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淵到底導演了一出怎樣的權力制衡大戲,上演兄弟相殘的戲碼

魚羊史記

.

看新鮮的曆史

李淵到底導演了一出怎樣的權力制衡大戲,上演兄弟相殘的戲碼

撰文:王家大海

編輯:吃硬碟吧

插畫:發達蚊

權力平衡也被稱為“均勢原則”,是使互相競争的各方勢力處于一個相對穩定、彼此牽制的狀态,不使任何一方過于強大而打破均勢,破壞穩定,這一原則是競争環境中的制衡政策。這可以說是一種古老的政策,不一定需要學理的闡述,而作為常識普遍存在。

統治階級都喜歡這種權力遊戲,制衡各方勢力以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而一旦建構好的平衡被打破,就會出現災難性的後果,甚至實施制衡政策的人也會遭到反噬

,以至于曆史上父子反目,骨肉相殘的事時有發生。唐高祖李淵就是這樣一位自食其果的人。

#01:

雨露均沾,心寬慰;一文一武,略張狂

當年李淵在晉陽起兵,幾個兒子各有所長,都是自己最得力的助手,二兒子李世民更是出類拔萃,隻有他能逐鹿中原與天下群雄一争高下;大兒子李建成守成有餘進取不足,适合參政理國,運籌帷幄;三兒子李元吉年齡尚小且才智平庸,便跟随在大哥身邊學習參謀。

當初李淵曾許諾李世民,天下大定之後就封他為太子。李世民也不負所望,憑借着自己超強的軍事能力和突出的人格魅力籠絡了很多英雄豪傑,掃平寰宇。

但等到唐朝建立之後,李淵卻根據“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原則,立李建成為太子。而此時李建成在政務理國上也頗有建樹,作為名義上的未來皇位繼承人,自然得到了關隴老貴族的擁戴和支援。

為了彌補李世民,并平衡李建成代表的關隴貴族集團勢力,李淵開始扶持李世民,并開創性的封賞他為“天策上将”,可以自行招募屬官。

于是李世民招降納叛,廣納賢良,天策府很快便聚集了諸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秦瓊、尉遲恭等一批忠臣良将,可謂是人才濟濟,風光無二,并發展成為足以對抗以李建成為代表的關隴貴族的集團勢力。

至此,朝廷上形成了兩個互相對立和制衡的大集團:以太子李建成為代表的關隴貴族集團,和以李世民為代表的新貴族利益集團。關隴貴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控制着大量的資源,是最富有和最強盛的集團之一,隋文帝楊堅便是得到關隴貴族支援而開創了大隋江山。

隋朝覆滅後李唐興起,李淵和太子李建成成為關隴貴族集團新代理人,代表着舊貴族利益。反觀李世民,在戰争中收納各種各樣的人才,他們大多草莽出身,天策府就是一個新貴族的利益集團。

太子和秦王之争,其實就是舊貴族和新貴族之間利益配置設定之争。李淵作為當時的實際掌權者,他不希望任何一個勢力集團過于強大而影響他的地位和統治,是以實行此消彼長的牽制制衡政策。

李淵到底導演了一出怎樣的權力制衡大戲,上演兄弟相殘的戲碼

#02:

此起彼伏,顯恐慌;一杯毒酒,兩茫茫

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不世功勳,“功高震主”成了李淵的心頭大患,曾表示“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為讀書漢所教,非複我昔日子也”。

李淵對李世民表現出來的強勢極為不安,他的真正目的是想利用李世民來牽制太子及其代表的關隴貴族集團,想要看到的結果是李世民與李建成兄弟互相制約,自己居中制衡,畢竟穩定壓倒一切。

但現在李世民勢力已經影響到自己的統治地位和權力了,那種“均勢”即将被打破。

李淵自己的如意算盤是:借助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嫉妒心理打壓李世民。此時李世民為避嫌,主動申請經略洛陽,太子李建成卻污蔑李世民手握兵權有叛逆之心,不可縱虎歸山,李淵将信将疑拒絕了李世民的請求。他一直非常自信,認為從中調解他們兄弟必能重歸于好,卻沒料到這樣做反而使兩個人之間的鬥争更加激烈。

