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二公民》電影的詳細解析

作者:遺落的小可可愛

《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的美國影片《十二怒漢》,是由北京聚本傳媒出品,由徐昂執導,何冰、韓童生、錢波、趙龍豪聯袂主演的犯罪懸疑片。

該片講述了當代中國一個富二代“殺人案”引發了最為激烈的法庭智鬥的故事。

《十二公民》電影的詳細解析

1号陪審:負責主持會議,年紀較輕,社會經驗不豐富,有時hold不住現場人員,但看問題角度比較理性,是以在推翻現有證據後才投出了犯人無罪票。

2号陪審:圓臉帶着眼睛,受過高等教育,笑面虎,表面憨厚和事佬,不多言不争論,隻想随波逐流,不得罪人,不被人遷怒,事件快速解決就好,但涉及自己擅長的數學問題又嚴謹論據,根據專業性假設投出了犯人無罪票。

3号陪審:計程車司機,替妹妹當的陪審員,短褲黃半袖,脾氣暴躁,底層人,和家人關系不好,不被了解,情緒無處釋放,特别是父子關系,總提到孝順,父子關系,是以根據現有的證據一味認定犯人有罪,把自己的情緒放入案件中,不理性,最後一刻釋放自己情感,也是戲劇較大的沖突沖突點。

《十二公民》電影的詳細解析

4号陪審:戴眼鏡穿身西服的有錢商人,比較沉穩,在被社會底層人質疑後,反複提到尊重和仇富問題,根據證人證詞判定犯人有罪,但被8号陪審推翻後,改投犯人無罪。

5号陪審:一身黑衣,有紋身,有脾氣混過黑道,曾被冤枉入獄,不多說話,開始投有罪票,但被8号陪審說服,也因感同身受,不想一個無辜的人被冤枉入獄。

6号陪審:職業醫生,身穿襯衫看着和善,出于對于生命的尊重,決定和8号陪審一起對案件認真分析,根據有力的事實投出犯人無罪票。

《十二公民》電影的詳細解析

7号陪審:帶個草帽的學校小賣店老闆,本不願意參加此陪審,迫于生活壓力答應學校老師參與,為了生活孩子經常賣着笑臉,聽人使喚,對于富人有敵意,是以一開始投了有罪票,後改投了犯人無罪票。

8号陪審:本片的第一個茅盾沖突的點,也是事件反轉的開始,從開始就堅定着找到事件真相為唯一目标,是以開始當11人都投了有罪票,隻有他一個人堅持着無罪票,他主張着不能因為偏見或者不重視或在證據不足存在漏洞的時候,判斷一個人的生死,應該負責任,對自己,對他人,有一個公民該有的權力與義務,有正義感,理性,能屈能伸的正面檢察官形象。

《十二公民》電影的詳細解析

9号陪審:一位穿衣簡樸的年邁老人,曾因革命問題受過苦,在他絕望的時候有人給了他希望,是以他不想因為不足的事實而讓一個年輕人失去對人生的希望和生命,人生百态,冷暖自知,是以成為第一個支援8号陪審的人,也憑着自己的人生經曆,推測證人老人和年輕女人的自身漏洞。

10号陪審:身穿老北京大褂的中年人,本着看事情不嫌事大的原則,總打斷别人講話,對地域有歧視,又典型的市井市民的性格特點,愛搗亂,說話不負責,但愛孩子,也被大家的話感化,最後投出了犯人無罪票。

11号陪審:政法大學的保安,但曾經有夢想考入政法大學,有理想也對現實低了頭,但不自卑,也曾做過快遞工作,投的無罪票也參雜着其他陪審員的賭氣,但也有着對正義的敬畏。

《十二公民》電影的詳細解析

12号陪審:說着一口天津話,偶爾插兩句話,認為證人的話不會錯,立場不堅定,左右搖擺的性格,但又被8号陪審說服,最後投出無罪票。

本片沒有宏偉的場景,但劇中12個人演出了12人物性格,特點,色彩鮮明,都有自己的故事,一層層的把内在的人物内心表達出來。

但整片沒有跌宕起伏,看着順理成章,在一個茅盾沖突點後可以想到事情發展順序,沒有新意,節奏平緩,這是一個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職業的對話,傲慢與偏見,尊重與歧視,也展現公平公正的重要性,作為公民的權力與義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