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與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故事

為徐敬業讨武曌檄

曆史上凡是能幹出一番大事業的帝王們,大緻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人,自私自利、無情無義、心狠手辣,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後世基本給的是差評。也有些人,雖有缺點和錯誤,但道德武功總體上還能說得過去,後人綜合考慮後給的基本上是好評。

但這些人,不論人品道德文治武功如何,後世怎樣評價,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都有識人之能,都有用人之智,都有愛才之心,都有容人之量。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與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故事

為什麼?因為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僅僅依靠自己一個人是絕對不行的,必須要有一個團隊,還必須要把這一個團隊有效地組織起來,向着一個共同的目标,齊心協力,堅持不懈,努力奮鬥,方能最終成就一番偉業。

開國皇帝打天下,繼任皇帝坐江山發展農業發展經濟開創天下大治之局面,所有這些人莫不如此。

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集開國之君與繼任之君于一身,這是一位典型代表。她雖然心狠手辣,殺人無數,但也有自知之明,是以在泰山上隻立了一個無字碑,不自我表揚,不作任何評價。但是非功過,經曆了幾百年的曆史沉澱,後世的評價基本上還是比較客觀的。功過相較,對武則天的評價總體上趨于正面。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與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故事

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就是寫“鵝,鵝,鵝”的那位,一生當中所幹的最出名最具轟動效應的一件大事,就是寫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把一代女皇武則天大罵了一通。

這篇文章就是《為徐敬業讨武曌檄》。公元684年,武則天廢唐中宗(李顯)欲從幕後走到目前,準備自己親自當皇帝,導緻大批李唐子孫和朝廷高官被殺,統治階層内部沖突激化。被貶為柳州司馬的徐敬業帶頭起兵讨伐武則天,時在軍中擔任文職的駱賓王大筆一揮,寫下了這篇讓他名留後世的著名的檄文,此篇文章入選《古文觀止》中。

駱賓王在文中把武則天說得一文不值。說武則天,心如蛇蠍,人似豺狼。說她一女侍兩夫(唐太宗、唐高宗),穢亂宮闱,破壞綱常,違逆人倫。說她最開始以侍女身份入宮,然而陰險狡詐,掩袖工讒,野心勃勃,當了皇後還不滿意,竟然還欲窺竊神器(指當皇帝),是可忍,孰不可忍?從個人品德到政治操守,添油加醋濃墨重彩,如此這般大書特書,就差指着武則天的鼻子罵了,罵得真可謂是痛快淋漓!那叫一個爽快!

然後又說徐敬業,作為世受皇恩的大唐舊臣,有鑒于武則天的所作所為,奮而起兵讨伐,是如何的師出有名,是如何的大義凜然,是如何的兵精糧足,是如何的聲勢浩大。随後又照檄文類文章慣例号召李唐舊臣,朝廷高官,要認清形勢,作出正确的曆史選擇,共讨逆賊,否則後悔莫及也。

最後發出讓他名聲大噪的著名一問:“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與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故事

洛陽 女皇賞牡丹

武則天後來讀到了此文,當她看到開頭的“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時,并不在意,不過是人身攻擊罷了,沒什麼新意。

可當她讀到“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時,才大為震驚,因為此問指出了皇位繼承權的實質性問題。而文末以“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結尾,也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煽動性。檄文作者的政治抱負和文學才幹,引起了她的注意。

據史書記載,武則天讀到此文後,赫然動容,忙問左右是誰寫的這篇文章?當她得知是駱賓王時,不由得歎道:此宰相之過也!安有人才如是,而使之流落不偶乎?意思是,朝廷之外竟有如此之人才,而竟不為我所用,确實是宰相失職呀。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與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故事

武則天被駱賓王罵得狗血淋頭,以其當時地位之尊聲勢之隆,竟然沒有勃然大怒,沒有拍案而起,而是置文章作者的謾罵于不顧,反而愛惜起人才來了,此等格局和眼光,此等胸襟和氣度,不光是普通女性,就是當時那麼多高官顯貴,那麼多位高權重的大男人們,又有幾人有哉?武則天以封建時代一女性身份竟能成為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唯一的女皇帝,豈是機緣巧合因緣際會能夠解釋得了的!

唐玄宗時代欲搜羅民間賢士而用之,但李林甫一句“野無遺賢”就給劃上了一個句号,不了了之,無疾而終。以開創“開元盛世”而聞名的唐明皇如此任用奸人為相,則李白杜甫等人不得任用,也就自在情理之中不難想見了。對張九齡預測安祿山必反當殺之的先見之明、謀國良策視而不見,有如此良謀善斷卻置之不理更心生惱怒,則安史之亂的發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與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故事

唐明皇與楊貴妃

唐玄宗直到經曆馬嵬之變楊貴妃身死逃到四川之後才意識到張九齡忠告之可貴,悔之晚矣!他的皇帝寶座丢了,被他兒子給搶走了,他最心愛的女人也香消玉殒離他而去了,從此再無霓裳羽衣曲可賞可聽了!用現在的話來講,他的家庭和事業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活着的意義何在?此後亦不過是行屍走肉了。他還在時刻喘氣,還每天都要吃飯,可他的人其實已經死了。死也不能瞑目呀!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呀!

武則天工于心計,城府極深,陰狠毒辣,為了嫁禍他人,自己的新生骨肉都能下得去手,令人震驚!但武則天作為中國曆史上最為著名的女政治家,極具雄才大略,格局闊大,眼光長遠,以大事為重,不計較個人恩怨得失,有識人之能,有愛才之心,有容人之量,令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我等現代人亦不得不敬佩有加。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與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故事

洛陽 龍門石窟 盧舍那大佛 據說是依照武則天的真容雕琢而成

武則天時代政治上比較清明。武則天重視人才,大名鼎鼎的狄仁傑得到重用,發現和選拔了姚崇、宋璟等人,為她孫子唐玄宗李隆基開創“開元盛世”之輝煌奠定了基礎。北宋司馬光認為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

武則天時期,經濟上得到很大發展。武則天重視農業發展,她認為:“建國之本,必在于農”。她還非常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工程。聯想到新中國建國三十年新修了包括紅旗渠在内的八萬多座水庫,不由得讓人心生感慨。

自從始皇帝開創了号為大秦帝國的大一統國家以來,國家統一就成為了曆史主流。評價一個帝王的千秋功罪是非功過,這也就成了非常關鍵的一條标準。武則天統治時期,綜合國力強大,國家主權獨立,民族關系也得到了很好的處理和維護。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與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故事

陝西 西安 乾陵 武則天 無字碑

武則天繼承了唐太宗懷夷柔遠的民族政策和“降則撫之,叛則讨之”的應對民族問題的方針政策。這不就是古代的“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嗎,現代的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呀,是不是好像也有點“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味道?

一介文人和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因為一篇文章而發生了一段小故事,有趣且耐人尋味。曆史是一座寶庫,其中有無盡的寶藏,等待我們去挖掘,值得我們去欣賞,去琢磨,去品味。知古鑒今,古為今用。繼往開來,開拓創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