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夏帝殘暴昏君,孔甲亂政使夏朝走向滅亡

一.個人資料簡介

2021年11月16日

談古論今話曆史

夏帝殘暴昏君,孔甲亂政使夏朝走向滅亡

夏帝孔甲(前1745--1737)元年甲子,在位9年。夏朝第16代帝王。夏帝不降之子。扃侄,扃子廑繼王位後病死,由他繼位。孔甲在位期間,肆意淫亂,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領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更衰落,逐漸走向崩潰。是以《國語?周語下》說:“孔甲亂夏,四世而隕。”他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又笃信鬼神。孔甲性情乖僻,父不降怕他治理不好國家,就沒有傳位給他,而内禅給扃,扃死後傳位于子廑,廑死,才又由孔甲繼位。在位9年,病死,葬于三崤山。《紀年》作:居西河,九年亡。《今本竹書紀年》孔甲甲子在位九年。

二.“孔甲亂政”的故事

1.曆史背景

從古至今孔甲亂政的故事總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孔甲是夏朝人,愛玩,信鬼神,整日遊手好閑。他的父親不降見他難成大器,又對皇位不上心,不好好治理國家,就把皇位交給了扃,扃死後将皇位傳給了子廑,子廑死後又将皇位傳給了孔甲,就這樣孔甲登基了,孔甲亂政的故事也由此開始。

孔甲是夏朝時的一位君主。孔甲亂政導緻夏朝國力不斷減弱,開始逐漸走向衰敗。那麼孔甲亂政的背景是怎樣的呢?  

夏帝殘暴昏君,孔甲亂政使夏朝走向滅亡

孔甲畫像

孔甲本應是第六代君王,但實際上他卻是第八代君王。這是因為他的父親不降擔心孔甲不能治理好夏朝,于是不降通過禅讓選舉出了下一代君主。禅讓出的君主扃在位21年就去世了,按照當時的世襲制,王位傳給扃的兒子廑,廑死後,孔甲繼位。但是扃和廑都是志大才疏的庸君,他們在位期間夏朝國力平平,還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大旱,莊稼收成不好,百姓叫苦連天。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天能主宰一切,他們看到這悲慘景象,紛紛認為這是天意,是因為沒有按照世襲制推選孔甲為王的下場,于是便将孔甲扶上王位,這便是孔甲亂政的背景。

2.史載傳說

(1)孔甲好龍

古籍《左傳》中記載了劉累禦龍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大緻如下:夏朝建立以後,在孔甲統治時期,孔甲好事鬼神,常常玩弄鬼神概念欺騙百姓。傳說上天曾賜給孔甲河龍二條,漢龍二條,分别為一雄一雌,由于孔甲不會喂養,就到處尋找會喂養龍的人。

夏帝殘暴昏君,孔甲亂政使夏朝走向滅亡

孔甲好龍

當時有個人叫劉累,為了讨好孔甲,求得官職就自動到孔甲那裡為他喂養那四條龍,孔甲對此非常高興,不但嘉獎了劉累,還賜劉累為禦龍氏。劉累在為孔甲飼養天帝所贈的四條龍的過程中,非常盡心盡力,但畜龍在當時條件下十分困難,稍有不慎就可能出問題,四條龍喂死任何一條都是掉腦袋的大事,對此劉累十厘清楚,工作起來廢寝忘食,但是不幸之事還是發生了。

有一天早晨劉累起來喂龍時,發現其中的一條雌龍死了,怎麼向孔甲王交待呢?費盡苦心的劉累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何不将死龍做成野味獻給孔甲王呢?這可如何是好?說不定還能得到一大堆賞賜呢!于是劉累就将死龍做成肉羹獻給了孔甲.

