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悍将戴安瀾:鏖戰12天,擊退日軍20次,全殲日軍一個旅團5000多人

三尺霜鋒神鬼驚,向人慣作不平鳴;

世間隻惜真傳少,正氣誰擔将軍名。

1904年,十一月。落霜的天。

天還沒大亮,安徽省無為縣仁泉鄉(今洪巷鄉)練溪社群風和村中,連公雞都還沒開始打鳴,村中的一條小路上連個人兒都沒有,一路衰草頭上落滿一層濃霜,像是吃食店面案上的白粉屑。

大路兩旁有些光了葉子的楊柳,光秃秃的朝天舉着疏而細的枝桠結滿了一粒粒晶白如雪的霜花。光溜溜的曉風帶着嚴寒,在那些枯枝上滑過,打起嗚嗚的号子。

滿天灰雲叫欲燒沒燒起的早霞一映,灰紅帶紫,真像滴出血來了。

這個早晨戴家忙了一個通宵,因為戴夫人要生了,戴家雖然不是大富大貴的人家,卻是一個世代耕讀的農戶。

悍将戴安瀾:鏖戰12天,擊退日軍20次,全殲日軍一個旅團5000多人

随着太陽的升起,一聲嬰兒的啼哭,讓戴家人一顆七上八下的心放了下來,于是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戴炳陽,字衍功,自号海鷗,後改名戴安瀾。

戴炳陽的祖父戴昌淦是清朝時期的貢生,父親戴禮明在家務農讀書,是以戴安瀾很小便在祖父的教導下開始讀書習字。

1918年,“桐城派”晚晴著名作家周紹封應戴家邀請,便在風和村開設學堂,戴炳陽便前往就讀,周老先生是一位十分嚴厲的老師,而戴炳陽也十分刻苦,因而頗受周老喜愛。

1922年,五四運動後,戴炳陽深受其影響,便考入陶行知先生創辦的安徽公學高中部。戴炳陽接受了陶行知等教育家所傳播的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

後因局勢動蕩不安,家人迫使他回歸鄉裡。

悍将戴安瀾:鏖戰12天,擊退日軍20次,全殲日軍一個旅團5000多人

1924年,遠在廣東的叔祖父戴端甫時任廣東粵軍第四師團長,一日戴端甫來信告之廣州黃埔建立了陸軍軍管學校,号召有志青年報考。

随即,戴炳陽前往廣州報考軍校,但因為他個子瘦小沒能錄取,戴炳陽便投奔了國民革命軍當了二等兵。

在部隊,他刻苦訓練,積極鍛煉,身體很快長得結結實實,看到祖國處在危難之中,心中十分難過,為了表達自己鎮狂飚于原野,挽巨瀾于既倒,誓死振興中華的淩雲壯志,正式改名為“安瀾”。

1924年底,戴安瀾進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習,期間,戴安瀾不僅受到了孫中山的影響,還受到了周恩來等人的影響。

1926年,戴安瀾從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曆任國民黨軍隊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同年參加北伐。

随後,戴安瀾參加了“圍剿”江西工農紅軍的戰鬥。

1930年,戴安瀾又參加了中原大戰,後出任第17軍25師145團團長,駐守在徐州、蚌埠一帶。

1933年1月,厚雲當機着,連條裂縫也沒有,平野荒浩浩的,顯出極闊的天界。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惡劣的天氣,日軍侵占了山海關,華北危在旦夕。

戴安瀾帶領145團于通縣集結等待指令。

3月8日,戴安瀾奉命前往古北口增援。

3月10日,日本對古北口發起了進攻,飛機、大炮輪番轟炸,但是戴安瀾帶領戰士以寡敵衆,以少敵多,奮勇殺敵,死守陣地。

悍将戴安瀾:鏖戰12天,擊退日軍20次,全殲日軍一個旅團5000多人

全軍血戰兩天兩夜,擊斃日軍100多名,而戴安瀾所帶領的團僅僅犧牲了7人,這讓日軍十分欽佩,日軍找到7名中國士兵的屍體後,厚葬了7名烈士,并在墓前插上了“支那七勇士之墓”。

而在這場戰鬥中,戴安瀾也受了傷,由于立下戰功他被授予五等雲麾勳章。

1938年,台兒莊戰役爆發,升任旅長的戴安瀾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戰鬥,經過苦戰,3月末,台兒莊的日軍陷入團團包圍之中。

