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國藩30歲後悟出的人生經驗:洞悉人性,看穿規律

作者:客多文史智庫
每天3分鐘,了解真實的曾國藩!

人到了30歲後,心裡的激情逐漸平息,此時,一定要弄明白人生中這兩大要領,即:洞悉人性和看穿規律。

洞悉人性是人道,看穿規律是天道。隻有将兩者互相配合,才能讓你的人生有目标,有動力。這是晚清名臣曾國藩30歲後,悟出的人生經驗。

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

中國人都比較含蓄,很難讓人一下子就讀懂他人的内心,但都有共同的人性,那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道理雖然很簡單,但真正能洞悉其中奧妙的人并不多見。

曾國藩30歲後悟出的人生經驗:洞悉人性,看穿規律

曾國藩在30歲後,悟透出其中的奧妙後,開始左右逢源,連年獲得升遷。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結合曾國藩的案例詳細講解:

曾國藩剛剛進入官場時,剛好30歲,是翰林院一名從七品檢讨。在腐敗的大清王朝,并不是任何人進入官場,就能得到他人的尊重,還得看一個人的背景。

曾國藩來自湖南農村,祖祖輩輩靠種田為生,是非常典型的農民家庭,他不僅沒有任何背景,也沒有太多的銀兩來維系關系。也正是如此,讓他最開始的升遷變得非常困難,在從七品檢讨的位置上一幹就是整整三年,沒有任何起色。

曾國藩有一腔報效朝廷的熱血,卻無用武之地。為了讓自己有更大的舞台,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曾國藩決定尋求他人的幫助。曾國藩在會試的時候,軍機首輔大臣穆彰阿是主考官,按照科舉考試制度的規定,穆彰阿是曾國藩的恩師。

曾國藩30歲後悟出的人生經驗:洞悉人性,看穿規律

穆彰阿權傾天下,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每天去他府中拜訪的人絡繹不絕,曾國藩要取得穆彰阿的器重絕非易事。

不過,曾國藩洞悉人心,他清楚地知道,穆彰阿是朝中的紅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以,圍繞在他身邊的人,都是有求于他的人,這些人不是貪圖權力就是财富,也就是說,這些人是看中了穆彰阿手中的權力,并不是他這個人。

曾國藩反其道而行之,在不斷去拜訪穆彰阿的過程中,恪守“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古訓,對他十分尊重,絕不求他任何幫助。最終,曾國藩的真誠深深打動了穆彰阿,把他視為門下的首席弟子。得到穆彰阿的器重後,獲得升遷,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曾國藩30歲後悟出的人生經驗:洞悉人性,看穿規律

從此,曾國藩在官場上順風順水,官越做越大。

規律是天道,違背天道,就會失敗。曾國藩一心想成為一個好官,一個對江山社稷有益的官員,靠着這樣的信念,讓他克服了各種困難,最終取得了巨大成功。

想成為一個好官,并不完全靠投機取巧,而是要有信念。曾國藩剛剛入朝為官,就立志成為一個“内聖外王”的人,靠着這樣的志向,讓他不敢有絲毫懈怠,也不敢有絲毫野心,使得他做任何事情,都能全力以赴,并最終消滅太平軍。

曾國藩30歲後悟出的人生經驗:洞悉人性,看穿規律

當然,也有人認為,曾國藩帶領的湘軍成為晚清唯一的勁旅後,他應該擁兵自重,黃袍加身。

這不符合天道,當時的清朝雖然搖搖欲墜,但并沒有到風一吹就立即坍塌的地步,尤其是在湘軍集團中,有很多人都是忠于朝廷的人。曾國藩如果想取代清朝,将會困難重重。另外,南方地區,尤其是兩江地區常年飽受戰亂之苦,老百姓的生活異常艱難,曾國藩不忍心再發生戰争。

曾國藩30歲後悟出的人生經驗:洞悉人性,看穿規律

曆史上任何時代的改朝換代,都有規律:一是統治者荒淫無度,奸臣當道;二是老百姓完全沒有活路,紛紛揭竿而起。而當時的清朝除了太平天國有政治目的外,北方的撚軍沒有任何政治目的。除此之外,大部分地區都比較甯靜。可以想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曾國藩能有幾分勝算呢?

這也是曾國藩的智慧。

作者:客多(本名田建中,媒體人、曆史文化研究者,著有《曾國藩心學》、《曾國藩官場營銷學》、《曾國藩為官絕學:升遷有道》、《曾國藩權謀術》等等)。

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傳》、《曾國藩大傳》、《曾國藩年譜》、《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