如果你被人質問、脅迫,你的第一反應是“蹲下、蜷縮、寫字”嗎?

然而,你要知道,耶稣是以其強大的遊說能力著稱的偉人,他一向有着卓越的說服力和談判力。

也許,他的秘密就藏在他“寫字”的行為本身,而不是具體的文字?

讓我們用“談判秒殺力”的觀點來試着诠釋一下這個故事。

在耶稣第一次被法利賽人質問的時候,他的做法是,

蹲下,将身體蜷縮,用手指在地上寫字。

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奇!有沒有?

誰也想不到耶稣會用這樣的應對方式啊。

真的算得上是“出人意料”!

耶稣的智慧,古老而無聲的說服藝術 | 大自然的原始說服力

除了“奇”,還有什麼?

是不是能體會到耶稣在表達一種“示弱”?

他“蹲下”,讓自己的身體遠遠低于這些法利賽人,被“居高臨下”;

這是一種“毫不反抗、任人宰割”的姿勢,在上一篇推文中,我們介紹過這樣的政策在大自然中被稱為“對偶原則”;

當你希望安撫對方,希望對方從“怒氣洶洶”中恢複冷靜,最直接巧妙的辦法,就是利用“對偶原則”,去做與“憤怒”情緒“對偶”的行為,也就是“屈服”。

接着,當法利賽人第二次追問,耶稣的做法是,

挺身而起,說了那句智慧的話,然後再次蹲下,将身體蜷縮,繼續用手指寫字。

我們看到了什麼?

信!有沒有?

“挺身而起”,那是何等自信、可靠的樣子。

而那句智慧之言,“你們中間沒有罪的人,先來扔第一個石頭吧”,充分展現了“情 - 共情”和“利 - 利益”。

還有什麼能比這樣的言辭更能激起“同理心和共鳴”的?

誰身上能沒有或多或少的罪行?

該不該頂着自己良心上的壓力來扔這第一個石頭?

這是每個在場的法利賽人心中無法權衡的利弊!

整體來看耶稣的應對方式,夠不夠“簡 - 簡潔”呢?

幹淨利落!

耶稣的說服力如何?

原始而強大。

應該說,在這個故事裡,耶稣說服對方所使用的并非隻有人類的語言。

他還使用了第二種語言,一種古老、無聲的原始語言。

“談判秒殺力”,我們仍在繼續。

-

這裡是“談判思維”!

“大自然的原始說服力 第六篇” 待續

--- 桔梗

耶稣的智慧,古老而無聲的說服藝術 | 大自然的原始說服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