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濟南名泉考》系列作品丨熨鬥泉:一段周而複始的曆史

作者:潇灑濟南

侯林 侯環

為傳播、弘揚濟南特立于世的泉水文化,《風香曆下》自即日起推出《濟南名泉考》系列作品,介紹、挖掘濟南名泉罕為人知的曆史故事,内容包括:濟南名泉的考證與索隐、名士與名泉的風雅舊事、名泉史話等等。歡迎關注。

由省政府南門經省府西街、雙忠祠街西行200米左右,在雙忠祠街上有一向南的街巷,名曰:西熨鬥隅;而在街的中段34号院内有一眼泉井,最近被有關部門命名為:熨鬥泉。

剛剛出版不久的《千泉之城》這樣介紹熨鬥泉:

熨鬥泉,位于曆下區泉城路街道西熨鬥隅巷34号院内西北方,在北屋前面,為2021年3月濟南泉水普查時新發現的泉井。此泉外觀呈圓形,為磚石混築之井,井口直徑約1米。

據了解,現在居民已不常使用此泉井,井口被保護性遮蓋,掀開蓋闆,隻見裡面泉水清澈,水面距離井沿約1米,井壁上遍生綠色青苔。古井南側長有一株粗大的石榴樹,虬枝盤旋,與古井遙相呼應。

此泉原為無名泉。2021年因其所在街巷被定名為“熨鬥泉”。西熨鬥隅舊稱“熨鬥隅”,以形如熨鬥而得名。街名約出現于晚清。清光緒己醜年(1889)《省城街巷全圖》上始标有“熨鬥隅”。

《濟南名泉考》系列作品丨熨鬥泉:一段周而複始的曆史

熨鬥泉近照

從泉的方位、詳細位置、到形狀、水況,一一作了介紹。讓讀者一目了然。非常之好。筆者想:如果,若幹年後這泉真的不幸湮滅無聞了,我們也會憑着這記錄将這泉找回來的。

而且,這名字起得真好。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據文獻記載,這泉不是無名泉,它在将近二百年前就已經出現了。而且,它那時的大名正是:熨鬥泉。

據筆者所見,熨鬥泉,曾經出現在清代嘉慶道光間濟南學者、詩人馬國翰的詩作裡。

馬國翰(1794—1857),字詞溪,号竹吾,原籍章丘,曾祖父時遷居曆城南權府莊(今濟南東郊全福莊)。道光十二年(1833)考中進士,曆任陝西敷城、石泉、雲陽知縣,頗有政績。1838年告假回鄉(結明湖鷗社當在此時),1844年升任陝西隴州知州,鹹豐三年(1853)引退家居,四年之後,即鹹豐七年(1857)在濟南老家去世,終年64歲。馬國翰著有《玉函山房文集》、《玉函山房詩集》等。另有文獻學巨著《玉函山房輯佚書》。

馬國翰此詩名《僦居熨鬥隅》:

權為養疴計,居依熨鬥泉.

舊書盈架插,新茗對爐煎。

水冷芙蓉港,花開霧凇天。

閉門閑歲月,遮莫謝塵緣。

光緒四年刻本《國朝曆下詩抄》卷四

《濟南名泉考》系列作品丨熨鬥泉:一段周而複始的曆史

書影:馬國翰《僦居熨鬥隅》

僦居,租房子居住。馬國翰說,為了養病,他在熨鬥隅街租了房子,而且這房子緊靠着熨鬥泉(“權為養疴計,居依熨鬥泉”),作為一位酷愛讀書、藏書的學者,他還将自己的書籍也搬來不少(“舊書盈架插”),這顯然不是作短期居住的。

熨鬥隅街,用今天的話來說,是一處典型的“宜居”之地,它東鄰山東布政司大院(今省府),南臨院西大街(今泉城路),生活極其友善。然而,這裡又是一處鬧中取靜的風水寶地,它距離上述二處有着一段距離,老百姓的說法是:不遠不近,且北臨大明湖,空氣清新,而此湖正是他們鷗社詩人經常聚會活動之處。然而,最令馬國翰滿意的還不是這些,而是熨鬥泉,是熨鬥泉的泉水,馬國翰用這上好的泉水,配上嬌嫩可人的新茶,自斟自飲,其樂悠悠,以至于在這裡閉門讀書的清閑歲月,卻極具快樂幸福之感,他決心要過這樣自由自在、謝絕塵緣的日子了。

《濟南名泉考》系列作品丨熨鬥泉:一段周而複始的曆史

熨鬥泉院裡的石榴樹

最近,筆者曾經專程到熨鬥泉一看究竟,但見泉水十厘清澈,照得見人的面龐甚至須眉。院裡的居民寇先生說:熨鬥泉水質極好,清涼甘甜,常年水溫恒定在攝氏17度,且從不幹涸。前幾年趵突泉無水之時,熨鬥泉依然泉水不減,夏季,泉水距離井口不到半米。熨鬥泉還有一項“特殊功能”,如果天要下雨或者變天,它會“預報”,這就是,它的水會變得十分渾濁。最後,寇先生深有感慨地說:這就是泉呀,這就是泉與井的不同呀!

清代,大約熨鬥隅不是一條尋常的街道,它有旅館,這應該與它鄰近布政司衙門,常有顧客光臨有關,道光間詩人徐宗幹便有詩寫到了熨鬥隅的旅館。

徐宗幹(1796—1866),字伯桢,一字樹人。江蘇通州(今南通市)人,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進士,自道光元年起,曆任山東曲阜、武城、泰安知縣,遷高唐、濟甯知州,署兖州知府,道光二十八年(1848),擢四川保甯知府,兼署川北道。方才離開濟南。徐宗幹雅好金石書畫。這首詩的題目為《濟南熨鬥隅旅館題丁似年同年修竹廬行看子》(二首),其二雲:

潇灑園亭認故吾,不愁風雨客催租。

汗青手澤摩挲遍,自昔名儒半少孤。

鹹豐五年刻本《斯未信齋詩錄卷十》

《濟南名泉考》系列作品丨熨鬥泉:一段周而複始的曆史

書影:徐宗幹《濟南熨鬥隅旅館題丁似年同年修竹廬行看子》

行看子,畫卷。徐宗幹是在為同年丁似年的畫作題詩。想那丁似年乃是徐宗幹同年,不是進士也是舉人之類,且其家有“潇灑園亭”,這樣的一位有着一定地位與資産的人士,能住進熨鬥隅的旅館裡,說明這旅館的檔次不算低呀。

最後,還想說一說今天熨鬥泉的起名,在想不到更好的泉名的時候,人們想到了尊重地方、尊重街巷的曆史,其實,這也就成為了最好的名字。一個地名、一個街名,一個泉名……便是咱濟南的一段曆史、一段文化,這名字,經過了200年的輪回,又幸運地轉了回來,誰能想得到呢?然而,這是熨鬥泉的福氣,它沒有被曆史遺忘,也沒有被曆史篡改,它呀,當之無愧地成了濟南一個具有曆史文化内涵的泉呀!

《濟南名泉考》系列作品丨熨鬥泉:一段周而複始的曆史

書影:千泉之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