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物|南韓前總統全鬥煥去世:被審判的“獨裁者”的一生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昕然

2021年11月23日上午,南韓前總統全鬥煥在位于首爾的家中去世,終年90歲。

人物|南韓前總統全鬥煥去世:被審判的“獨裁者”的一生

南韓前總統全鬥煥。人民視覺 資料圖

從出身貧寒到赢得前總統樸正熙的賞識,從政變奪權到展開獨裁統治。作為南韓曾被判死刑并被抄家的前總統,全鬥煥與南韓此前的軍事獨裁、此後的民主化運動密切相關。

作為南韓第11任與第12任總統,盡管他實作了第五共和國(1980年至1988年)時期南韓經濟的發展,其任内也成功舉辦了1986年第10屆亞運會并成功申辦1988年夏季奧運會。

然而,由于“光州事件”及此後的獨裁政治,全鬥煥也備受诟病,直至去世前幾個月,他仍因涉嫌在回憶錄中歪曲和否認事實以及诽謗死者與其家屬而出庭受審。

仕途之路的開啟

1931年,全鬥煥出生于日治時代的北韓慶尚南道陝川郡的一個農民家庭,雖說家境貧寒,但其父全相禹是一個懂漢字的“農村知識分子”,是以也在當時被推舉為村長。全鬥煥幼年在家塾“川上齋”随叔父全相希學習漢文,1939年,在全鬥煥8歲時,全相禹因為給同村賭徒提供債務保證而當掉了祖上的土地,此後全相禹在被當地警方追捕過程中将日本人擔任的巡查部長推下懸崖,事後全相禹舉家逃亡至中國吉林。

南韓《中央日報》報道稱,全鬥煥一家逃到吉林2年之後才回國定居大邱,因有這段經曆,全鬥煥從國小畢業與同齡人相比也晚了兩三年。1947年,全鬥煥進入大邱工業中學,并于三年後升入大邱工業高中。雖說學業成績不怎麼優秀,但因深受父親影響,全鬥煥也産生了萬事都要比别人領先的“争第一心理”。

北韓戰争爆發後,高中畢業的全鬥煥進入大邱市陸軍士官學校,結識了不少同齡人。這些人後來成為南韓政壇的風雲人物,其中也包括第13任南韓總統盧泰愚。1955年9月,全鬥煥從該校畢業,以少尉身份入伍,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他在韓朝軍事分界線(三八線)前線當了幾年的排長,1958年升為中尉。同年,全鬥煥參加了剛剛組建的空降兵部隊,次年被派往美國接受5個月的心理戰教育。

1960年,他作為南韓空降兵首批預備教官,再次被派往美國接受教育訓練,受訓回國在首爾大學擔任後備軍官訓練隊教官。

同年4月19日,由于時任南韓總統李承晚在第四任總統選舉時發生舞弊情形,南韓中學生、大學生及勞工發起抗議。迫于壓力,李承晚被迫下台。以民主黨為首的第二共和國于1960年8月成立。

由于以時任總統尹潽善為代表的民主黨舊派勢力和以時任總理張勉為代表的新派勢力之間的内鬥,第二共和國不僅沒有帶來群眾所期望的安定局面,南韓經濟也每況愈下。由于政府的無能引發群眾對政府的強烈不滿,南韓持續爆發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政治經濟形勢一片混亂。在第二共和國短短的9個月中,有95萬人參加了1836次遊行示威。

在這種極度動蕩的社會局勢下,1961年5月16日,南韓陸軍第二軍副司令樸正熙少将等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在樸正熙謀求軍中支援的背景之下,全鬥煥審時度勢,帶領800多名陸軍學生在漢城(今首爾)舉行遊行集會。這一舉動鞏固了樸正熙的政權基礎并得到其賞識,全鬥煥從此平步青雲,被任命為國家重建最高議會議長室民情秘書官,并在此後回到軍隊,曆任中央情報部人事科長、第一空降特戰司副團長等職。

