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膑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很有名的軍事謀略家,他和師弟龐涓師出同門。但是後來龐涓用奸計讓當時魏國的君主認為孫膑是奸細,後來對他施了黥刑和膑刑。
一個是在臉上刻字,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是罪犯,而另一個是直接把人的膝蓋骨挖掉,後來孫膑輾轉到了齊國去當齊國的軍師。在齊國和魏國對壘的過程當中,他殺掉了龐涓報了自己的仇。當時他用了一種十分狠毒的方式,讓龐涓萬箭穿心。

一、師出同門
現代軍事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要看武器裝備,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在打仗的時候更多的依靠政策和戰術,因為那個時候的兵器都是冷兵器,每個國家的兵器水準都差不多。是以每個國家都盡量去招攬一些軍事家,這樣的話能讓他們在戰鬥當中取得很大的優勢。
中國的曆史上有很多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而這樣的戰役當中多半都離不開一些神機妙算的軍事家,提到中國古代的軍事家就不得不說孫膑。孫膑師從鬼谷子,但是鬼谷子還有另外一個徒弟叫龐涓,他們兩個是師兄弟的關系。
他們都跟着鬼谷子學習了很長時間的戰術戰略,先後都出師了。兩個人在一起學藝的時候,師兄孫膑就經常得到鬼谷子的誇獎,而且各方面的能力都比龐涓要好一些。
兩個人出師之後,龐涓先找到了落腳之處。他去投靠了魏國,幫助魏國的君主指揮他們的軍隊參與戰争。後來孫膑知道了之後,他也想到魏國去效力。
二、慘遭陷害
中國有句老話叫一山不容二虎,尤其龐涓和孫膑從事的是同一種職業,本來就容易産生比較,而且龐涓心裡一直有些自卑,因為在學藝的時候就處處不如孫膑,是以他内心并不想讓孫膑到魏國當軍師。
他怕孫膑會搶了他的風頭,也怕魏國的君主更重用孫膑,自己就會變成别人的笑柄。但是他又是一個死要面子的人,并沒有把心裡的真實想法直接和孫膑說出來,反而表面上禮節周到的去招待孫膑。而且師兄弟兩個人很長時間沒見,一見面互相傾訴思念,然後就是把酒言歡。
但是龐涓心裡比較惡毒,表面上把孫膑哄得團團轉,還以為他們是兄弟兩人感情好的不得了。孫膑本來是想讓龐涓作為介紹人,把自己介紹給魏國的君主,龐涓的确去找了魏國的君主,卻并不是推薦孫膑,而是污蔑孫膑。
他說,孫膑一定是為了給其他的國家打探消息,是以才用師兄弟的關系接近自己。再加上當時的魏國君主生性多疑,是以這樣一來就指令龐涓處理掉孫膑。鬼谷子是當代的謀算大師,是以師從于鬼谷子的孫膑骨子裡很驕傲,而且他一直是鬼谷子最優秀的學生門徒。
龐涓開始對付他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在他臉上刺字,這是當時的一種刑罰叫黥面,就是為了在人的臉上打下一個标記證明你曾經是一個罪犯,這件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孫膑的自尊,另一方面滿足了龐涓的虛榮。
緊接着龐涓又怕孫膑逃跑,因為他希望孫膑能呆在他眼前,隻有這樣他才能一直拿捏他,不讓他有其他的發展機會,不讓他有機會可以對付自己。是以他把孫膑的膝蓋骨也挖掉了,讓孫膑從一個健全的人變成一個殘障人士,而當時這個刑法就叫膑刑。
三、複仇之路
到了這種地步,孫膑還沒有放棄自己,他想的是自己一定要報仇,也一定要自己的才華得見于世,是以他用盡各種辦法聯絡上了齊國的一個使者,并在他的幫助下投奔到了齊國。因為當時各個國家都很需要軍師,尤其是像孫膑這樣的出身名門的優秀人才。
到了齊國之後,齊國的君主很重用他,讓他一身謀略有了施展的地方。當時齊國有一個很厲害的大将軍叫田忌,而孫膑的主要工作就是作為田忌的軍師,幫助他出謀劃策取得戰争的勝利。孫膑和田忌一個文一個武,兩個人配合的天衣無縫。
後來齊國和魏國之間就發生了戰争。從大局上來看,這是齊魏兩國之間的戰争,但是從個人沖突上來看,也可以看成孫膑和龐涓的個人恩怨。他們當時分别作為兩方隊伍的軍師。軍隊在戰場上拼的是士氣和熱血。
但是在這背後齊國和魏國兩個軍隊之間真正拼的是孫膑和龐涓的計謀。龐涓在讀書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不如孫膑,是以在氣勢上就落了一頭,當時在知道孫膑逃到齊國的時候,就覺得将來可能會出現一些大問題。
而反觀孫膑這邊,本來就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再加上一直想着報仇,是以士氣大漲。不得不說,孫膑的确是一個十分優秀的軍事謀略人才,齊國和魏國兩軍對壘的時候,孫膑幾乎算對了龐涓的每一步計策,而且每一步都想出了破解之法。
最後龐涓死在一棵大樹下,當時,孫膑的軍隊提前做好了埋伏并且在這顆大樹上刻了龐涓死于此樹下的字。後來龐涓和他所在的軍隊趕到此處之後,上前檢視,而這個時候孫膑指令他的軍隊萬箭齊發,就把龐涓射死了。
龐涓給孫膑用了黥刑和膑刑,摧毀了他的自尊也毀了他的健康。孫膑謀劃了多年,終于給自己報了仇,當然,最後他殺死龐涓的方法也十分狠戾。
四、總結
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很複雜,又充滿變化,就比如孫膑和龐涓兩個人,本來是師出同門,師兄弟在一起學藝很多年的時間,感情也不錯,但是沒有想到後來龐涓到魏國當軍師之後,害怕孫膑去了就會搶他的風頭就動了想要害孫膑的心思。
既在孫膑臉上刻字又挖去了他的膝蓋骨從那之後,孫膑就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謀士變成了一個殘障人士。後來,他想方設法逃到了齊國,去給齊國當軍師。又謀劃了多年,後來終于在齊國和魏國兩軍對壘的時候報了自己的大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