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興安嶺常現飛龍鳥,曾是皇室貢品,受乾隆皇帝喜愛,險些滅絕

作者:壹動物

當春天到來之時,大興安嶺的森林中就會出現飛龍鳥在雪中漫步,它們五彩斑斓的羽毛顯得格外的絢麗,并且還會發出鳴叫聲來呼喚同伴,它的出現讓“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得到了應景,而這裡的飛龍指的就是花尾榛雞,作為“山裡三珍”之一的它,享有諸多譽名,在動物界中,它可是著名的狩獵鳥,很多人都好奇,明明就是雞,為何會被稱為飛龍呢?其實這都是人類所賦予它的,從古至今它都備受人類喜愛,可是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享有它,畢竟它是皇族貴品,究竟為何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它的生活!

大興安嶺常現飛龍鳥,曾是皇室貢品,受乾隆皇帝喜愛,險些滅絕

​​

花尾榛雞在自然界中屬于松雞科,身上有着太多别名了,但是最知名的還是“飛龍”了,我們對于龍的傳說有着各式各樣的版本,但是花尾榛雞的卻是來自人類,主要有是倆原因。

其一是花尾榛雞長期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而它的名稱在滿語中是“斐耶楞古”,翻譯成漢語就是“樹上的雞”,諧音與“飛龍”相似,這個名稱的由來主要是跟它的生活習慣有關,平時沒什麼事情的時候,花尾榛雞就喜歡呆在樹上,累了就找樹上的嫩枝、種子等來果腹,作為雞類,按理是喜歡呆在陸地上的,可花尾榛雞為何就想呆在高處呢?

大興安嶺常現飛龍鳥,曾是皇室貢品,受乾隆皇帝喜愛,險些滅絕

或許是因為它本身并不大會飛,是以喜歡站在高處瞭望遠方吧,它跟家雞一樣,完全不會飛翔的,隻是簡單地撲騰幾下就上樹了,利用加速跑借助空氣就上樹了,這完全不用好奇,正常有翅膀的話都可以做到。

在樹上的花尾榛雞也不害怕天敵,一旦發現危險的時候,它們會選擇平靜地呆着,找到機會再迅速逃離,如果對方是比較弱小的動物,它們反而會反其道而行地捕獲它們,成為自己的腹中餐!

大興安嶺常現飛龍鳥,曾是皇室貢品,受乾隆皇帝喜愛,險些滅絕

由于長期呆在樹上,加上本身的絢麗羽毛,經過長期​地​演說下,讓人們得出了飛鳥之說,這個原因或許有點牽強,但是下一個原因更加貼切。

大興安嶺常現飛龍鳥,曾是皇室貢品,受乾隆皇帝喜愛,險些滅絕

自從文獻中記載,花尾榛雞常年都是皇帝或者貴族專用的貢品,被稱為“歲貢鳥”,皇帝在古時候被稱為真龍天子,而不少外族想要進獻貢品往往優先選擇花尾榛雞,在乾隆年間,這種現象更為頻繁,因肉質鮮美,當時的乾隆帝食用後難以忘懷,便冠以“天上飛龍”的稱号。

其實從本身的器官來看,花尾榛雞被稱為“飛龍”也不無道理,它的頸骨長得很是彎曲,跟我們所認為的龍很相似,爪子上也有奇怪的鱗片,類似于龍鱗。

可是近幾年來,因為花尾榛雞被冠上飛龍的稱号,加上它本身的肉質鮮美,讓它也成為不法分子手下的亡魂,逐漸走向了瀕危狀态,好在近幾年我國對于它的保護有了重大突破,才讓它常年生長于大興安嶺的森林處,種群也得到了更快​地​發展。

花尾榛雞體型并不大,與家雞完全不同,性格偏向于溫順,喜歡安靜地生活着,在我國分布在東北地區,這裡經常是嚴寒的冰雪天氣,但是經過生物的演變,讓它也适應了這種生活,哪怕冰雪覆寫了樹枝,它也能輕而易舉地攀爬上樹。