孔甲吃後感覺味道特别,心裡高興竟然又賞賜給劉累大量珠寶财物,死龍一事暫時隐瞞過去了。然而事過不久,孔甲要看龍的表演,劉龍為了蒙混過關,每次隻讓兩條龍上場,留下一條龍輪換,這樣竟又應付了一段時間。過了不久,孔甲突然要求四條雌雄巨龍一同上場表演,劉累見勢不妙,隻有走為上策了。他攜帶舉家老小逃到了河南省魯山縣一帶隐居下來,其後代繁衍生息,成為河南劉姓最早的一支。

(2).迷信鬼神-祈福求雨

孔甲繼位前,夏朝發生了嚴重的旱災,民不聊生,孔甲即位後,舉行了求雨儀式,幾天後天降大雨,這使得他在百姓中頗有威望。這一切讓本就深信鬼神的孔甲以為有天神在保佑他,從此孔甲對鬼神深信不疑。不久後孔甲聽信他人誤把兩條大鳄魚當作神龍,在他的神物被自己吃了之後,極度信奉鬼神的孔甲認為自己做了對不起神的事,将會失去神的庇護,于是他脾氣開始變得暴躁,且對朝廷事務漠不關心,整日敬奉鬼神,不務正業。

三.孔甲亂政的影響

夏朝受孔甲亂政的影響,氣勢逐漸衰弱,朝政變得混亂不已,各個部落的首領對孔甲的兇殘暴行,殺人成魔感到失望和憤怒,衆多諸侯對夏朝的未來失去了信心,諸侯之間還經常互相攻擊,甚至衆多部落首領紛紛叛離。夏朝各地又經常發生自然災害,人民生活艱苦,沉迷于遊玩和酒色的孔甲對這些事情根本無心打理,國家的強盛不複存在,夏王朝國勢處于崩潰的邊緣。孔甲亂政的影響中給夏朝帶來最大危害就是造成了諸侯國對夏朝的離心傾向,後來商國趁夏國混亂不已帶兵前去攻打夏朝,處于崩潰的夏朝無法反抗,商國順利的攻入夏朝國都,夏朝正式滅亡。孔甲是以被世人稱為一代昏君。

四.在位政治業績

1.軍隊編制

夏王孔甲時期,軍制留存的史料很少,但有限的文獻和考古材料可以表明,它是中國奴隸制社會的開端。夏王朝脫胎于氏族社會的部落聯盟,掌握國家政權的夏後氏隻是衆多部落中力量最強大者,處十天下“共王”地位。與其共主政體相适應,夏後氏建立以奴隸艾貴族為骨幹、“衆”(平民)為基礎的國家軍隊。作戰時,夏王根據需要,或征集點接統治地區的“衆”,或同時征召直接統治區以外的異姓部落出戰,實行居則為民戰則為兵的兵農合一的制度。夏朝車隊編制不詳。

夏王孔甲時期,夏代軍隊的武器裝備以遠射程的弓矢和戈矛等長兵器為主。已發現的兵器最常見的是箭頭。石镞、骨镞的型制很多,有柳葉形、扁圓形,而更多的是骸身作三棱、扁三棱、四棱或圓體三棱鋒,多數磨制較精,棱角鋒利,有短铤,以便插入箭杆,少數無铤扁三角形或燕尾形的,也多磨出側刃。由于需要量增多,鋒利而加工較易的蚌镞也多有發現,而随着青銅冶鑄的發展,骸這種消耗量大的遠射程武器也開始用銅制作了。

夏王孔甲時期,夏朝作戰方式為徒步格鬥,徒兵(步兵)是主要兵種。偃師灰嘴遺址二裡頭文化層中發現2件石戈,援扁平,鋒銳利,有棱脊,援後端有穿。在偃師二裡頭遺址則出土有銅戈,通長32.5厘米、援長20.8厘米、寬3.8-4.8厘米、内寬3.9?5厘米。直援曲内無闌,援中起脊,援面由脊向刃斜抹而下,到近刃處又凸起增厚,形成一道溝。刃與鋒較鋒利,援略寬于内,援内交接處呈直角。内中有穿,穿援之間有安秘痕。内後端鑄有凸起雲紋,制作很精。《尚書甘誓》有“左不攻于左,故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徹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的記載,說明戰車已用于作戰,車上成員有左、右、禦的區分。夏王對作戰人員有強制性的軍紀限制和獎懲規定,“用命賞于祖,弗用命戮于枚,予則軍戮汝”(《甘曾》)。據今所見夏代的銅镞有的和石、骨、蚌镞相似,如堰師二裡頭遺址出有扁葉形和斷面梯形、三棱尖戈也是新型的兵器。