而戴安瀾又協同兄弟部隊截擊南下的日軍,兩天兩夜的激戰,戴安瀾終于擊退了這股南下增援的日軍。

随後,他又傳回台兒莊協助作戰,他拒守要塞,火攻陶墩 ,智奪朱莊,激戰郭裡集,屢戰屢勝,為整個戰役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徐州會戰,日軍攻打艾山陣地,戴安瀾指揮73旅奮力作戰,四天四夜擊退敵人36次進攻。

日軍進攻無果,在電台廣播:“中國軍隊有一個俄國指揮官!”其實是因為此時的戴安瀾身材已經長得十分高大魁梧,而且指揮有方,部隊作戰骁勇,這才導緻日本軍方誤會。

此戰過後,由于戴安瀾的傑出表現,他獲得了寶鼎勳章。

悍将戴安瀾:鏖戰12天,擊退日軍20次,全殲日軍一個旅團5000多人

武漢會戰時,戴安瀾親臨一線,指揮部隊勇猛抗擊敵人,将日軍第九軍團打得傷亡慘重,日本不得不9次補充兵員,因為阻擊日軍有功,給戴安瀾記大功一次。

1939年1月5日,戴安瀾升任第200師少将師長,接替杜聿明,年僅35歲。

該師是建立的第五軍的中堅力量,對外号稱是中國軍隊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機械化師。

這200師可是老蔣的王牌,清一色美式裝備,全軍1萬5千多人幾乎都是軍校出身,副師長邱清泉,參謀長廖耀湘。

1939年12月,日軍占領了昆侖關。

中國已經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刻,蔣介石決定反擊,目标是“攻略昆侖關而後收複南甯”。此時老蔣拿出了一直不舍得用的200師。

12月16日,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布置了對昆侖關的攻堅戰,制定了“關門打虎”的包圍全殲戰術。

戴安瀾的200師、鄭洞國的榮譽第1師正面主攻昆侖關。

而鎮守昆侖關的日方守軍是号稱“鋼軍”的第五師團,是闆恒征四郎的舊部,這支軍隊長期受武士道訓練,并且有豐富的攻守經驗。

12月18日淩晨。反攻戰鬥打響。

首先是炮戰,第五軍的遠端炮火攻擊壓制了敵人的炮火。

200師在炮火優勢的掩護下開始向敵人陣地進攻,無數烈焰先後在敵人陣地竄冒起老高來,霎時間蔓延開去,火光燭天。

半空中一輪冰盤似的月亮,此刻也黯然無光,戰鬥持續了一天,200師與榮一師攻占了昆侖關附近的幾個高地。

而戴安瀾指揮的200師占了653、600兩個高地,在戰車的掩護下,200師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一舉奪下了昆侖關。

悍将戴安瀾:鏖戰12天,擊退日軍20次,全殲日軍一個旅團5000多人

12月19日,上午。

日軍出動飛機狂轟亂炸,第21旅團的第21聯隊,由聯隊長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領,排山倒海似的撲來,昆侖關得而複失,又落入了敵人的手中。

12月23日與24日,國軍在正面進攻時傷亡了2千餘人,日軍也傷亡一千多人。

日軍的工事非常堅固,使得中國軍隊的攻擊受到了不小的困難,戰鬥進行的非常慘烈。

面對這樣一塊難啃的骨頭,戴安瀾親自帶領兩個團,用大刀、鏟子和血肉之軀,一路砍草開路,割斷敵人布置的鐵絲網。

數百彪悍大漢,在火光星光之下,他們舉槍射擊,揮刀截殺,向昆侖山最後的一道大門界首陣地發起猛攻。

這些戰士,俱是精選之士,又經過了一番戰争洗禮,個個身手高強悍猛,威勇難當,終于在12月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擊斃了中村正雄。

12月31日,中國軍隊在打掃戰場時,在中村正雄屍身上搜出了一個日記本,該旅團長在戰死前寫到:“帝國皇軍第5師第21旅團之是以在日俄戰争中有‘鋼軍’稱号,那是因為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昆侖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隻比俄國軍隊更頑強的軍隊”。

戴安瀾因為指揮第200師在昆侖關戰役中戰功卓著,榮獲四級青天白日寶鼎勳章一枚。

1942年3月,戴安瀾率部赴緬甸參加遠征軍抗戰。

200師作為先頭部隊,自邊境畹町進入臘戍,7日孤軍深入到達同古。

同古處于仰光北進鐵路的要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戴安瀾奉命固守同古十天。

19日拂曉,日軍第55師團搜尋部隊200多人騎着機車進入到了第200設伏地段,戴安瀾指揮部隊,炸橋封鎖敵人的退路,并且帶領戰士猛烈進攻,将200多名敵人悉數殲滅,使日軍長驅直入進入緬甸後第一次遭受巨大損失。