1967年8月,全鬥煥到樸正熙身邊工作,出任首都警備司令部第30大隊隊長,負責青瓦台外圍的保衛工作。1979年3月,全鬥煥出任軍部保安司令官,開始掌握重權。

唯一的總統候選人

全鬥煥的“總統之路”從1979年的“突發事件”開始。當年10月26日,樸正熙、時任總統警護室室長車智澈以及時任南韓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在南韓中央情報部的秘密宴會廳共進晚餐。由于金載圭與車智澈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内關系持續不斷惡化,前者在宴會上又被車智澈當着樸正熙的面指責,金載圭憤而開槍擊殺車智澈,在宴會上譴責過金載圭的樸正熙也遭前者槍殺。

樸正熙遇刺後,南韓政府對除濟州島外的所有地區釋出了戒嚴令,代行總統崔圭夏和戒嚴司令官鄭昇和于次日成立了聯合搜查本部,并将全鬥煥任命為聯合搜查本部長。

“職業外交官出身的崔圭夏并不控制軍部,在權力空白的情況下,他無法避免軍部内部的權力之争演變成新的軍部政變。”由曹中屏、張琏瑰所著的《當代南韓史》一書指出,在這一鬥争中,以全鬥煥為首的新軍部勢力處于有利地位,但要奪取國家的最高權力,必須首先奪取軍部的控制權,即摘掉掌握軍隊實權的鄭昇和将軍。

1979年12月12日,全鬥煥、盧泰愚等人發動政變,綁架鄭昇和并迫使崔圭夏追認對其的追捕。不過,當時由于在樸正熙獨裁政權下已發生多起民主化運動,面對國民對軍部的反抗,新軍部未立即推翻崔圭夏及其内閣。此後,大量主張民主化的活動人士“重獲自由”,南韓社會悄然又有預示地刮起了一波民主化風潮。

“當時,大多數群眾認為,獨裁政權将落下帷幕,民主化即将到來。充滿希望的人們将1980年初稱為‘漢城之春’、‘冬日共和國結束後的民主化之春’。”對于這股民主運動之風,南韓網站“5·18民主化運動記錄館”如此形容道。同年3月,以漢城大學總學生會為首,大學生為主的活動逐漸向全國各地蔓延。

此後,南韓勞工及學生運動如雨後春筍般大規模爆發,其中最活躍人物包括日後的南韓第14任總統金泳三和第15任總統金大中等人,此外,現任南韓總統文在寅也曾于當時投身學生運動。1980年5月,南韓大學生正式展開了“解除戒嚴”、“保障勞動三權”等鬥争,開始走出校門。同月,示威浪潮擴大,民主勢力将矛頭直指全鬥煥,要求将其罷免,并解除戒嚴。

在反對聲浪愈發擴大的情形下,5月17日,全鬥煥宣布全國擴大戒嚴,“白色恐怖”籠罩街頭,所有的政治活動、國會活動被暫停,大學也被勒令停課。

1980年5月18日至27日,在戒嚴令之下,南韓全羅南道首府光州市出現規模空前的示威遊行運動。全鬥煥從三八線附近調回國防軍前往光州鎮壓,戒嚴軍切斷了該地與外界的聯系,并因擔心局勢失控向示威人群開火。官方資料統計稱,最終造成至少200名無辜者遇難。

這一事件被稱為“5·18光州事件”,該事件中,金大中被捕、金泳三被軟禁,崔圭夏也在壓力之下黯然下台。同年8月27日,全鬥煥作為唯一候選人,在統一主體國民會議選舉當中,以99.9%的得票率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當選南韓第11任總統,開始其超過7年的獨裁統治。

盡管光州事件後全鬥煥成功上台,但也有許多人認為,光州事件對南韓民主化運動來說非常重要。“雖然被殘酷鎮壓,但它仍被認為是北韓戰争後,長期獨裁統治時期南韓民主主義鬥争的關鍵時刻。”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報道中寫道,一些人認為,這些民主化運動的影響直到現在都可在南韓境内外被感受到。南韓廣播公司(KBS)報道也稱,光州事件堪稱南韓現代史上最悲哀的事件,這起事件加速了南韓民主政治的到來。

由政府掌控的社會

全鬥煥上台後,在國内政治層面,他緻力于穩定經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據新華社此前報道, 1981年至1987年,南韓進入工業化成熟期,而1985年後,全鬥煥政府開始逐漸推行此前已經進行立法的全民醫療保險、國民年金和最低工資制等三項措施,注重全面建設社會保障體系。

