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儲Nayef:沖突的保守派,内心堅定的獨裁者

作者:海灣王室
他以無情而聞名,喜歡把自己描繪成國王指揮下的士兵,并稱自己是該國的“第一士兵”。他的座右銘是“不改變,同意發展”。他認為沙特沒有必要進行變革:“變革意味着改變已經存在的東西。國家裡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已經确立;然而,有發展的空間——發展不會與國家原則相沖突。”
王儲Nayef:沖突的保守派,内心堅定的獨裁者

納耶夫

Nayef bin Abdulaziz Al-Saud(以下簡稱Nayef(納耶夫))于1933年出生在塔伊夫是國王老爸Abdulaziz(開國國王Abdulaziz:帶數十人深夜複國,砍刀+聯姻統治半島)的第二十三個兒子,蘇德裡的老四。

納耶夫曾擔任聖城起義沙特委員會的主管,該委員會向巴勒斯坦難民提供援助。他還上司着監督媒體和監管該國網際網路的最高資訊委員會。還主持了朝聖最高委員會,并上司了道德問題部長級委員會和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監督委員會。

20歲時成為利雅得省副省長,不久後被任命為利雅得省省長和麥地那地區省長,此後連續十七年擔任利雅得省省長和麥地那省長。1970年,Fasial(國王Fasial:生而為王,罷黜兄長(上))國王任命他為内政部副部長和内政國務部長。

王儲Nayef:沖突的保守派,内心堅定的獨裁者

内政部長

1975年3月30日,Fasial國王被暗殺後,Khalid(國王Khalid:被迫即位,毫無存在感,但又主鎮全局,毫不遜色)即位。當時的内政部長Fahd(國王Fahd:花花公子?夜貓子?喜歡捉弄人?)成為王儲,納耶夫接任内政部長。

自此,納耶夫一直上司沙特内政部,負責監督該國的民事安全部隊,并維護沙特内部的穩定。在這個角色中,他給了宗教神職人員相當大的空間來實施嚴格的保守法律。

納耶夫擔任内政部長的時間裡極大地調解了國王Fahd(國王Fahd:花花公子?夜貓子?喜歡捉弄人?)和Sultan(蘇丹/蘇爾坦)親王之間的争端,還有王室職位上的争端。他的調解得到了國王Fahd的認同和支援,這也使他上司的内政部成為沙特最有影響力的官僚機構之一。不過随着國王Fahd健康狀況的惡化,他的權力也逐漸減弱。

PS:在Fahd的統治期間,納耶夫使内政部成員被安排在沙特的所有海外大使館。

副王儲,第二副總理

王儲Nayef:沖突的保守派,内心堅定的獨裁者

左:納耶夫 右:Abdullah

由于時任王儲蘇爾坦因長期缺席治療而無法處理沙特國内的大量的政務,而國王Abdullah(國王Abdullah:保守改革者,熬走兩位繼任者)即将前往多哈參加阿拉伯國家聯盟峰會,然後前往倫敦參加G20峰會,是以必須讓一名進階官員負責,是以2009年3月27日,納耶夫被任命為第二副總理。

PS:納耶夫的任命導緻了皇室的公開分裂。Talal親王要求國王Abdullah澄清,這一任命并不一定意味着納耶夫将成為副儲(副王儲,即王儲的王儲)。

此後納耶夫主持了許多内閣會議,這也使他的影響力擴充到沙特國内政策的各個角落。之後在一些政府部門,他的照片被添加到開國國王Abdulaziz、國王Abdullah和王儲蘇爾坦旁邊,而這通常是副儲才會擁有的待遇。不久後納耶夫就被任命為副儲。

納耶夫小的時候在利雅得的專門的王室學校接受教育,那裡的宗教教師向他們的王室學生強調了《古蘭經》和伊斯蘭法的重要性。而這就意味着他比他的大多數兄弟更接近賦予皇室合法性的瓦哈比宗教機構。

