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国藩30岁后悟出的人生经验:洞悉人性,看穿规律

作者:客多文史智库
每天3分钟,了解真实的曾国藩!

人到了30岁后,心里的激情逐渐平息,此时,一定要弄明白人生中这两大要领,即:洞悉人性和看穿规律。

洞悉人性是人道,看穿规律是天道。只有将两者相互配合,才能让你的人生有目标,有动力。这是晚清名臣曾国藩30岁后,悟出的人生经验。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

中国人都比较含蓄,很难让人一下子就读懂他人的内心,但都有共同的人性,那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道理虽然很简单,但真正能洞悉其中奥妙的人并不多见。

曾国藩30岁后悟出的人生经验:洞悉人性,看穿规律

曾国藩在30岁后,悟透出其中的奥妙后,开始左右逢源,连年获得升迁。曾国藩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结合曾国藩的案例详细讲解:

曾国藩刚刚进入官场时,刚好30岁,是翰林院一名从七品检讨。在腐败的大清王朝,并不是任何人进入官场,就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得看一个人的背景。

曾国藩来自湖南农村,祖祖辈辈靠种田为生,是非常典型的农民家庭,他不仅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太多的银两来维系关系。也正是如此,让他最开始的升迁变得非常困难,在从七品检讨的位置上一干就是整整三年,没有任何起色。

曾国藩有一腔报效朝廷的热血,却无用武之地。为了让自己有更大的舞台,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曾国藩决定寻求他人的帮助。曾国藩在会试的时候,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是主考官,按照科举考试制度的规定,穆彰阿是曾国藩的恩师。

曾国藩30岁后悟出的人生经验:洞悉人性,看穿规律

穆彰阿权倾天下,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每天去他府中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曾国藩要取得穆彰阿的器重绝非易事。

不过,曾国藩洞悉人心,他清楚地知道,穆彰阿是朝中的红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此,围绕在他身边的人,都是有求于他的人,这些人不是贪图权力就是财富,也就是说,这些人是看中了穆彰阿手中的权力,并不是他这个人。

曾国藩反其道而行之,在不断去拜访穆彰阿的过程中,恪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对他十分尊重,绝不求他任何帮助。最终,曾国藩的真诚深深打动了穆彰阿,把他视为门下的首席弟子。得到穆彰阿的器重后,获得升迁,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曾国藩30岁后悟出的人生经验:洞悉人性,看穿规律

从此,曾国藩在官场上顺风顺水,官越做越大。

规律是天道,违背天道,就会失败。曾国藩一心想成为一个好官,一个对江山社稷有益的官员,靠着这样的信念,让他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想成为一个好官,并不完全靠投机取巧,而是要有信念。曾国藩刚刚入朝为官,就立志成为一个“内圣外王”的人,靠着这样的志向,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也不敢有丝毫野心,使得他做任何事情,都能全力以赴,并最终消灭太平军。

曾国藩30岁后悟出的人生经验:洞悉人性,看穿规律

当然,也有人认为,曾国藩带领的湘军成为晚清唯一的劲旅后,他应该拥兵自重,黄袍加身。

这不符合天道,当时的清朝虽然摇摇欲坠,但并没有到风一吹就立即坍塌的地步,尤其是在湘军集团中,有很多人都是忠于朝廷的人。曾国藩如果想取代清朝,将会困难重重。另外,南方地区,尤其是两江地区常年饱受战乱之苦,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难,曾国藩不忍心再发生战争。

曾国藩30岁后悟出的人生经验:洞悉人性,看穿规律

历史上任何时代的改朝换代,都有规律:一是统治者荒淫无度,奸臣当道;二是老百姓完全没有活路,纷纷揭竿而起。而当时的清朝除了太平天国有政治目的外,北方的捻军没有任何政治目的。除此之外,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宁静。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能有几分胜算呢?

这也是曾国藩的智慧。

作者:客多(本名田建中,媒体人、历史文化研究者,著有《曾国藩心学》、《曾国藩官场营销学》、《曾国藩为官绝学:升迁有道》、《曾国藩权谋术》等等)。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曾国藩年谱》、《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