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8.3跌至6.8,情節低智,人設翻車,全網都在罵他“聖母婊”

相信毒飯們這兩天跟Sir一樣,被東航MU5735牽動着心神。

但仍需時間。

根據以往經驗,空難救援與調查是漫長的過程,同時也是極嚴謹而細緻的任務。就像昨晚發的圖檔,Sir會和大家一起懷着希望持續關注。

意外固然不幸。

欣慰的是,社交平台上除刷屏的祈禱以外,大部分網友都堅守着“不信謠不傳謠”的底線。

結合昨天原本想聊的話題,Sir陷入思索。

是的。

重大災難面前,我們總能相對更迅速,更統一地明辨是非,謹言慎行。

但扭扭頭。

看向那些沒那麼“嚴肅”的輿論場:

善惡的界限,或者是評論他人的底線,往往變得模糊,甚至扭曲。

比如說。

電影。

00

緩沖帶

電影和墜機。

兩者當然不能對比,後者涉及真實的生命以及無數家庭的未來,隻是,文藝作品折射出的某些現象,時常能照出被我們輕視的荒誕。

事情始于上周。

2021年至今的全球票房冠軍《蜘蛛俠:英雄無歸》上線,或許因為文化差異、期待過高,電影在國内并未引起預測中的追捧。

從8.3跌至6.8,情節低智,人設翻車,全網都在罵他“聖母婊”
從8.3跌至6.8,情節低智,人設翻車,全網都在罵他“聖母婊”

豆瓣評分一路從8.3跌至6.8。

不好看,不喜歡,對電影品質本身的批評,Sir都歡迎。

唯獨沒想到。

翻開評論,差評幾乎一邊倒向同一塊标簽:

聖母(婊)。

從8.3跌至6.8,情節低智,人設翻車,全網都在罵他“聖母婊”
從8.3跌至6.8,情節低智,人設翻車,全網都在罵他“聖母婊”

不是最近的流行詞了:

《鱿魚遊戲》男主“聖母”;

《哥斯拉》女主“聖母”;

《姜子牙》以傳統神話改編也“聖母”……

從8.3跌至6.8,情節低智,人設翻車,全網都在罵他“聖母婊”
從8.3跌至6.8,情節低智,人設翻車,全網都在罵他“聖母婊”

當它以席卷之勢,三番五次地入侵我們的輿論場,事情不再簡單。

是以。

當我們說“讨厭聖母”時,究竟是在讨厭什麼?

01

聖母了嗎?

先說《蜘蛛俠3》。

為什麼都說小蜘蛛“聖母婊”?

總結下來,原因有三:

一,這人的善良不講原則底線;

二,這人做好事忽略客觀事實,一味喊口号;

三,這人不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和後果。

好,Sir一條一條說。

首先關于原則底線。

第一次和綠魔面對面,小蜘蛛也曾下意識逃避和拒絕,說應該把他們送回原宇宙。

他不願意蹚這趟渾水。

他害怕、恐懼。

害怕自己能力不足以面對未知變量,恐懼身邊人為此付出代價。

是以:

小蜘蛛不是沒有原則,而是前期他的“原則”是被怯懦框住的,而這樣的原則在後期,則因為更艱巨的責任而面臨動搖。

這也是電影中小蜘蛛最主要的成長标志。

其次,關于客觀事實。

我們容易忽略的一個事實恰恰是:

觀衆是擁有上帝視角的一方,這種全知性使得我們下意識地就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

小蜘蛛呢?

他并不知道這群反派曾犯下多大罪過。

他的猶豫,起初也不是因為善良,而是奇異博士的一句話:

“在多元宇宙宏大的運作中

他們的犧牲比他們的生命重要得多”

從8.3跌至6.8,情節低智,人設翻車,全網都在罵他“聖母婊”

這其實是電影抛向小蜘蛛,也抛向全體觀衆的一道抉擇:

宏大的正确,與個體的關切。

誰對?

唯有通過行動驗證。

而小蜘蛛之後的一系列“任性”,搶走奇異博士法器,把幾大惡人帶回家治療……都基于他做出了選擇并艱難地面對這一選擇帶來的代價。

而且,做出選擇的不止小蜘蛛一個。

托比嘗試過。

加菲嘗試過。

他們皆以失敗告終過。

最後。

關于責任。

也是電影中最具争議的一點:

為什麼做出選擇的是小蜘蛛,而死的卻是“梅姨”?