《中央日報》報道也稱,全鬥煥政府抛棄了此前政府以增長為最重要目标的政策,出台了低物價、低利率、低匯率以及打擊房地産投機等一系列優先保持穩定增速的政策。得益于此,南韓的物價水準保持穩定,同時實作了貿易盈餘。

此外,在1981年申奧成功後,全鬥煥也在樸正熙曾計劃的一系列政策下推陳出新,對漢城多個方面進行改造,其中包括漢江綜合開發事業的大型土木工程以及漢城市中心地區進行大規模再開發項目,對漢城的發展産生了重要影響。

人物|南韓前總統全鬥煥去世:被審判的“獨裁者”的一生

1983年,全鬥煥與時任美國總統羅納德·裡根于青瓦台 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 圖

但與此同時,更多深層次的問題也在南韓如滾雪球般累積:勞資配置設定差距、城鄉差距在全鬥煥執政期間進一步擴大,南韓外債問題也愈發加劇;政府的管控使得大型企業的經營更加有利,财閥的形成及壟斷緻使中小企業處境艱難,普通群眾的利益也遭受影響;政府過多幹預還使得政商勾結和腐敗現象滋生,從“張玲子—李熙哲詐騙案”到“日海财團舞弊案”再到此後的“利權運動案”等,全鬥煥或其家人都曾參與其中,備受诟病。

此外,全鬥煥執政時期,政黨制度有明顯退步、對媒體監管及群眾言論及活動的管控也相當嚴重。但盡管如此,民主化運動并未被完全壓制,在野勢力也加強了攻勢。

1984年5月,被全鬥煥政權解除限制的民主運動活動家成立了“民主化推進協定會”,次年初,新韓民主黨成立并躍至國會第一大在野黨。該黨以群眾直接參選為目标,主張公開實行直接選舉的總統制,在面對政府的強壓下,仍在全國各地展開了一系列的動員活動。

1987年,在曾參與抗議活動的漢城大學(今首爾大學)學生樸鐘哲被拷打緻死事件敗露後,南韓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據《中央日報》報道,當時,全鬥煥拒絕要求修改憲法以及民主化要求,發表了“4·13護憲公告”。公告聲稱,根據第五共和國憲法,總統将于1988年2月将政權移交下屆政府,總統大選應在年内舉行。這一公告引發的民主化運動随即波及整個南韓,南韓數十座城市的數十萬群眾參加了示威遊行,在莫大的壓力下,全鬥煥政權危在旦夕。

1987年6月,全鬥煥的親信,也是他所揀選的繼任人——時任南韓國會議員盧泰愚在壓力下發表了“6·29宣言”,主要内容包括對憲法進行修改、實行總統直選等8項措施。此後,全鬥煥表示對該宣言“完全接受”并辭去黨魁職務,1988年2月,全鬥煥卸任總統,将權力和平移交至盧泰愚。

晚年身背多重判決

在1988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中,号稱“三金”的時任國會議員金大中、金泳三以及前總理金鐘泌三位在野黨領袖全部進入國會,同時三大在野黨在國會議席的總數超過了盧泰愚的民主正義黨的席位,南韓政壇出現了國會“朝小野大”的局面。在野黨要求盧泰愚政府清查和處理追究第五共和國時期的一些不法事件以及對“光州事件”的責任,并對責任人進行處罰的呼聲高漲。

這一局面使盧泰愚和全鬥煥自擁有“堅實的關系”到變得“水火不容”,《東亞日報》報道稱,盧泰愚對全鬥煥進行了“清算”,将其“趕”往了百潭寺,迫使全鬥煥與其夫人李順子在寺内“隐居”了兩年之久,盧泰愚和全鬥煥的關系由此疏遠。

然而,這并不足以平息南韓輿論對全鬥煥的憤怒。1989年底,全鬥煥出席了國會第五共和國問題特别委員會以及“光州事件”特别委員會的聯席會議,當時,他遭到在野黨議員的痛斥,不得不接受多達125個問題的書面問責。

