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影《十二公民》:因為懂得,是以慈悲

作者:向陽生葵

《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

劇情簡介為暑假一所政法大學内,為通過英美法課期末考試的學生迎來補考。他們組成模拟西方法庭,分别擔任法官、律師、檢察官等角色,審理的正是一樁社會上飽受争議的“20歲富二代弑父”案。

12位學生家長組成了陪審團。這些人來着社會的不同階層,有着不同的職業。他們在聽取學生法庭審理後,将對本案做出最終“判決”。這12位陪審員互不相識,但按照規則,他們必須達成一緻,才能結束審判。

在第一輪投票中,就有11人認定“富二代”有罪,但當所有人證物證都指向這一結果的前提下,在這位年輕的嫌疑犯離輿論上的死亡隻有一步之遙的情況下,8号陪審員始終堅持無罪,引導着衆人對線索的深入挖掘,不斷剖析,在最後一輪的投票中,全票認為無罪,影片的結尾,也告訴我們,這位富二代确實無罪,兇手另有其人。

看完這部電影,我回憶起之前讀過的一句話,“因為懂得,是以慈悲”。由11票認定有罪到12票認為無罪,這是12位陪審員理性分析的結果,也是他們感性選擇的結果。

5号陪審員,也就是身上有着刺青的社會小夥子,小夥子也許是經曆了被誤判入獄的事情,他說,“當你被判了8年,但在一年半的時候,有個人跟你說,判錯了,可一年半是什麼概念啊?是547天半!這可是要用手指在牆上扣着過的啊!當你出來了,人們可不管你是不是被判錯的,你可是蹲過大牢的人啊!萬一?可這是萬分之一對當事者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災難!”也許‬正是‬因為‬他‬不為人知‬的‬經曆‬,讓‬他‬對‬富二代‬事件‬,對‬一個‬20歲‬的‬孩子,留有‬挽留‬的‬餘地‬,因為‬他‬懂得‬被‬誤判‬的‬滋味‬,因為‬他‬懂得‬這‬痛苦‬,是以‬他‬留有‬慈悲‬。

9号陪審員曾經曆過被打為右派的恥辱,他被侮辱,被踐踏,他甚至有輕生的念頭,可有次一個女孩在他背後說,“忍一下,别怕,别怕”,将他輕生的念頭徹底打消了。9号陪審員想成為當時那個女孩,想成為那個給處在絕望中的人一點幫助的人。因為他太懂得一個處于絕望的人對溫暖,對關懷的渴望,是以他選擇,線上索存在漏洞,在男孩存在被判為無罪的可能的時候,他更相信男孩是無罪的。

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這麼一句話,“每當你想批評别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着你擁有的那些優勢。”在這12位陪審員中,我看見了市儈的一面、野蠻無理的一面、無秩序的一面,但我也看見了友善關懷的一面、富有同情的一面、理性分析的一面,當不同階層聚在一起,中高階層,他們向外表現出來的是有理有節的一面,而處于社會底層的人呢,往往與粗俗挂鈎,可是當12位陪審員訴說着自己的故事,我往往同情初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們被生活摧殘的,生活塑造着他們的性格,他們的聲音也往往不被人所傾聽、認可。當不知道對錯的情況下,我們應選擇站在弱勢的那一邊。

不是什麼事情我們都會經曆,不是什麼事情我們都能懂得,但我們應常懷一顆慈悲的心,就像這部影片裡的,當線索證據不夠證明富二代的罪行,面對生命,我們應敬畏,應有顆慈悲的心,我們也應吹毛求疵地去證明,而不是妄下判斷,不然那将是一個生命的隕落……

推薦大家看這部影片《十二公民》!

[送心][送心][送心]

電影《十二公民》:因為懂得,是以慈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