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令人心動的offer3易立競點評引熱議:職場抱團,是一種慢性自殺

作者:大氣葉子BM

最近正在熱播的《令人心動的 Offer3》醫生季,不知道大家有在關注嗎?

第一期節目更新後,節目中頗具喜劇效果的「神外三子」就上演了一系列不建議大家模仿的職場搞笑操作。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們作為職場新人的抱團行為了

令人心動的offer3易立競點評引熱議:職場抱團,是一種慢性自殺

這三位實習醫生,原本接到的任務是各自收治病人,但是病人到院一個多小時後,他們還躲在辦公室裡不出去。

經過帶教老師譚醫生的詢問,他們才說出理由:想等其他人做完事情,一起去。(譯:多做多錯,不如不做;能拖就拖,我先摸了)

在醫院這種時間緊迫、任務繁重的工作環境下,居然要像學生時代上廁所一樣手拉手、一起走,氣得譚醫生忍不住在鏡頭下說了重話:

「各幹各的活,你們又不是國小生,還要結伴出去幹嘛?」

這 3 人抱團取暖的行動方式,是學生思維的産物:他們沒有搞清楚,該怎樣處理工作中的同僚關系,而是延續着校園交友「同甘苦、共患難」的交往模式。

這也引發了在場嘉賓的熱議,毒舌名記易立競的發言一針見血。

令人心動的offer3易立競點評引熱議:職場抱團,是一種慢性自殺

對于很多普通職場人,尤其是職場新人來說,抱團是潛意識下的選擇,畢竟:

❶ 缺乏人脈,在公司裡人生地不熟,抱團可以快速融入職場;

❷ 缺乏經驗,擔心獨自做事會行差踏錯,抱團可以互相請教、減少錯漏;

❸ 缺乏自信,寄希望于團隊合作達成目标,抱團可以緩解任務壓力。

盡管如此,大多數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人都會建議:職場新人不應該選擇抱團。

畢竟,一旦你選擇抱團取暖,距離事業的寒冬就不遠了。同期入職的普通員工,是抱團現象的高發群體,但對于管理者而言,是不喜歡看到這種現象的。

令人心動的offer3易立競點評引熱議:職場抱團,是一種慢性自殺

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抱團會對管理者施加隐性壓力。

首先,這種壓力來源于團隊溝通的受阻。

任何一個合格的管理者,都希望能讓團隊的人心擰成一股繩,實作共同目标。

但當管理者隐約發現自己的手下,開始形成屬于他們的一套共用的表情包、糊弄學話術、職場黑話合集時,就應該思考,自己是不是被「孤立」了。

面對一個單獨的個體,尚可通過管理技巧,及時糾正問題,調整工作方向。

但當面對抱團者,即使員工表面上積極回應,但一旦離開主管的視線,就會開始在小團體開啟吐槽模式,然後在大家的「認同支援」下屢教不改。

令人心動的offer3易立競點評引熱議:職場抱團,是一種慢性自殺

是以……為此困擾的隻有管理者吧,那咱們普通員工該抱還得抱啊……

No!這樣想就太天真啦!對于被管理者來說,抱團也會影響到管理人員對自己的評價。

節目裡,「神外三子」中的張恰原本是三人中臨床經驗最豐富、基礎知識最牢固的實習生。

他性格沉穩、責任心強,總是主動向經驗尚淺的其他實習生傳授經驗,并願意耐心等待他人一起行動。

令人心動的offer3易立競點評引熱議:職場抱團,是一種慢性自殺

但是,正因為經驗豐富,他不得不分散精力幫助兩個幾乎零經驗的實習生。

原本隻是平等的競争關系,卻被小團體裹挾,不得不發揮所謂的「帶頭」作用。最終由于精力分散、工作成效未達期望,張洽被主治醫生給出低分評價,在考核中爆冷敗給入職筆試成績倒數第一的馮琛。

是不是很委屈?

對于普通職場人來說,同樣不該主動替同期入職的同僚承擔責任。這麼做的結果常常是:自己白白勞心勞力,卻因為本職工作之外的錯漏,導緻在主管那裡遭遇差評,晉升無望。

令人心動的offer3易立競點評引熱議:職場抱團,是一種慢性自殺

同僚≠朋友,抱團取暖隻會讓你竹籃打水一場空。

團結同僚、不獨攬功勞,當然是職場人的優秀品質。

但在職場,核心評價标準是獨立完成任務的實力,真正做到獨當一面,才能得到主管的認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