大興安嶺常現飛龍鳥,曾是皇室貢品,受乾隆皇帝喜愛,險些滅絕

在求偶方面,花尾榛雞以一雄一雌為主,少有多配置的傾向,在繁殖期間非常隐蔽,我們都很少能看見它,在冬季的并且融化後,它們就開始出來交配了,此時的雄性會在眼睛上布滿漂亮鮮紅的眼睑來吸引異性,而雌性則是開始建築新巢,當雙方進行交配後,雌性來到新巢中産卵,孵化雛鳥,除了每天一兩次覓食外,基本就不出門了。

大興安嶺常現飛龍鳥,曾是皇室貢品,受乾隆皇帝喜愛,險些滅絕

待到雛鳥出生後,雌性就會帶着它們外出捕獵,這段期間,雌性花尾榛雞很是戀護雌鳥,生怕它們受到一點點的傷害,曾經有相關人員做過測試,遇到雌性花尾榛雞帶着雛鳥外出覓食時,故意以敵人的身份現身,當時雌鳥的第一反應就是發出警報讓雛鳥進行躲避,然後自己沖在前頭假裝受傷來引誘敵人進行抓捕。

此時的研究人員便假裝為發現雌性花尾榛雞,繞道而行來觀察它的行為,當鳥媽媽發現危機解除後,便會站立起來,發出咕咕叫聲,來呼喚不遠處的雛鳥歸來,然後帶着它們趕緊回巢!

大興安嶺常現飛龍鳥,曾是皇室貢品,受乾隆皇帝喜愛,險些滅絕

這樣的行為是極其偉大的,用自身的性命來保護雛鳥,畢竟剛出生不久後的雛鳥是很脆弱的,雖然在夏季相對比較溫暖,但是這個季節也時常有惡劣的氣候,此時的雛鳥才剛剛長出羽毛,随時都有生命危險,是以作為媽媽的雌鳥對它們百般呵護,隻要熬過這個夏天,它們就相對比較穩定,可以離開族群,去到外界闖蕩!

從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花尾榛雞的種群呈斷崖式下跌,在野外已經很難見到它們的身影了,這主要是因為花尾榛雞生活的樹林遭到大面積的砍伐,加上人類迷戀于它們的肉質,出現大規模的捕殺,讓它們面臨滅絕的危險。

大興安嶺常現飛龍鳥,曾是皇室貢品,受乾隆皇帝喜愛,險些滅絕

于是人類開始進行人工繁殖,其一是能夠幫助種群進一步擴散,再者是滿足于人類的喜好,本身花尾榛雞除了肉質鮮美外,絢麗的外觀也讓羽毛變得更有價值了,可以制作成工藝品,也能夠讓絨毛變成禦寒的填充物,雖然目前人工飼養相對比較少,但是也能進一步地幫助花尾榛雞進行更好地繁衍下去。

大興安嶺常現飛龍鳥,曾是皇室貢品,受乾隆皇帝喜愛,險些滅絕

飼養花尾榛雞其實與飼養家禽完全不一樣,因為它們的消化功能并不健全,是以需要時刻控制好環境的溫度,而當雛鳥孵化出來後,又需要格外細心地呵護,否則一旦有了傳染病,就會導緻多隻花尾榛雞死亡。而因為市面上的稀有,目前人工飼養的花尾榛雞一斤就高達300元以上,相信在不久後,實作普及化能夠讓價格有所回落,畢竟大家都想要嘗嘗乾隆帝所喜愛的“飛龍肉”!

大興安嶺常現飛龍鳥,曾是皇室貢品,受乾隆皇帝喜愛,險些滅絕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花尾榛雞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雖然沒有瀕危的風險,但是也是被禁止捕獵的野生動物,是以如果你想要嘗試它鮮美的肉質,完全可以選用人工飼養的雞群,這并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野生動物不可進行捕獵,愛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希望大家能夠以身作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