從8.3跌至6.8,情節低智,人設翻車,全網都在罵他“聖母婊”

你害死了人,你自己沒死。

聖母!

問題是,這決定是小蜘蛛一意孤行嗎?

電影裡有兩段對話。

第一次,當小蜘蛛對梅姨表達不想救這些反派時,梅姨的反問讓他啞口無言。

彼得,(反派到來)真的不關你的事嗎?

這是為了他們(反派),還是為了你自己?

梅姨在問小蜘蛛準備好沒:

是否準備好扛起“蜘蛛俠”這一英雄的身份;

以及,是否準備好扛起伴随這一身份而來的責任和犧牲。

第二次,梅姨死前。

那個幾乎複制鋼鐵俠去世的鏡頭裡,逝者保持着高度一緻的坦然。

因為他們的信念早已堅定。

是以梅姨才會在确認自己受傷後,終于說出那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名言。

追本溯源。

這句話不是什麼英雄口号,而是從梅姨的丈夫,小蜘蛛的叔叔本·帕克那裡傳承下來的,一則普世的善良信條。

結合電影一個彩蛋:

加菲在“反派攀比”環節略遜一籌,其他兩隻蜘蛛都打過外星人,自己沒打過。

加菲:我好遜我好遜……

小蜘蛛&托比:你真棒你真棒……

不是商業互吹。

這正是“蜘蛛俠”的魅力所在:

觀衆愛他,不是因為他幹翻過多麼強大的怪物,解決過多麼毀滅性的危機……

而在于,哪怕自知弱小,他每一次都能顫顫巍巍地扛起那些超出他“能力”以外的“責任”。

Sir能了解粉絲們的“恨鐵不成鋼”。

《蜘蛛俠3》不是沒有缺點,甚至缺點明顯。

但更多是漫威制作層面的硬傷。

強行降智,無視小蜘蛛在前作中完成的成長;為拼湊出三代同框,需要小蜘蛛不停犯錯;漫威為追求娛樂性犧牲了人性複雜程度,認為邪惡就是感冒發燒一樣可以快速治愈……

将這些缺點一味歸結為“聖母”。

說淺一點,是觀衆對電影的宣洩。

但Sir更擔心這現象背後的集體無意識: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如此恐懼/厭惡善良?

什麼時候開始,善良變成了一個“壞詞”?

02

聖母和聖母婊的差別?

“聖母”本是宗教用詞。

基督教義裡,聖母瑪利亞誕下耶稣,耶稣救贖人類,聖母,指給人類帶來救贖的人。

這也是其暧昧的地方:

它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大愛,大善。

于是在中文網際網路語境下,聖母一詞的距離感也讓它容易滑向異端。

一個人太善良——像聖母。

一個人因為善良,差點導緻壞的後果——“不要太聖母”。

一個人因為善良,确實導緻了壞的後果——“聖母害人”。

……

翻譯翻譯:

善良會吃虧,會上當,會受傷……善良,會害人。

這是什麼?

趨利避害,明哲保身,至理名言……

打住。

對“聖母”避而遠之或許不是反對善良,而是抱怨善良導緻的後果,以事實反推原因,以上帝視角施以規勸。

這才是Sir願意為這些作品辯護的因由。

事與願違,恰是現實的映照。

而我們那些批評善良的原因,更像是在批評身陷其中彷徨的自己。

從8.3跌至6.8,情節低智,人設翻車,全網都在罵他“聖母婊”

程心,她隻是一個符号,代表着人類的普世價值觀和道德。你說人們不喜歡這個主人公,其實人們是不喜歡自己。

“程心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正常人,她在每個關鍵時刻做出的選擇是每個正常人會做的選擇,符合普世價值觀和道德取向,但恰恰是這種選擇把人類推向了滅絕。”——劉慈欣

我們真正應該警惕的是什麼?

