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事後來看,辛亥革命在舊中國掀起的風波可謂影響深遠,但處在事件中心的革命先烈們和當時的社會各階層并沒有意識到這一聲霹靂巨響将給黑暗籠罩的中華大地帶來怎樣的改變。
時間拉回1909年,英軍入侵西藏,藏地勢力之間因英軍入侵發生劇烈動蕩,為了平息西藏動亂,清廷派兵入藏。陳渠珍是随軍入藏的一個管營,在西藏與藏民打成一片,還與一個名為西原的藏女成了親。1911年,陳渠珍因四川哥老會叛亂,決定饒道青海傳回湖南,在返鄉途中曆經磨難,妻子西原也因水土不服在陝西病逝。
哥老會叛亂的原因是清廷要收回鐵路所有權,紅頂商人盛宣懷手段強硬,激化了清政府與民族資産階級的沖突,爆發了保路運動。保路運動在川、湘、鄂多個省份轟轟烈烈地開展,清政府在鎮壓過程中制造了多起流血沖突,激起民變,起義軍圍困成都,響應者達二十多萬,清廷不得不調集湖北新軍等多支軍隊進行彈壓。上司清軍入藏抵抗侵略的四川總督趙爾豐也在此過程中被革職。
新軍調走之後,清政府在湖北武昌漢陽一帶的統治力量薄弱,出現了武裝真空,這為武昌起義的爆發提供了成熟的外部土壤。但是革命黨的主要上司人黃興、宋教仁等人此時都不在武昌,起義軍迫切地需要一個有足夠威望的人上司他們完成這一壯舉,于是清廷軍隊官員黎元洪被擁戴為湖北軍政府都督。從這裡我們也能夠發現,辛亥革命雖然不同于曆史上以往的農民起義,但是資産階級上司的革命依然帶着強烈的封建色彩,這次起義依然是過去無數次牆頭變換大王旗的重複:
一千年前,郭威被後漢隐帝劉承佑逼反,率軍攻入東京推翻隐帝。在澶州被部将擁戴,黃袍加身,建立後周;幾十年後,趙匡胤在陳橋驿發動兵變,同樣被兵士擁戴,黃袍加身,建立宋朝。
黎元洪的上位,與過往幾千年的封建時代君王上位沒有任何差別,資産階級自身的局限性要求他們必須要團結一部分舊官僚,利用舊官僚的威望來穩住局面,但是這樣帶着不徹底性和妥協性的革命,注定無法将舊中國帶出積貧積弱的泥潭。
筆者如是描述辛亥革命,不是在一味否定它,我們應當看到辛亥革命的進步意義: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但是也不能全面肯定它,辛亥革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是由它的上司階級的局限性決定的。
隻有真正透徹地看清這場革命的好與不好,我們才能看到無産階級革命應當發揚什麼,應當擯棄什麼,我們才能在新的曆史交彙點上做出更加符合我國發展需要的決定。這也是辛亥革命,甚至是整個資産階級革命過程帶給我們的最重要的啟示。謹以此文,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