1993年,南韓第14屆總統金泳三就任後,強調“創造新南韓”,呼籲“變化與改革”。此後,以盧泰愚秘密資金事件的曝光為契機,針對全鬥煥、盧泰愚的調查全面展開,二人及多名政界、軍界及财界的重要人物都被送上了審判台。這被稱為“世紀審判”,全鬥煥也于當年因主導“12·12政變”、血腥鎮壓“5·18光州民主化運動”以及涉嫌非法挪用數千億韓元資金被捕入獄。值得一提的是,全鬥煥與盧泰愚兩人雖此前已不和,但在出庭受審時,全鬥煥曾緊緊握住盧泰愚的手,後者也沒有甩開。

1996年8月,全鬥煥被判處死刑,但在次年他被改判為終身監禁,并被處罰2205億韓元(《紐約時報》報道稱,這些錢是他執政期間從大公司收受賄賂的積累所得),但1997年12月,全鬥煥得到候任總統金大中的特赦,并于1998年初獲釋。

在被特赦後,全鬥煥的生活似乎“恢複平靜”。2011年,曾有幾位南韓記者稱全鬥煥及其家眷仍受到國家警察機構和首爾地區警察機構的雙重保護,也曾有一份材料顯示,2006年至2010年期間,花在全鬥煥身上的安保費用高達34億韓元。直至2019年,在南韓群眾的請願之下,南韓政府最終才撤離了其身邊的安保人員。

直至今日,針對全鬥煥的審判一直未停息。據韓聯社報道,由于全鬥煥對繳納罰金持消極态度,檢方于2003年向法院申請财産明細公開令,并借此沒收其住宅别院和家具予以拍賣。當時,全鬥煥稱自己隻有約29萬元韓元的現金,遭到群眾唾罵。此後,南韓監察廳為追征非法資金對其進行了多次突擊搜查,但截至今年,全鬥煥罰款仍未追繳完畢。

此外,全鬥煥還于2018因涉嫌诽謗死者被調查。據韓聯社報道,全鬥煥在2017年4月出版的回憶錄中聲稱,已故神父曹皮烏斯曾親眼目睹“軍機對群眾開槍”的證言子虛烏有,并批評曹皮烏斯是“亵渎神職的無恥騙子”。2020年11月,光州地方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宣判,判處全鬥煥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2年,但檢方以“一審量刑太輕”為由提起抗訴。

而在今年8月初的二審庭審中,針對“是否否認下令向市民開槍”、“是否有意向光州市民和遺屬緻歉”的提問,全鬥煥保持沉默,開庭僅25分鐘後便因身體不适退庭,此後再未出席。

11月23日,全鬥煥于上午8點40分在首爾西大門區延禧洞的家中去世。不具名的南韓醫療界相關人士8月21日曾表示:“全鬥煥在血檢時發現癌症,從各種檢查結果來看,應該是多發性骨髓瘤。”

《中央日報》評論委員金琎指出,對于各位前任總統而言,1980年是彼此之間“結下沖突”的起點:假使全鬥煥的新軍部勢力沒有掌握政權,那麼就不會有金大中被捕以及後來的光州事件;倘若沒有光州流血事件,那麼金泳三就不會下令重新審判“12·12”政變;作為一次成功的政變,“12·12”事件的當事人之是以被起訴主要是因為後來發生的光州流血事件;若沒有重新審判,那麼全鬥煥以及盧泰愚就不會被判處死刑,而這兩人與金泳三之間的沖突也不至于像現在這樣深刻;不僅如此,假使沒有新軍部勢力,那麼金泳三與金大中之間的競争将更加放松;在沒有候選人單一化的負擔之下,兩人很有可能通過競争先後成為總統。

由此看來,南韓現代史的分界線是1980年,而全鬥煥是這中間的關鍵人物。

回顧全鬥煥的一生,從獲得樸正熙的賞識平步青雲一路走向權力巅峰,在任時一度促進了南韓經濟的發展,再到因壓制民主化風潮反在遭受莫大壓力後下台,卸任後又因多個案件而受到審判。美聯社報道曾稱,1979年的“12·12政變”和光州事件是南韓現代史上最黑暗的兩個篇章。對于很多南韓人來說,全鬥煥這個名字與光州事件永遠聯系在一起,他在數個曆史事件中給南韓群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痕,将被曆史永遠銘記。

責任編輯:張無為 圖檔編輯:沈轲

校對:張亮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