還是作品舉例:

《情深深雨濛濛》,“渣男”何書桓。

依萍父親找到她唱歌的歌廳,覺得女兒丢了自己臉面,當衆争吵。何書桓知道後便批評依萍這樣做太不近人情。

的确,他看見了一個傷心的父親。

卻忽略了一個被時代困住的女性,内心的絕望和無助。

《鱿魚遊戲》,“聖母”成奇勳。

我們看見他能力差,全躺赢,還想當救世主。

男主人設太差了

窩囊又無能,基本全躺赢

還總想着做最善良的救世主

卻難以看見他善良背後的無力。

曾幻想過理想主義,最終被現實擊潰;曾參加過罷工,最終目睹同僚死在眼前;曾組建過家庭,卻無法抵禦世事無常……

從一個市儈膨脹的小人物,到最後似乎搏得人生最後一點幸運,卻才發現自己早已被馴化為階級鬥争的幫兇。

善良,是他面對這個世界僅剩的籌碼。

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

要警惕的。

是以“善良”為名,卻事不關己的麻木與僞善。

更是以對抗“僞善”為掩護,試圖消解一切現有道德秩序和現實困境的“犬儒”。

03

為什麼要警惕一邊倒的聖母标簽

别誤會,Sir絕不僅是在為作品喊冤。

電影隻是冒出水面的冰山。

細看這些評價:

愚善。

聖母。

從8.3跌至6.8,情節低智,人設翻車,全網都在罵他“聖母婊”

低智。

批評本身沒有問題。

問題在于這一浪比一浪高的煽動性:

從8.3跌至6.8,情節低智,人設翻車,全網都在罵他“聖母婊”

越是簡單粗暴的情緒性表達,越能夠輕易獲得大量認同。

不止電影。

對公共事件。

鮑毓明、苟晶、林生斌、羅冠軍……善惡的判斷總在事實清晰前搶跑,不斷反轉打臉;

對陌生個人。

流調中被曝光行程的網友的網暴、人肉,站在道德高地肆意評判。

從确診的個人,擴大到年齡、性别、職業、地域……甚至到最近,造謠已涉及未成年人。

從8.3跌至6.8,情節低智,人設翻車,全網都在罵他“聖母婊”

細究這些言論的出發點:

“做個好人”。

但“好”又是誰定義的?

對“善良”無差别的攻擊,終将導緻對“善良”無差别的濫用。

這一點,堺雅人早已作出過總結:

從8.3跌至6.8,情節低智,人設翻車,全網都在罵他“聖母婊”

Sir更想留下幾點建議。

對,我們該怎麼辦?

謹慎。

“群衆雪亮的眼睛”與“烏合之衆”,一念之差。

貼标簽之前想一想,下判斷之前多看一看,跟風、從衆、玩梗、起哄之前,等一等。

思考。

《走向共和》裡有句著名台詞:

從8.3跌至6.8,情節低智,人設翻車,全網都在罵他“聖母婊”

當然是偏見和笑談。

人民能做到什麼,國家過去的成就,已将他啪啪打臉。

但恰恰是人民。

在當下借助網際網路不斷被放大的情緒、偏見、不同的認知,很容易成為一個角力場,滋生出與初衷背道而馳的答案。

即使個人條件有限難當“聖人”。

至少,請勿輕易拉低道德的平均線。

保持希望。

Sir當然知道:

今天,太多屠殺以正義之名,太多謊言披着真理外衣,太多太多信仰背後,全是雞鳴狗盜的利益。

但這不意味着我們就要全然蛻變成一個實用主義者。

放棄正義,唾棄信仰,背棄理想。

前兩天,羅翔老師再次輸出“刷屏金句”。

Sir想在這裡借用共勉:

其實我不是宿命論,宿命論會導緻懶惰。

“同時我個人其實也不太相信天道酬勤,它會導緻人走向驕傲或者虛無。當你成功的時候,你會覺得這是你努力拼搏來的,你配擁有這一切,是以你就瞧不起那些失敗的人。但當你努力了拼搏了,最後依然失敗,還是一無所成,你會陷入一種極大的抱怨,會認為天道不公。”

“我認為人生95%的事情可能是你自己決定不了的,但是我們依然要用5%的努力去撬動這95%你無法決定的事情,凡事盡力而為。”

這段話為什麼能刷屏?

一方面,是自省。

它放低身份,坦然面對自己的内心,展露我們羞于承認的人性暗面;

一方面,是自重。

現實很難。

尤其疫情背景下的一系列天災人禍、生存危機、情緒後遺症。

如今那可控的5%。

似乎逐漸壓縮到3%,2%,1%……

如果說,這是我們作為平凡人能抓住的最後一點希望。

那麼。

有什麼能讓我們堅持,并超越這1%的盡“力”而為?

或許,唯有盡“善”而為。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吉爾莫的陀螺、哆啦C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