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柏楊遺孀決定停發《醜陋的中國人》,台教授:深恐該書淪為排斥中國文化乃至民族的口實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台灣已故知名作家柏楊先生的遺孀張香華決定永遠停止發行《醜陋的中國人》一書,引發島内解讀。

柏楊遺孀決定停發《醜陋的中國人》,台教授:深恐該書淪為排斥中國文化乃至民族的口實

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的《醜陋的中國人》 書封

本身是作家與桂冠詩人的張香華日前表示,與台灣遠流出版社、大陸的人民文學出版社于2024年合約到期後,不再發行《醜陋的中國人》一書,“甚至希望兩岸出版社自即日起便不再出版此書”。作為柏楊精神的繼承者,她說,“柏楊生前一再交代,當大陸文明已經進步了,就要廢除這本書的發行”。

張香華透露,柏楊作品在台灣一直授權遠流出版社發行,近日遠流收到合約,希望授權将《醜陋的中國人》摘文選入島内中學教材。她表示,“柏楊1984年發表演講時,主要針對成年人,對于還沒建立起民族自信的國中一年級學生而言,并不适合”。她強調,不同意授權的一大原因,在于對現在台灣教育和新課綱“去中國化”甚至“反中”無法苟同,“在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即便讀了柏楊的文章,又怎能領會柏楊的精神?”張香華特别痛批島内國文、曆史教材删減文言文,以“東亞史”觀點取代“中國史”,根本是執政者“去中國化”的教學政策,沒有中華文化的價值觀與認同前提,收錄《醜陋的中國人》“其心可議”,擔心“利用其書名來辱華”。是以,雖然自2016年以來持續收到教科書的授權邀請,張香華一概拒絕。

《醜陋的中國人》1985年在台灣出版,當年即評為島内年度暢銷書。該書結集柏楊數十篇雜文,主要内容是批判上世紀中國人的劣根性。作者以“恨鐵不成鋼”的态度,将種種傳統文化的弊端稱為“醬缸文化”,在華人世界引起強烈文化震撼。不過多年來,一些“台獨”分子歪曲書中思想,将之操弄成“去中國化”。2018年在柏楊逝世10周年之際,“柏楊先生創作與人生學術研讨會”舉辦。張香華回憶剛認識柏楊時表示,“深知他多麼珍惜要做一個中國人”。日本國立三重大學名譽教授荒井茂夫當時表示,柏楊和美日作者寫國家的醜陋面不同,後者是當作外交行動的借鑒,但柏楊談的是對中國文化的危機感;雖然因其批判性而一度不受歡迎,但他實際上是決心追求中國人的尊嚴。

台灣退休大學教授林保淳在台灣中時電子報撰文稱,柏楊1949年赴台,人生将近一甲子的歲月在台灣度過,其一生的風波起伏也與台灣政治、社會環境緊密相關。這本書名《醜陋的中國人》更精确來說,實際上是指他眼中、筆下所描繪的台灣人。該書自1985年出版到2008年柏楊先生去世,這23年正是原來堅守中國傳統文化的台灣,在意識形态的操控下“逐漸從信守傳統,到诋毀傳統,最終蔑棄傳統的關鍵時期”。而關愛中國文化的柏楊先生,不免有後悔之心,深恐《醜陋的中國人》一書淪為排斥中國文化乃至民族的口實,“封印出版,其實正足以表明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陶欣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