PS:高度保守的瓦哈比意識形态包括嚴格的性别隔離、強制祈禱時間和死刑,包括斬首。

王儲Nayef:沖突的保守派,内心堅定的獨裁者

國王Abdullah于2011年10月27日任命納耶夫為王儲和第一副總理。此後不久,他發誓沙特将“永遠不會動搖,也永遠不會妥協”遵守瓦哈比教義。他說,瓦哈比教義是“沙特王國自豪、成功和進步的源泉”。

不過納耶夫雖以保守派而聞名,并與沙特宗教機構關系密切,但是在他的職位上的表現卻截然不同。

PS:他自己本身也是,有傳言說他在年輕時酗酒。

王儲Nayef:沖突的保守派,内心堅定的獨裁者

納耶夫擔任副總理期間取消了“反對在公共場所混合男女的宗教當局”,但前提是會議“符合女性體面的标準,不違反伊斯蘭法律”。并且以女性參加“符合女性體面标準且不違反伊斯蘭法律”的體育活動為條件準許沙特女性可以代表沙特參加奧運會。

PS:就在納耶夫準許沙特女性可以代表沙特參加奧運會後,沙特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Nawwaf 就立即明确表示,沙特女運動員不會被派去參加奧運會,即反對納耶夫的這項政令。

除此之外,他認為瓦哈比-薩拉菲官方學說的潛在侵蝕削弱了國家本身的核心合法性,是以下令抵制了這些舉動。

當納耶夫所謂的無處不在的安全機構未能阻止武裝分子在1979年接管大清真寺進行持續兩周的圍困時,他受到了批評,但随後他嚴厲的鎮壓幫助恢複了他作為強人的強硬聲譽。

PS:他的鎮壓不僅針對極端分子,還針對自由派輿論和政治改革活動家。據說,他對變革的懇求做出了回應,用令人生畏的短語:“我們用劍赢得的東西,我們将用劍保留。”

王儲Nayef:沖突的保守派,内心堅定的獨裁者

他把自己的角色定義為“淨化反常的想法,在‘知識安全’的口号下促進沙特社會的願景”。911事件後,納耶夫最初拒絕接受任何沙特國民參與其中,并聲稱該事件是猶太人所為。實際上,19名劫機者中有15人與沙特有聯系,但他已經一年多才承認這一點。

PS:當時納耶夫的态度讓美國感到嚴重不滿,抱怨說,他不願意合作打擊基地組織。

然而當在沙特本土發生恐怖活動時,納耶夫突然擺脫了最初的否認狀态,不僅發動了為期三年的鎮壓,還親自負責前美國駐沙特大使Charles Freeman所說的“非常高效的”反恐運動,數百名嫌疑人被圍捕。據說,就在三年内基地組織分子就從該國被消滅了。

PS:當時許多人逃到了葉門,納耶夫就協助那裡的當局反對他們。

納耶夫在2009年被任命為第二副總理之前,通常被身邊人描述為難以捉摸、模棱兩可、務實、缺乏想象力、精明和直言不諱。并且據透露,他以反西方聞名,但如果有共同利益,他往往會做生意。

王儲Nayef:沖突的保守派,内心堅定的獨裁者

他似乎很矜持,甚至有點害羞。他被描述為既不說不說也不清晰,并傾向于在私下和公開場合重複陳詞濫調,不過他似乎确實聽懂并至少會說一些英語。

PS:納耶夫和Ahmed(艾哈邁德)都以誠實著稱,隻将安全預算用于既定目的,而不是緻富。

納耶夫患有糖尿病和骨質疏松症以及白血病。2012年3月,他去了摩洛哥進行“私人假期”,然後去了克利夫蘭進行預先計劃的體檢。同年4月,他在阿爾及利亞停留後傳回沙特阿拉伯。之後5月26日再次離開沙特前往日内瓦接受膝蓋疾病的治療。

艾哈邁德于2012年6月3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納耶夫身體健康......他很快就會回到沙特”。但是幾天後納耶夫就在國外兄弟的住所突發心髒病去世了。按照他的願望,他的遺體被埋葬在麥加Al Adl公墓的一個無标記的墳墓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