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樣滑冰與音樂:從無聲冰雪競技,到東西樂章和鳴

作者:環球網

來源:光明網

青峰疊嶂,浮雲綠水。伴随着《功夫鋼琴》的東方韻律,中國選手王詩玥、柳鑫宇身着“青山綠水”,在7日舉行的花樣滑冰團體賽冰舞自由舞比賽中,盡顯中國式冰雪浪漫。

花樣滑冰與音樂:從無聲冰雪競技,到東西樂章和鳴

中國選手王詩玥(下)、柳鑫宇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 攝

無獨有偶,本屆冬奧會賽場上,“世界能聽懂”的中國風音樂成為許多花樣滑冰選手的心儀之選,金博洋再次演繹《卧虎藏龍》的刀光劍影,彭程、金楊用呈現冰上《夜宴》……中華文化被全球矚目的同時,花樣滑冰中的音樂之美也再度受到關注。

音樂,被視為花滑節目内容的“靈魂”。選手們往往會依據自己的技術優勢、形象特色、藝術風格等,選擇合适的表演曲目,并以此為考量基礎,确定比賽服飾和動作編排。在花樣滑冰項目中,與音樂的契合度、對音樂的诠釋與表達,都是關系到最終呈現效果的關鍵所在。

有趣的是,花樣滑冰最初是“無聲”的競技項目。直到1860年,美國花樣滑冰愛好者漢斯·傑克遜首次将花樣滑冰技巧動作與優美的華爾茲舞曲相結合,實作了新的突破。

随着花樣滑冰加入奧林匹克大家庭,音樂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1932年,美國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上,一支管弦樂隊走上冰場,循環演奏同一首樂曲,為所有選手伴奏。在此後的幾十年中,選手們逐漸獲得了更大的音樂選擇權,但僅限于不帶歌詞的純音樂。

花樣滑冰與音樂:從無聲冰雪競技,到東西樂章和鳴

日本花滑名羽生結弦曾多次在國際賽事中演繹肖邦《G小調第一叙事曲》。圖為羽生結弦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花樣滑冰男子單人滑短節目比賽中。新華社記者曹燦攝

從那時起,古典樂就一直是花滑運動員們鐘愛的曲目類别,例如柴可夫斯基《天鵝湖》、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肖邦《G小調第一叙事曲》、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等。其中,由法國作曲家比才創作的《卡門》堪稱最熱門的花樣滑冰配樂,在女單、男單、雙人滑、冰舞等項目中多次被選用。

回望冬奧記憶,中國花樣滑冰首金也與古典音樂密不可分。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一曲來自阿爾比諾尼的《G小調柔闆》舒緩奏響,中國花樣滑冰雙人滑組合申雪/趙宏博在冰面上輕盈起舞,單跳、托舉、四轉、抛跳……兩人整套自由滑表現幾近完美,憑借總分216.57的出色成績獲得冠軍,這是中國冬奧征程中第一枚花樣滑冰金牌,也是21屆冬奧會中第一枚被非歐洲選手摘得的雙人滑金牌。

花樣滑冰與音樂:從無聲冰雪競技,到東西樂章和鳴

2010年2月15日,溫哥華冬奧會花樣滑冰雙人自由滑比賽,中國選手申雪、趙宏博圓夢折桂。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2014年,花滑配樂正式解禁人聲,日益多元化的曲目現身花樣滑冰的賽場。其中,音樂劇選段憑借戲劇性的歌詞、耳熟能詳的音律以及極具表演張力的劇情,在花樣滑冰配樂中的地位愈加凸顯。音樂劇《歌劇魅影》《悲慘世界》《羅密歐與朱麗葉》《紅磨坊》《獅子王》等,都是花滑的熱門選曲。根據音樂劇愛好者統計,包含中國選手朱易在團體賽女單短節目比賽中演繹的《日落大道》在内,本屆冬奧會花滑項目将出現超過10首音樂劇曲目。

回溯曆史,花樣滑冰世界大賽的領獎台曾經長期被歐美選手壟斷,為了讓作品被更多裁判與觀衆了解、引發共鳴,當時的花樣滑冰選手們也更青睐選用歐美音樂。近年來,融入東方元素的音樂也被越來越多的中國選手、華裔選手帶上花樣滑冰的國際賽場。

花樣滑冰與音樂:從無聲冰雪競技,到東西樂章和鳴

2月7日,中國選手彭程(右)、金楊在比賽中。當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花樣滑冰團體賽雙人滑自由滑比賽在首都體育館舉行。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從1998年長野冬奧會,中國名将陳露動情演繹經典旋律《梁祝》,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國風元素與冰雪運動的激情與活力完美結合,在花樣滑冰的賽場上,奏響了東西方和鳴的樂章,也見證着中華文化内涵與奧林匹克精神“美美與共”的交融。(李宜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