祖甲時期直屬夏王的軍隊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即衛隊式常備武裝和兵民合一的民軍。數量不大的常備武裝是由英雄時代軍事首長武裝啟從演化來的,以貴族子弟為核心,國家建立以後,更吸收了作為王之近待的男女奴隸來擴充和加強了這部分力量。

《左傳?哀公元年》關于夏工少康以“有田一成,有衆一旅”複國的記載,有的學者據此認為“旅”為軍隊員大建制機關。有學者認為,夏朝軍隊按氏族部落的生産生活組織,以十進制編成。夏王為最高統帥。夏啟滅有啟氏的甘之戰中,所轄“六事之人”,亦稱“六卿”,當是分工不同的六個奴隸主貴族首領,他們平時治理民事,戰時擔任作戰指揮。賴以“守邦”。起止時間有多種說法,通行之說約公元前22或的21世紀至前17或前16世紀。這一時代,國家已經形成,軍隊随之産生。反映奴隸階級意志的車事制度相應出現。

2.社會制度

孔甲時期的中國,奴隸主要是由氏族部落之間的掠奪戰争中得到的俘虜轉化而來,也有一部分是氏族公社的貧苦社員淪為奴隸的。在夏代,奴隸名目繁多,從事農業生産的稱“民”、“黎民”、“衆人”、“衆”;從事畜牧業的稱“牧豎”或“隸圉”;奴隸主家内的奴隸則叫“臣”(男性)和“妾”(女性)。奴隸主大多是由父系氏族社會末期的氏族貴族和部落首領轉化而來的。整個社會分成三大階級:奴隸主階級、奴隸階級和平民階級。

在奴隸主眼裡,奴隸隻是“會說話的工具”。奴隸被奴隸主成批地趕到農田裡去種地、放牧,從事各種繁重的體力勞動。奴隸主可以随意的把奴隸關進監獄,施以重刑殺害。

他們在交換中奪取了大量的财富,在戰争中擴大了權力,最終轉變為占有全部生産資料和完全占有生産者本身的奴隸主階級,成為社會的統治者,上古文獻中的“百姓”指的就是這一階級。他們整天沉迷在飲酒、打獵和歌舞之中,而不管奴隸們的死活。

王室分封諸侯,除保持它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國建立新氏,大夫以邑為氏。在各級貴族之間,就依姓氏的差別建立了各自的宗族關系。由于奴隸制國家組織是以父權家長制家庭為基礎不斷發展起來的,這種宗族關系,雖然沿襲了舊的氏族組織的遺制,但在實際上是以父權家長制為核心,按其班輩高低和族屬親疏等關系來确定各級貴族的等級地位的。是以在國家形成之後,各級貴族組織仍然要保持舊的血緣聯系,嚴格區分姓氏。

五.孔甲 - 帝王之死

《史記夏本記》和《列仙傳》載傳說“孔甲很喜歡養龍,他弄來一雌一雄兩條龍,又找來一個名叫劉累的破落戶,賜給他“禦龍氏”的名号,叫他養這兩條龍。劉累不懂養龍的方法,沒多久,那條雌龍就死了。他幹脆将死龍煮熟,送給孔甲食用。孔甲吃後,大加贊賞。事後,孔甲見沒了雌龍,那條雄龍也顯得病恹恹的,就大發雷霆。劉累害怕,一逃了之。孔甲無奈,又覓到一個名叫師門的養龍高手。

師門将那條雄龍養得精神抖擻,神采煥發,孔甲十分高興。但是,師門在性耿直,常常批駁孔甲對養龍不懂裝懂,惹得孔甲惱羞成怒,終于命人将他殺了,屍體埋在城外遠郊曠野。

不久,天降大雨,又刮起大風,孔甲本來就信神信鬼,這一下更認定是師門的冤魂在作祟,隻得乘上馬車,趕到郊外去祈禱。等到風停雨止,城外的山林又燃燒起來。祈禱完畢,孔甲登車回城,走到半路,在車中死去。

繼續閱讀