20日,同古保衛戰打響。

面對裝備精良,又有地空配合優勢,且來勢洶洶的日軍,戴安瀾帶領200師全體官兵堅守陣地,勇猛還擊,雖然是孤軍奮戰,但是戴安瀾決心誓死抵禦到底,他親自帶頭立遺囑。

悍将戴安瀾:鏖戰12天,擊退日軍20次,全殲日軍一個旅團5000多人

第200師在戴安瀾的帶領下,利用步兵和摩托兵結合,給敵人帶來了巨大的重創。

然而日軍卻進攻十分猛烈,面對巨大傷亡,和工事被毀,戴安瀾指揮将士利用殘垣斷壁、炸彈坑繼續抵抗,他還采用百米決鬥術,等敵人隻有50米近的時候,從戰壕裡一躍而出,或用手榴彈集中投擲,或用刺刀進行肉搏。

200師的将士還未出手,先有一股氣勢,迫湧過去,日軍先是膽戰股栗,棄械而逃;後來時肉搏相鬥。

戴安瀾卻不曾潰退,在陣地上反而越殺越多,彈指間已砍死二十多名日軍,重重疊疊地包圍在他周邊。

戴安瀾刀出如風,快逾掣電,每一刀過處,總有一個敵人慘叫倒下,任何人隻要踏到周圍五尺之内,定必濺血跌倒,滿地骸骨狼籍,到處都是一灘灘的鮮血。這等慘烈搏鬥方興未艾,日軍的人數,有增無減,使人泛起了殺之不盡的感覺。

這一場慘烈的浴血鑒戰好像永難休止,戴安瀾像石像一般屹立在包圍之中,渾身皆是敵人濺上身的鮮血。四周的日軍個個瞪目如鈴,卻都不敢邁步進迫,戴安瀾心知敵人已氣沮膽寒。

戴安瀾當下隻略一提聚精力,便振吭喝道:“兄弟們!殺!砍死小鬼子!”

聲音遠遠傳出去,全軍皆聞。許多已倒在血泊中的健兒聽到他的聲音,都奮然躍起,繼續迎戰。這正是振臂一呼,創病皆起,場面之悲慘壯烈,古今罕見!戴安瀾氣勢越雄,日軍更不敢進犯。

悍将戴安瀾:鏖戰12天,擊退日軍20次,全殲日軍一個旅團5000多人

同古保衛戰曆時10天,200師以高昂的鬥志與敵鏖戰,以犧牲800人的代價,打退了日軍20多次沖鋒,殲滅敵軍5000多人,俘敵400多人,予敵重創,打出了國威。

1942年3月29日,戴安瀾率200師趁勢突圍,戰到次日淩晨,中國守軍大部分渡過錫塘河,跳出日軍包圍圈。

戴安瀾取得了出國參戰的首次勝利,同古保衛戰,日軍隻獲得了一座空城。

戰鬥結束以後,戴安瀾在撤退過程中遭敵襲擊,身負重傷。由于緬北複雜的地形和連綿的陰雨,戴安瀾終因缺乏藥物醫治,傷口化膿潰爛,在緬北距祖國隻有100多公裡之地的茅邦村,壯烈殉國,時年38歲。

1942年10月16日,國民黨政府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将,美國國會授權羅斯福總統追授戴安瀾1枚懋績勳章,表彰他在二戰中做出的貢獻,他也是第一個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悍将戴安瀾:鏖戰12天,擊退日軍20次,全殲日軍一個旅團5000多人

戴安瀾的國葬儀式在廣西全州香山寺隆重舉行。

毛澤東題贈挽詞:外侮需人禦,将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罴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殒命,壯志也無違。

周恩來題寫挽詞:黃埔之英,民族之雄。

蔣介石題寫挽詞: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裡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馬革裹屍酹壯志,惜大勳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

李宗仁題寫挽詞:觥觥戴君,乃武乃文,身經百戰,屢建殊勳;竭忠域外,歸骨國門,英爽雖隔,浩氣常存。

1943年秋天,戴安瀾的靈柩由廣西全州遷葬于蕪湖故裡。1979年,蕪湖重新整修墓地。

萬裡驅敵寇,馬革裹屍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