于是李淵授意太子李建成安排了一個飯局,讓兄弟三人一起吃飯聊天,将誤會化解,誰知李建成和李元吉暗中毒殺李世民。然而這場刺殺以失敗告終,李世民将事情的經過全部告訴來看望自己的父親李淵,希望他秉公處理,但李淵的處理令李世民非常失望,“上幸西宮,問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飲,自今無得複夜飲。’”,隻是斥責了李建成。

這個做法顯然極大傷害了李世民,兄弟之間已從以前的明争暗鬥到了今天你死我活的地步了,父子之情也算是到頭了,李世民心底裡萌生了發動政變的念頭。

李淵到底導演了一出怎樣的權力制衡大戲,上演兄弟相殘的戲碼

#03:

釜底抽薪、事做絕;兄弟反目、動殺機

李建成早就按捺不住要削弱李世民的勢力,就從除去他身邊的人開始:一是借故驅逐天策府重要的謀臣杜如晦、房玄齡等人,而且規定他們不經允許不得私自會面,以此卸掉李世民的左右手;二是想法挖牆腳,遊說秦瓊、尉遲恭、程知節等武将,許之以高官厚祿,讓其背叛李世民,但未能如願。

機會終于來了,武德九年,北方突厥肆虐,該由誰統兵出征呢?李世民确實是不二人選,但李淵出于制衡政策考慮,竟同意由李元吉為元帥統兵出征,李建成和李元吉心生毒計,欲“借”秦王府秦瓊、尉遲恭、程知節等将領去前線統兵拒敵。

這招釜底抽薪不可謂不毒,他們是要那些借過來的天策府文臣武将,要麼為他所用,要麼除掉永絕後患,目的就是剪掉李世民的羽翼,細思極恐。

然李淵竟認同李建成這個建議,并且還規定所用兵馬皆從秦王府征調。足以證明他也覺得秦王李世民軍事力量過于強大,削弱一點對于鞏固皇權有好處。

李建成還讓心腹太史令傅奕誣告李世民謀反:己未,太白複經天。傅奕密奏:“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李淵對這件事的處理是把李世民召入宮中将此事告知,還問他有何感想,這無異于逼着李世民造反。而這次李世民也告了太子淫亂後宮的狀并建議第二天早上到宮中對峙。淫亂後宮這事直接戳到李淵的痛處,便同意了李世民的建議,這就為玄武門之變埋下了伏筆。

#04:

自食其果,終釀禍;悲忍交加,最快活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沒有掌控好局勢的李淵體驗到了骨肉相殘的悲劇。

但至少他的應變能力還是很強的,心中建構的平衡已被打破,李淵明白木已成舟、大勢已去,便說是太子一黨蠱惑自己,才導緻和李世民關系不和睦,并寫下手谕讓李世民代替自己處理善後事宜。

一切處理妥當之後,李世民去見李淵,兩人抱頭痛哭,上演了一出父子情深之後就重歸于好了,李淵是演給李世民看的,是為了自保,而李世民是演給大臣們和天下人看的。就在這種表面和諧内藏兇險的情況下,兩父子完成了權力交接,李淵貌似功成身退,其實内心深處還有些不甘,但無可奈何。一場政變引起的漣漪,就這樣被平息,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李世民即位以後,先是将李淵的心腹重臣裴寂貶黜外地,其他支援李淵的臣子也都遭到罷免,他将李淵參與朝政的可能性全部杜絕了。還限制了父親的人身自由,将其從太極宮搬遷到弘義宮,晚年隻能在弘義宮自娛自樂。

縱觀李淵波瀾壯闊的一生,曾有大權在握,美人在側的高光時刻,也有經曆了喪子之痛的悲涼,最後被控制和架空,但好在富貴依舊,子孫綿長,也算是善終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